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存在规模小、品种单一、品牌效应不显等问题,可通过推广全域旅游、开发旅游精品、打造地方旅游品牌、盘活闲置土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基于此,以湖南省桂东县青竹村为例,分析旅游型乡村设计思路,简述特色先行、多元化发展等设计方向,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可行的具体设计方式,以期通过分析相关理论,为同类工作开展提供资料。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规划;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市建设在政策的浪潮中不断创造辉煌,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凸显了快速发展下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例如农村“空心化”、人口流失等现象。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乡村旅游凸显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奇效,促使农村经济在发展中获得较高质量的新增长点。然而,其迅速地扩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资金和资源配置的混乱。若想防止出现“千村一面”,将乡村打造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之地,需积极解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型乡村设计理念
(一)特色先行理念
为了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应以创新的视角去深入挖掘、整合并激活其“文化之魂”。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特色,定制具有独特属性的文旅产品。同时,结合市场趋势和目标客户的需求,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组合产品。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对文化消费和旅游体验的需求,应将乡村的各项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一方面,深入挖掘和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另一方面,运用创新的方式将这些文化元素呈现出来,同时注重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使文旅产品更具科技感和时代特色。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精致且充满科技含量的旅游体验。
(二)经济突破理念
鼓励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生态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设计、开发、建设与运行当中。以点带面做样板,以样板点的经济创收力与模版示范性为蓝图,带动村民们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乡村。重点加强与周边文旅产业园区的联动,实现信息客源共享、服务设施共建、节事活动共办、教育培训标准共制等。
(三)多元化发展理念
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打造具有显著市场竞争力和地域影响力的新型产业模式,构建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并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和运营策略,增强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确保各种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二、旅游型乡村设计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
坚持“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使传统村落得以保留乡土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推动本土产业的落地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守护传统村落多姿多彩的乡村文化,延续美丽乡愁栖息地传统村落的活态农耕文明。
坚持把生态优先作为最基本的准则。在面对“三线”冲突时,坚决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不变、功能不变、性质不变。在价值实现过程中,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产业发展要求,开发绿色产业链,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二)重视外在文化表达
注重外在文化在乡村设计中的视觉效果。提升交流欲望和提高商业谈判的效果,有赖于强烈的视觉冲击给游客带来的心理震撼。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激发游客的互动欲与消费欲,例如在农耕体验基地的建设中,统一文化品牌形象,重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设计效果的视觉冲击性和实用性的兼顾表达,突出农业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村文化的融合性。
(三)发展数字文旅产业
目前,哈尔滨的抖音平台搜索指数飙升,展现了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卓越的影响力。在2024年元旦假期的推动下,哈尔滨旅游业迎来了历史性的高收益,即到访游客305万人次,收入约60亿元。这一趋势表明,结合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新的商业模式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哈尔滨红火案例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云端”文化推广的重要性。
因此,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技术的整合。同时,应扩大高品质数字文旅产品的生产规模,激发新兴消费的潜力。换句话说,我们要推动文旅消费的深度沉浸与体验,引领和塑造新的消费潮流,例如网络购物、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使其更深入地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体系。
三、旅游型乡村设计案例——湖南桂东青竹村
(一)区位现状
桂东县沤江镇最北端的青竹村,距离县城仅13公里,地处湘赣边界,与炎陵县接壤,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青竹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凉爽宜人,森林保持原生态,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条件良好。
青竹村充分发挥“湘赣边界”“湘江支流、耒水源头”“避暑胜地”“千年鸟道”的区位优势,围绕“桂东特色、农村特点、山区特质”,为青少年量身设计了一系列室内外项目和参与体验活动,将村子打造成了一个综合性青少年基地,具备运动、教育、观测、学习等多重功能。
(二)青竹村发展现状
通过对场地土地利用建设情况、历史内涵等方面的分析,可知青竹村占据三大上风点及五点劣势。
三大上风点:第一,政策优势。2022年,青竹村被授予“湖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和“港澳青少年研学交流基地”称号,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第二,资源优势。该地动植物物种繁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科普研学素材丰富;民宿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影響力。第三,联动优势。沙洲、沙田、青竹等资源的距离较近,可形成联动发展和运营模式。
