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苏联解体后,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这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增强
B. 美国经济霸权地位丧失
C. 资本主义阵营已完全瓦解
D. 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崛起
2. 《西方那一块土》一书中写到:“五六百年以前民族国家首先在西欧出现,西欧能追赶并超越其他地区,因此没有民族国家,就没有西方的崛起。但现在欧洲人却说,民族国家过时了,世界要走到后民族国家时代。”能够体现“后民族国家”的是( )
A.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B. 二十国集团的成立
C.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欧盟的成立与发展
3.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其表现包括( )
①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作用
②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③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并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下表为《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一书的最后一编的部分目录。其中第12章的章节名最有可能是( )
A. 多极化与全球化时代
B. 迎接工業时代的到来
C. 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现有的金融、贸易组织仅使那些已经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当中最穷的国家承担。以上现象反映了( )
A. 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B. 南北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
C.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唯一受益者
D. 经济全球化遭到各国抵制
6. 1999年以来,凡遇到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均举行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在第31届世界经济论坛开幕的同时,由反全球化斗士参加的世界社会论坛也在召开。这说明( )
A.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B. 反全球化已成为主流民意
C. 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一定挑战
D. 经济全球化加剧文明冲突
7.下图反映了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此潮流为( )
A. 社会信息化 B. 文化多样性
C. 世界多极化 D. 经济全球化
8.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下列不属于当今世界显著特征的是( )
A. 世界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趋同化
进阶训练
9. 下图分别是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年增速(单位:%)和2010—2018年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比例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判断( )
A.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必要性
B.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C. 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扩大
D. 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丧失
10. 1994年元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同一天,墨西哥南部恰帕斯的印第安农民揭竿而起。他们认为该协定“给印第安人判了死刑”,要求“争取工作、耕地、住宅、食品、保健、教育、独立、自由、民主、公平和和平”。墨西哥起义者认为,经济全球化( )
A. 威胁了国家主权和国防安全
B. 加剧了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
C. 阻碍了美墨科技和人才交流
D. 侵犯了土著居民的传统文化
11. 如图为1947~2019年美国各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情况。其中①是( )
A. 农林渔狩 B. 采掘业
C. 仓储运输 D. 信息业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人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发展与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百度百科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是哪些生产要素的全球化?并简要评价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