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4-05-16 02:48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天津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劳动化学过程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罗 辉

对初中化学来说,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这不仅覆盖了知识性学习,而且包含了劳动性学习。所以,在进行中学化学教学时,教师要将它和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快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劳动教育适当融入其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意义

目前,我们国家的劳动教育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落实,而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培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生产过程,所以在劳动的时候,学生要动手,更要动脑,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样才能开发他们的智能,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促使他们的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完善和发展。在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手和智力去改变客观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美学理念。

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社会文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引领新时代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想让中小学生成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顽强拼搏、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建设者,就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充分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二、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目标渗透是基点,而内容的渗透、融合才是核心,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着力点、关键点。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基础,设计有效的劳动教育情境,构建初中化学和劳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化学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些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良好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而言,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又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因为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所以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仅仅是凭借着记忆,而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比如说,在他们的化学课程中,他们已经知道了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并且对它的特性也有所认识,但是他们并不清楚,日常生活中的食盐就是氯化钠。另外,有些学生虽然了解了有关氮、磷、钾等元素化肥的有关知识,但并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施肥。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让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教师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将课本上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化学知识进行充分融合。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化学是人类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发现、探究和总结的一种智慧的结晶,每个元素和概念都是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的严谨客观的结论。从发现和应用的角度看,所有的研究行为本身就可以称之为劳动。在中学化学的课堂上,学生有比其他科目更多的实践经验,而实践和思考之间的互相转化,是培养劳动意识的最佳方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理论和实际结合得越来越密切,而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个世界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且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为高效地进行劳动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撑。另外,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和劳动教育有着许多的相融点,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魅力。由此可见,将劳动教育融入中学化学课堂具有可行性和具体性,其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

四、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通过学习化学历史,让学生对劳动教育有新认识

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是无数个科学家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一位科学家都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失败,才能找到真相。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劳动资源,通过学习化学历史,让学生对(科学家)劳动的价值有一个真实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解释周期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门捷列夫周期律的由来,让学生明白门捷列夫是如何将63种元素的原子量和它们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然后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终于找到了它们的周期性规律。透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既能理解到知识的意义,又能培养出良好的劳动观念。

(二)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劳动相衔接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服装,主要是由聚酯等聚合物组成的;人类食用的谷物、蔬菜,都要使用生长肥料等。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的讲授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劳动教育内容和化学课堂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

例如:当教师在解释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实践任务。又如:学生在完成做菜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在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情况时,可以引导他们自行设计简易灭火器,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变化。在学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酸碱盐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小苏打粉蒸包子,也可以自制洗涤液来清洗衣物。一般来说,虽然化学知识比较单调,但是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融合,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知识,那么他们就能够在体验到化学快乐的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正确的劳动理念。

(三)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化学是一种研究以物质为中心的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身边就会接触许多物质,如水、盐、铁,应有尽有。生活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和我们的日常起居和劳动生产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关于水的认识时,我们对日常使用的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海洋中获取每天三餐所需的食盐;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我们要研究把铁矿石炼成钢;在研究矿物能源时,我们谈到了煤和原油的综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一切都来自于人们的劳动。

(四)利用作业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新时期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更加侧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发展,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家庭劳动实践作业为情境内容。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是劳动教育的表现。如在学习第四单元“水的净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布置自制净水器的作业时,需要学生准备纱布、活性炭、鹅卵石、石英砂、棉花、矿泉水瓶等,通过合作完成自制净水器作业,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劳动意识,逐渐形成劳动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多种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方式和策略,都是融合劳动教育的“落脚点”。要使新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热爱劳动、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才,仅仅依靠教育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去关心和重视这个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劳动化学过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热爱劳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