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5-14 08:36姜晓燕
黑龙江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重度障碍心理

姜晓燕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烧伤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烧伤是热力所致的组织损害,临床主要根据烧伤面积进行严重程度分类[1]。重度烧伤患者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创伤,病情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疗程长,并发症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重度烧伤救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2-3]。但重度烧伤面积较大、烧伤程度深,存活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形象受损等情况,容易产生心理创伤。同时,烧伤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强烈的刺激,加重患者心理创伤应激障碍,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4-5]。因此,重度烧伤患者存在极高的护理需求。应激系统是指个体对紧张性事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适应性反应。应激系统理论认为,心理应激程度与应激源、应激反应、认知评价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中介作用影响患者对应激源的反应程度,这就为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6]。为此,本研究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2 年7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84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20~64 岁,平均年龄(41.62±5.89)岁;烧伤部位:面部13 例,头部9 例,全身多处20 例;烧伤原因:化学烧伤8 例,火烧伤22 例,热烫伤12 例;文化水平:小学及初中5 例,高中及专科18 例,本科及以上19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22~66 岁,平均年龄(42.39±5.77)岁;烧伤部位:面部12例,头部8例,全身多处22例;烧伤原因:化学烧伤7例,火烧伤24例,热烫伤11 例;文化水平:小学或初中4 例,高中及专科20 例,本科及以上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烧伤面积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10%~19%;年龄≥18 岁;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无法完成调查;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认知、交流障碍;焦虑、抑郁症史;心、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予以患者入院指导,普及烧伤治疗相关知识,配合相应的心理疏导;强化用药管理、饮食指导、环境等基础护理;做好病情观察,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出院时予以患者出院指导,嘱咐其定期复诊,有异常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激系统理论认为,心理应激程度与应激源、应激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会因上述因素出现应激,以此制定的护理干预包含感知应激源强度、认知心理、应对方式。(1)感知应激源强度。①持续健康教育,采取健康手册、视频播放、一对一宣教等方法予以患者持续健康宣教,包括伤治疗方案、康复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措施等烧伤知识;早期禁食的重要性、高热量饮食对机体代谢的作用等饮食知识;仔细讲解烧伤后康复训练的意义与作用,告知训练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等训练知识。②放松疗法,以音乐疗法为辅,腹式呼吸、肌肉放松、冥想为主。腹式呼吸为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压缩腹部,使腹部下凹;以深长、缓慢的大呼吸为主,确保气体从鼻腔进出气道,控制完整呼吸时间15 s,吸气3~5 s、屏气1 s、呼气3~5 s。从入院第2 d开始练习,30 min/次,1次/d。肌肉放松为指导患者吸气时缩紧肌肉、呼气时放松肌肉,依次放松面部、前额、颈部等部位直至左右足,每次缩紧10 s,放松20 s,重复2次/组,2组/d。冥想为指导患者集中精力,冥想内容有物体、声音等,跟随音乐在脑海中想象,15 min/次,1 次/d。需首先向患者介绍音乐疗法的优势,介绍乐曲的内涵与创作背景,引导患者进入意境。(2)认知心理。①认知行为重建,首先了解患者病史,鼓励患者宣泄情绪,告知患者负面情绪是常见的应激反应症状,学会接受这些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其次,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讲述烧伤过程,以接受烧伤事件。最后,进行认知重构,从患者的角度深度分析负性认知产生原因,针对性调整护理过程。②合理情绪,充分评估患者现有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疏导焦虑等情绪,产生合理自我分析结果。(3)应对方式。①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负面情绪,分析具体原因,引导逐步恢复并最终转化为正性思维;鼓励患者充分表达情感,可通过日记等方式记录心路历程。在此期间,护士需要不断鼓励、表扬患者。②强化社会支持,做好患者家属指导工作,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予以患者亲情支持;帮助患者与同事、朋友进行联络沟通。③组织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鼓励支持,分享经历。予以观察组患者持续护理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创伤应激障碍:护理前后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评价患者创伤应激障碍[7],包括反复重现体验(35 分)、警觉性增高(30 分)、回避症状(35分)、社会功能受损(10分)、主观评价(5分),评分越低提示创伤应激障碍水平越低。(2)心理状态:护理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状态[8-9],SAS、SDS 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低提示心理状态越好。(3)生活质量:护理前后使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10],包括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8 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护理满意度:出院当天发放患者满意度量表(CSQ-8)[11],共8题,分值8~32分。24分以上为非常满意、17~24 分为满意、9~16 分为一般满意、<9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TSD-SS 中的反复重现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症状、社会功能受损、主观评价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反复重现体验护理前21.32±3.58 20.69±3.17 0.854 0.396护理后10.55±1.89a 14.50±2.63a 7.904<0.001警觉性增高护理前19.33±2.61 18.57±3.47 1.134 0.260护理后8.50±1.43a 12.39±2.58a 8.546<0.001回避症状护理前22.30±3.44 21.87±2.95 0.615 0.540护理后9.68±1.57a 13.63±2.09a 9.793<0.001社会功能受损护理前6.80±1.11 6.49±1.32 1.165 0.247护理后2.40.±0.37a 3.15±0.48a 8.020<0.001主观评价护理前3.25±0.29 3.18±0.41 0.903 0.369护理后1.01±0.22a 1.54±0.30a 9.233<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SAS护理前63.02±6.89 64.33±7.01 0.864 0.390护理后43.32±5.71a 49.54±4.59a 5.508<0.001 SDS护理前64.11±5.72 65.20±5.61 0.882 0.381护理后46.13±5.27a 52.51±6.19a 5.105<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中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组别护理后70.25±4.88a 64.31±5.02a 5.499<0.001护理后69.30±5.03a 62.35±4.78a 6.491<0.001护理后72.01±5.64a 67.12±5.08a 4.175<0.001护理后76.13±4.31a 68.09±5.67a 7.316<0.001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情感职能护理前45.02±6.33 43.90±5.78 0.847 0.400精神健康护理前49.18±5.34 48.37±6.90 0.602 0.549护理后75.42±6.75a 68.92±5.17a 4.954<0.001社会功能护理前51.11±5.32 52.87±4.94 1.571 0.120生理功能护理前47.32±5.21 46.80±6.59 0.401 0.689护理后60.11±6.32a 54.14±5.48a 4.625<0.001生命活力护理前55.10±4.77 53.02±6.23 1.718 0.090生理职能护理前43.12±6.64 42.10±6.79 0.696 0.488护理后65.18±6.77a 57.17±6.20a 5.655<0.001心理健康护理前47.10±6.42 45.34±5.77 1.321 0.190躯体疼痛护理前48.52±6.34 47.03±5.11 1.186 0.239护理后68.79±6.16a 60.88±6.74a 5.614<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0,P<0.05)。

