纪晓磊
骆马湖水利管理局新沂河道管理局 江苏 徐州 221400
在减轻洪涝灾害方面,水利防洪抗旱工作中可以产生比较明显的积极效果。如河道治理方面,水利工程可以通过河道治理,加深、加宽、筑堤、疏浚等方式加强河道的蓄洪能力和排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此外,在堤防加固上,水利工程可以加固堤防,防止堤防决口和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外,护岸修建方面,水利工程可以通过护岸修建,保护河道沿岸的房屋、建筑和道路等重要设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再者,水库调蓄方面,水利工程可以通过水库调蓄,调节降雨期间的水流,将洪水集中储存,待水位下降后再逐步释放,减缓洪水对下游的冲击,降低洪灾的风险[1]。预警系统建设上,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建设防洪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测洪水的发生和发展,提前采取防洪措施,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水资源分配。水利工程可以通过灌溉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将水资源合理分配给农田、工业和城市等各个领域,确保各个行业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通过水利工程的灌溉调节,可以提高农田用水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设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和水资源保护设施,可以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此外,水利工程还可以通过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调节。水利工程可以通过水库的调蓄功能,调节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在旱季,可以通过水库的蓄水,提供灌溉水源和城市供水;在丰水期,可以通过水库的泄洪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2]。通过水资源的有效调节,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水资源的持续供应。
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通过建设水文观测站、水文预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和预测水文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洪抗旱措施。水利工程的管理还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用水权的管理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
灌溉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在灌溉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修建灌溉渠道、水闸和水泵站等基础设施,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农田得到及时、充足的灌溉。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扩大了灌溉面积,还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水资源调节。水利工程通过水库的调蓄功能,可以调节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在干旱季节,水利工程可以通过水库调水,提供灌溉水源,保证农田的灌溉需求。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干旱带来的灌溉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水利技术创新。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中推动了水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例如,通过引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精确掌握农田的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需求,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同时,水利工程也推动了灌溉设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灌溉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中强化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设水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包括用水权分配、水资源定额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促进了水利灌溉技术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通过当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目前在水利防洪抗旱中,水利技术标准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规范不完善。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和运维中,存在技术规范不完善的情况。缺乏具体细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技术更新滞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水利技术层出不穷,但在一些地方水利防洪抗旱工作中,仍然存在技术更新滞后的问题。缺乏引进和应用新技术的意识,导致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人才培养不足。水利防洪抗旱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足的问题。缺乏高水平、高技能的水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导致水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力不足。
技术创新不够。在水利防洪抗旱中,缺乏对水利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研发投入。缺乏与时俱进的研究和改进,导致水利技术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防洪抗旱需求。
在实际的水利防汛抗旱工作落实期间,水利防洪抗旱中的防汛抗旱意识不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宣传教育不足。在水利防洪抗旱中,缺乏对防汛抗旱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一些地方居民对于防汛抗旱的意识不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应急措施。
预警机制不健全。在水利防洪抗旱中,预警机制不健全,预警信息不及时、精确。一些地方缺乏对防汛抗旱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的专业队伍和设备,导致预警不及时、准确,防汛抗旱效果不理想。
应急管理不到位。在水利防洪抗旱中,应急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一些地方防汛抗旱的应急能力较弱,不够灵活、高效,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技术手段不足。在水利防洪抗旱中,技术手段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防汛抗旱形势。一些地方缺乏应急设备和技术支持,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在水利防洪抗旱中,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运维管理不到位。一些水利工程在日常的运维管理中存在不足,导致设施的运行状态不稳定。缺乏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容易出现设备故障和功能失效,影响防汛抗旱的效果。
其次,管理责任不明确。在一些地方,水利工程的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导致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不够规范,责任划分不清,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监测预警不及时。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起到监测和预警的重要作用。此外,一些水利工程的监测设备不完备,缺乏实时、准确的监测数据。预警信息的发布不及时,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承担着应急处置的重要任务。但是,一些地方水利工程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缺乏应急物资和专业队伍的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应急响应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办法进行落实:
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完善运维管理。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运维管理,建立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设备使用和维护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水利工程的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预警信息的发布和应对能力,提高防汛抗旱的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准备,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处理效率。加强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防汛抗旱的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防汛抗旱知识的宣传和科普,提高公众的防汛抗旱意识。加强与社区和居民的互动,共同参与防汛抗旱工作。
为了加强水利防洪抗旱中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运用以下办法进行改善: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水利工程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工程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更新。
加强巡查和监督检查。加大巡查力度,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巡查和监督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建立巡查记录和问题清单,及时处理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责任的落实和问题的解决。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打击,提高管理的严肃性和效果。
定期维护和修复。建立定期维护和修复制度,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损坏,提高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
加强监测和预警。完善水利工程的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体系,加强对水文、水质等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应对措施的落实。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水利工程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及时共享防汛抗旱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协同作战能力。
加强前期调研。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应进行全面的前期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和环境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规划和选址方案。
严格工程审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工程设计和建设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进行全方位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的指导和支持,推广先进的建设技术和工艺,提高工程的建设水平和效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
安全第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推广节能环保。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选用环保、节能的建设材料和设备,减少污染和能源浪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
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6]。
建立培训计划。制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组织内外培训,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招聘优秀人才。注重招聘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选拔和面试等形式确保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提升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
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等,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鼓励团队成员参与行业内的学术活动、科研项目等,提高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加强团队协作。建立和完善团队的协作机制,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定期的团队例会、工作坊等形式,提高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和推动项目进展。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团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和资源支持。鼓励团队成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对团队成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应用遥感和卫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水文信息,如水文气象数据、地表水体分布和水文变化等,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引入智能化技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例如,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水质等参数,实现自动化调度和预警提示。
推广数字化建模技术。利用三维建模和模拟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模拟不同洪水、干旱情景下的水文过程,优化工程设计和运行方案。
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和可视化分析。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的运维效率,及时掌握工程运行情况,减少操作风险。
推动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高强度钢筋、高性能混凝土、地下水位控制技术等,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洪抗旱能力和耐久性。
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性观点和建议。例如,建立强大的防汛抗旱预警系统是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和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水利工程方面防汛抗旱管理的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技术方法、管理措施和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应用效果,为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