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婷,王贞仪,刘晓琴,卢晓凤
1.信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信阳 464200;2.信阳市中医院产科,河南 信阳 464200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产妇在妊娠期间身体糖代谢功能呈下降趋势,进而形成代谢异常的表现,出现妊娠糖尿病,该疾病在临床当中较为常见[1]。按照目前世界卫生调查显示,妊娠糖尿病的整体发病率从之前的3%提高到10%,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对这类患者的疾病大多有两种疾病判断,一种是产妇在妊娠时确诊为糖尿病;另一种是妊娠期产妇血糖含量和空腹情况下持平,或者是机体糖耐量发生变化[2]。若患者出现发病情况,体内的血糖变化也会持续上升,机体自身代谢能力不够进而造成身体内分泌紊乱,若不及时给予正确的干预,不仅会给患者自身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干扰到产妇孕后期的分娩结局[3]。目前,在临床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中,并未找到根本或彻底的护理方式,而大量的实践表示,应尽快询问营养专家的治疗建议,按照自身目前饮食情况、口味喜好、血糖控制目标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4]。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会增加早产、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分娩结局风险。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案是目前早期干预护理措施,效果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信阳市中医院收取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20~35 岁,平均年龄(25.26±2.64) 岁;观 察 组:20~34 岁,平 均 年 龄(25.05±2.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经过抽血化验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均为单胎妊娠;患者及家属清楚本次研究内容;依从性良好,遵守定期复查。排除标准:有其他合并疾病,有家族遗传史或长期依靠药物干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饮食的控制和药物的指导,必要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待患者产后复查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健康宣教干预,主要内容包含健康知识、饮食习惯及运动方向等,结合患者工作及健康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作息调整规划。待产妇确诊糖尿病后,对围产期产妇讲述糖尿病的风险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要对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糖尿病的危害,缓解产妇的心理焦虑情绪,降低内心恐惧感,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嘱咐患者对饮食进行控制,适当提高运动量,开设对体质量提高的控制性。
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1)健康知识介绍。护理人员可以采取视频或宣教手册等形式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及相关预防对策。(2)个性化饮食。对产妇进行科学化饮食指导,让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体重水平形成正比,保持一个稳定的平稳发展,为患者制定营养计划表,让患者严格按照计划表进行摄入,最后由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测评和记录。(3)运动引导。为患者制定合理化的作息时间和运动规划,科学地规划孕妇早期和中期的运动内容,大多都是以散步为主。首先,采用集体沟通的方式实施讲座健康宣教,让患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并且嘱咐家属多关心、理解患者,给予患者更多亲情的关爱,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次,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支持性的心理护理,每周进行一次关于疾病的知识讲座,以此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仔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疾病治疗的联系,并且认真倾听患者的需要,积极帮助患者解答,消除不良情绪。最后,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让患者全面认识先兆流产,以此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正确看待疾病。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护理满意度、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5-6]。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s) mmol/L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s) mmol/L
组别观察组(n=30)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对照组(n=30)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8.48±1.50 5.15±1.13 5.758<0.001 14.55±2.06 8.54±2.34 9.238<0.001 t护理前组间比较值P护理前组间比较值t护理后组间比较值P护理后组间比较值9.57±1.23 7.48±1.54 6.622<0.001 0.036 0.971 6.539<0.001 15.24±2.67 12.45±2.33 4.916<0.001 0.016 0.875 5.620<0.001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例(%)
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生理功能90.23±2.25 75.58±2.14 35.619<0.001心理功能89.56±2.34 74.15±2.28 35.610<0.001情感职能88.75±2.56 73.62±2.11 34.432<0.001社会角色91.25±2.58 76.96±2.35 30.915<0.001
观察组患者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认知行为情况(±s) 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认知行为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30)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30)护理前护理后日常饮食有氧运动血糖检测用药情况12.25±0.31 31.14±1.65 12.61±0.52 31.01±2.03 12.05±0.84 31.04±1.64 12.14±1.32 29.99±1.06 12.21±0.33 20.65±1.01 12.55±0.66 20.88±1.05 12.09±0.36 20.84±1.32 12.01±0.02 20.31±0.62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妊娠后母体糖代谢异常而首次发生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危害到产妇的自身安全,还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7-9]。随着日常生活水准逐渐上升,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10]。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体重、饮食摄入以及年龄等,若产妇自身机体有高血压的情况之下,很容易衍生其他并发症,导致妊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综合征形成;若血糖持续升高,会通过胎盘传递给新生儿,很容易出现巨大儿;若长时间没有进行正确的干预,会导致胎儿窒息或早产的可能性加剧。
孕早期个性化营养护理是一种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要求的人性化健康模式,以个性化营养来支持健康管理可使得产妇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一方面可提升产后对糖尿病高危管理,全程实时监测和干预,改善其血糖控制表现,有利于改变患者血糖状态;另一方面建立和谐家庭,提升患者产后遵医行为的持续性。个性化营养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母婴健康,对产妇自身的身体状态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还能够提高产妇生产的安全性以及产后家庭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医院与产妇及家属之间的和谐护患关系,与此同时也能够促进亲情关系。
本研究提出的个性化营养运动原则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血糖和体重进行持续地把控,保证产妇在整个孕期所有的营养摄入,并控制其他饮食计划,主要目的是避免产妇过度地摄入营养,导致血糖持续增加或持续下降等风险出现[13]。个性化饮食方案可以按照患者的口味、生活习惯以及孕周时间等进行综合评估,整体的饮食要确保丰富,避免食物过于单调,从而引发护患之间的纠纷[14]。健康运动引导主要是通过合理化的运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保持好当前的体重,提高免疫力,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15-16]。家庭跟进式干预应用在围产期糖尿病产妇中效果理想。分析其原因是以孕早期个性化营养干预为产妇成立了以产科、营养及康复门诊的护理一体化,在常规护理当中,增加了多学科辅助,以患者首次接受产检为起点开展护理服务,并对产妇开设全面的产前评估,为多学科工作奠定基础。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是开设以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引导等各方面指导,由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引导,保证产妇在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安全性。对照组患者在面对生产后的产妇血糖管控不够明显,为此引发糖尿病合并感染风险就会升高。观察组提出的个性化营养护理措施既可以监督患者在产后能够将饮食正常化,不会过分地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又可以按照个体差异化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营养干预,并对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叮嘱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也要坚持锻炼,定期监督自己的餐后血糖和餐前血糖,全方面降低产妇不良风险。对照组是在对产妇的情绪表达上做出干预,因为很多产妇在面对糖尿病的认知表达上有限,只是依靠心理干预不足以让患者的血糖持续平稳。因此,对照组护理措施具备一定的局限性。观察组提出的护理是在对产妇进行饮食宣教指导下,让患者可以在保证自身和新生儿的营养基础上,对血糖和体重实现良好控制,一旦产妇的血糖得到把控,患者的心理情绪也会直接得到良好干预效果。饮食干预会减少产妇自身存在的并发症,同时也会为新生儿出生安全提供保障,产妇在控制好血糖平稳之后,使自己情绪放松,对自身和新生儿均有良好价值。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还可辅助平稳降糖,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