五点劣势:第一,青竹村文化旅游的经营管理、服务及硬软件设施等方面欠标准化;第二,产业要素不足,产品单一;第三,产权分散,利用率低;第四,普通品牌旅游模式欠专业化,旅游管理、服务、农业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人才短缺;第五,本地市场规模较小,品牌宣传和互联网的推广力度不足,导致信息资源不对称,潜在消费者难以获得相关产品或服务的详细信息。
(三)策划生态资产的开发经营模式
1.完全市场化的股份合作开发
青竹村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依靠农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开发规模有限且经济效益不稳定。后续将引入专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开发经营规模,通过股份合作制建立利益关联机制,鼓励村民通过土地使用权、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提升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和收益稳定性。
2.企业引导、多头协作式开发
营地运营需要在公共利益和商业价值之间取得平衡,不能因过度商业化运作而变成“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敛财工具”。探索建立“专业化企业+旅游公司+互联网+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实用性规划
1.设计业态开发利用方式
依托青竹村的现状基础与资源优势,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营地教育+后勤保障”这一模式,通过设计一系列生态资本开发利用方式,构建“四大基地+一服务区”的空间格局,规划未来业态种类。
(1)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生产科研。建立以绿色培育、生态加工为导向的农产品种植园,包括蔬菜、水果与药材种植园。同时,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将科技人才、现代农业技术与优良产品品种引入园区。
二是观光体验。建立以农耕体验、农业观光为导向的景观农业示范区。通过轮种各类观赏型作物,在解决非粮化问题的同时,通过运用园林艺术原理,将田园转化为公园,以展现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游客可以在此欣赏美景、采摘果实,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2)森林康养基地
利用青竹村独特的森林、气候等条件,发展集度假、疗养、机能调适于一体的森林康养新型旅游业态。结合旅行六大要素“吃、住、行、游、娛、购”,将森林生态与乡村文化相结合。
(3)星空露营基地
在青竹村东侧的山林地带,设立星空露营基地。这片地势相对平缓,非常适合进行露营活动。同时这里也是观赏星空的好地方,可结合露营区的高地设天文观测台;在露营基地北侧广场中设置篝火会场与露天影院,定期举办露天电影、音乐节、香火龙等活动。
(4)自然教育基地
在青竹村的规划建设中,深入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通过沉浸式的教育区域,如青少年研学交流中心和自然科普馆等,使观者深刻且直观地认识、了解自然。
(5)后勤服务
引进大型企业,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共同推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的进步,分别提供全方位服务和集中文化娱乐活动,同时涉及咨询预订、引导解说、文旅商品展销等服务。鼓励发展乡村舞蹈、戏剧等形态,以此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并根据节庆和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乡村舞龙、桃花节、音乐节等特色乡村表演活动。
2.服务保障体系
(1)基础设施标准化
游客在选择文化旅游目的地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的周边消费环境。标准化地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网络等相关配套服务与产品的硬软件设施的品质,确保其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2)旅游服务人性化
开辟不同的旅游路线,为不同的客户人群制定不同的旅游线和方案,如提供亲子路线、职场人路线、老年人路线等,并根据当地特色及文化产品配备相对应的讲解服务。
(3)服务人才专业化
乡村旅游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它能吸引众多外来人员到乡村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同时,引导和培养大量本土人才快速成长,造就一大批懂农业、懂旅游、会营销的高素质新型农业人才。
(4)营销渠道数字化
如今,在日臻完善的文旅市场中,除了深入挖掘乡村和乡土资源外,还要把握数字化文旅的新机遇,增加“线上—线下”打卡体验活动,激发游客及平台观看用户的好奇心,提升平台的点击率,进而拓宽营销渠道。
(5)产业融合区域化
运营文旅项目需要对资源、产品、销售、营销和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合并性考量。加强与沙洲等文旅产业园区的联动,突出湘赣边缘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建设,积极面向粤港地区加强两地青少年的友好交流,进而促进商品销售。
(五)项目创新
根据上述对旅游型乡村设计因素的分析,结合实地调研,紧抓文化、经济、特色这三方面设计:
1.以文化为“魂”,打造产品品牌
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独特的品牌气质。通过对当地相关文化故事的编写、讲述和传播,将文旅项目的品牌魅力传递给更多人,使其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2.以产业为“链”,奠定经济基础
寻求并培育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产业联动效应,推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要注重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的拓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塑造品牌形象。
3.策划特色活动,加强区域合作
通过策划特色节事活动、红色主题活动、自然教育讲座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在地区间合作或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寻求适当的“水平”和“垂直”发展,以实现有效的规模扩张。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把握独特性、经济效益和多元化这三个核心要点,灵活运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并采取时下较为火热的营销策略,以实现旅游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确保旅游项目既有可行性,又充满人文情怀。只有全民共同协力,脚踏实地,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和持久效益,我们的旅游型乡村项目才能真正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的双重考验。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郑林凤,林赛男,等.农业特色小镇形成机理与路径优化:基于成都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8(5):79-90.
[2]胡静.旅游语境下的乡村重构[J].旅游学刊,2018(7):1-3.
[3]王滢.乡村旅游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24):38-39.
[4]黄纪阳.全域旅游对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策略[J].农业经济,2021(3):107-108.
[5]许小红.南宁市乡村旅游景区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6.
作者简介:
黄茜,郴州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工程与技术、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