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热”下的“冷思考”

2024-05-15 06:53林承恩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盲盒消费消费者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3)班

盲盒,多指在包装匿名的情况下,以消费者在特定范围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来销售的玩偶手办。由于商家不对款式做特别标识,消费者只能凭借运气购得。作为一种与幸运值博弈的商品,盲盒迅速走进年轻群体,成为近年来爆火的潮流玩具。“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则成为当下年轻人对盲盒消费的调侃与感慨。

追溯盲盒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其衍变与迭代的历程。现代商品意义下的盲盒是舶来品。盲盒起源于明治末期的日本。当时东京银座的百货公司曾在年底将积压的商品装入布袋或纸盒,以不公开内容的形式廉价清售,这种促销的布袋或纸盒便被称为“福袋”。随着商业发展,福袋开始与玩具模型、动漫周边融合,逐步衍生出近现代的小玩具“扭蛋机”。而步入21世纪后,风靡全国的“小浣熊”干脆面跃升成以零食為载体的盲盒,小学生们甘愿省下几毛钱来不断复购,或是直接买椟还珠、“去面存卡”,只为集齐包装内的豪侠名录“水浒卡”。而后,“泡泡玛特”带着旗下的盲盒产品闯入公众视野,凭借无可匹敌的影响力,于十年间拔节而上,成为“中国潮玩第一股”,成功在港股挂牌。如今,盲盒已发展成集IP孵化运营和文化推广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的潮流玩具,购买盲盒更是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文化之一。

面对现今被“拆”出的百亿元市场,客观冷静地分析“盲盒热”形成的深层原因,或许能让我们窥见本质。恰如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观点:消费者们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代表的符号。作为忠实的消费主体,年轻的盲盒迷群体并非在追捧盒子和玩具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是在享受萌系玩偶所带来的心理与视觉愉悦。从本质上说,盲盒的魅力源于其“盲”,消费者无法透过包装来窥视其内部的商品款式,正是这种“盲选盲抽”所具备的不可知、不确定与不可选择性,赋予了盲盒无限的神秘感,进而调动了消费者的猎奇心。从心理学上说,比起拆封确知的商品,购买盲盒时的未知刺激与开盒后的即时反馈机制,均能让人体的“快乐激素”多巴胺迅速分泌,产生瞬时性的兴奋快感与情绪张力。身处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盲盒确实能在生活的褶皱处泛起一丝惊喜,让疲乏困顿的心灵稍得喘息,于宣泄中收获情绪的释放与慰藉。“千金难买我喜欢”,与其说消费者购买的是不确定的盲盒,不如说他们是为那份因随机而产生的兴奋与刺激感买单。由此可见,对于“盲盒里装的是什么”的思考,我们唯一能确定的“确定”,恰恰是无法确定的“随机”。

然而,若对这种随机性持放任自流的态度,任凭资本在盲盒热潮下过度开发牟取暴利,将极易诱发诸多商业异化现象。不良商家采用惊喜营销与饥饿营销的方式,抓住消费者的投机心理,肆意地压低盲盒隐藏款的抽中率,并以次充好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无底线地扩张盲盒领域——出现“文具盲盒”“脱单盲盒”和活体“宠物盲盒”等盲盒乱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一旦纯粹依靠资本进行营销与操纵,放任商家逐利而为,那么盲盒所装之物看似随机,实则隐藏的消费陷阱却确定无疑。

盲盒不该成为法治盲区,盲盒经济更不能“盲”了规则。机智者因风而动,睿智者依法而行。相关执法部门应当将盲盒经济纳入法律规范中,共同构建盲盒“防火墙”,使其告别野蛮生长的境地,为市场乱象画上“休止符”。同理,经营者不可背离法律精神与公序良俗,以致让“新宠”盲盒带来社会“心愁”。消费者应当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明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消费需求,把握限度、量入为出;此外,也需要认清商家在利益驱使下的营销套路,警惕产生软性赌博、类赌局式的“上瘾型”消费。事实上,盲盒消费本身无法消除不确定的本源,但通过外部的规则制约与内部的观念纠偏,我们能探寻到确切的经营准则与消费方式,于“随机”的土壤中孕育出“确定”之花,更好地发挥出盲盒的正向作用。

我们需要明晰的是,盲盒本就是颇具创意的商品营销方式,当我们讨论“盲盒里装的是‘确定还是‘随机”时,实则是在揭开盲盒的面纱,为其热潮“祛魅”,并直面阻碍其持续发展的困境,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审视盲盒消费。

顺着这个话题宕开说去,人生的际遇颇具偶然和不确定性。每次选择都像是在开启一个崭新的盲盒,而“确定”与“随机”的背后便蕴藏着值得玩味的哲学意涵。如果“确定”象征着一成不变、故步自封的生活,“随机”便代表着未知与挑战未知的勇气,这样的“随机”自当获得支持;设若“确定”指代人世的公理正义与正确的价值谱系,“随机”便是“叛逆”的代名词,需要接受道德的审判,理应加以驳斥。从盲盒到人生,由“确定”到“随机”,我们思考与追问的本质是为了以思辨的眼光、广博的视野真正地向外审视,让我们拥有成熟的内核,得以更理智、更清醒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

马赛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有言:“永远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愿我们能在盲盒“破圈”的消费热潮之上,葆有一片理性的天空,在可观可感的显性世界里把握幽深微妙的隐性机理,做一个冷静而自在的智者。

林承恩,浙江省温州中学青年教师,温州市郑可菜名师工作室成员。获温州市学科命题竞赛一等奖、市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市教育局主题征文评比展示一等奖、市局直属课堂教学评审一等奖等;多次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温州市高中语文“绿色耕耘”送培到县项目中展示教学;已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新读写》等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多篇;指导学生在《作文新天地》《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多篇。

猜你喜欢
盲盒消费消费者
国内消费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处?
40年消费流变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