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领益智造(002600)发布了年报及一季报,2023年公司营收略微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大增近三成,而今年一季度则相反,营收增长超35%,但归母净利润反而下滑近三成。公司毛利率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下滑较为明显。
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1.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28.50%,扣非归母净利润16.93 亿元,同比增长13.3%。经营性现金净流入52.95亿元,持续保持稳健经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99亿元,同比增长35.83%,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下滑28.72%,扣非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滑17.73%。关于单季度的主要财务指标,可以参考表格,表格数据清晰地表明,领益智造的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下滑。
根据年报,领益智造去年的几个业务板块情况如下:
(1)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方面,公司在存量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竞争优势。2023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保持平稳发展,实现收入306.87亿元,毛利率21.62%。其中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等零组件收入占比较高,XR、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等终端相关零组件收入增长较快。
(2)汽车业务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2023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6.97亿,同比增长43.61%。
(3)光伏储能业务方面,公司在微型逆变器等产品领域的快速布局取得出色的成绩。2023年公司光伏储能业务收入达15.55亿元,同比增长29.89%。
费用方面,2023年销售费用增加10.05%至3.32亿元,今年一季度则从去年同期的0.73亿元增加到0.76亿元;管理费用去年减少4%至14亿元,今年一季度则从去年同期的略超3.17亿元微降至近3.17亿元;财务费用由于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去年同比大增43.03%至2.12亿元,今年一季度则从去年一季度的1.94亿元大幅降低至0.57亿元;研发费用去年减少13.65%至18.08亿元,今年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4.71亿元继续降低至4.29亿元。
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5902人,比2022年的6604人减少10.63%,累计获得各项专利2,094项,其中发明专利240项、实用新型专利1,796项、外观专利58项。
财报表明,领益智造在压缩研发人员、费用的投入,增加销售费用。在业绩交流会上回答投资者研发相关提问时,领益智造表示,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6%,累计研发投入约60亿元。其中自动剔除补数AOI设备开发、大组合泡棉分段组装成型工艺开发、透气膜自动对贴工艺开发等项目均已完成项目开发并实现收入。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聚焦核心主业,并重点投入在工艺与技术改进方面,提升精益生产效率。例如,自动剔除补数AOI 设备开发、大组合泡棉分段组装成型工艺开发、透气膜自动对贴工艺开发、U 型大泡棉省料工艺开发、防水胶双飞工艺开发、多层组装垫片十字对贴工艺开发等。此外,在大功率电源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在平面变压器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生产经验,给客户和产品提供更优秀的设计方案。
另外,毛利率方面,领益智造去年前三个季度分别为20.49%、20.18%、21.41%,但四季度明显下滑,只有17.61%,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14.99%。(见表)
董事会建议公司2023年度派发现金红利2.10亿元,加上2023 年半年度派发现金红利2.10 亿元,合计金额将达4.20亿元,占全年净利润的20.45%。
对于领益智造的财报,浙商证券点评指出,从2024Q1的数据来看,营业收入达到97.99亿元,同比增长35.83%,但是营业利润5.77亿元,反而出现了14.08%的下滑,这体现出两点:一,公司传统业务之外的新业务拓展与导入进展顺利,但尚未达到盈亏平衡;二,一季度大客户产品出货相对淡季叠加消费下滑,确实也对公司的整体利润率有一定影响。
在业绩交流会对投资者提问为什么四季度和一季度毛利率下滑这么多及今年全年毛利率能跟去年持平的问题时,公司回应称,毛利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有:公司光伏业务受客户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公司产品品类进一步拓展,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新旧业务盈利能力仍有差距。与浙商证券的点评差不多。
不过,领益智造没有正面回应投资者今年全年毛利率能否持平的提问,只是很官方地表示,公司坚持多品类、多地区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优质大客户,聚焦附加值高、有成长潜力的AI终端战略业务和新业务,明确海内外各业务板块发展目标,以实现全球跨越式发展,凭借在精益制造、自动化和模具材料的设计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公司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和融合多元文化,紧盯新终端新业态发展动态,巩固“功能件”优势地位,丰富产品矩阵布局,布局全球多元市场,为公司长远发展和增长提供动力。
浙商证券认为,增收不增利的现状未必是坏事,任何公司的发展,包括新业务的拓展都要有一个过程,先亏后盈的未来还是可以预期的,尤其是今年行将发布的大客户关键产品还是值得预期的,上半年的先“抑”,并不等于就要否定下半年的后“扬”的可能性,公司的逐季变化有待继续观察。笔者也将对此保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