3 讨论

重度烧伤是指面积在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属于常见意外伤害事件[12]。重度烧伤发生后需采取补液、抗感染、手术等一系列治疗措施,漫长而痛苦的治疗过程、高昂的治疗费用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其出现焦虑、抑郁、敏感等多种负性情绪;同时烧伤引起的肢体障碍、容貌损毁、生活能力下降、工作困难等,给患者生理及心理带来极大伤害,直接影响生活质量[13]。

本研究以应激系统理论为主要指导,制定专业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予以患者精神、生理、心理等多重帮助,以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TSD-SS 中的反复重现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症状、社会功能受损、主观评价,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 中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等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用于重度烧伤患者中,能减轻创伤后应激程度,缓解不良情绪,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应激系统理论指出,心理应激程度与应激源、应激反应心理认知、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因素高度相关。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从感知应激源强度着手,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烧伤认知,配合持续呼吸放松与肌肉放松,能平复患者情绪,转移注意力,重新找到人生希望、感悟生活,形成个体对自己、他人、世界的新认知,珍惜现在生活,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此外,放松技术能降低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同时配合音乐疗法,通过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情绪、激发情感、振奋精神。在认知心理护理环节中积极评价患者情绪状态与认知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合理认知,并通过认知重构以促进行为改变。配合合理情绪,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有效消除不良情绪,减少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激发积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14-15]。烧伤患者受伤后迫切需要朋友、家庭的关心与陪伴来缓解创伤所造成的身心伤害[16]。因此,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重视家庭、社会支持对患者影响,通过加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利用家属的关爱与支持缓冲患者心理应激,对个体的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同时可维持患者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使其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评价。

猜你喜欢
重度障碍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心理感受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