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探索朗读的缤纷世界

2024-05-14 14:14郭威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课文情感

郭威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阅读指导的基本形式,它能够让学生的语感得到锻炼,使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甚至还能够铺垫语文学习基础,这对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对新课标下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角色扮演、思维运转和技巧传授进行朗读指导,切实提高语文朗读的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点明了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尤其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新课标要求学生愿意为他人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来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愿意和同学交流朗读体验,能简单评价他人的朗讀;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喜欢阅读故事,并与他人讨论;喜欢在学校、社区组织的朗诵会、故事会和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中展示;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发现,愿意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见闻、想法。

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理解甚至识字能力都比较弱,朗读可以使其学习变得更具特色,强化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多加重视,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多样化朗读训练,既能够提升其语文朗读能力,还可以使语文朗读质量有所保障,达到一举两得的教育目的。

一、角色扮演,体会情感——品朗读之趣

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较为特殊,碍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教师在语文朗读指导中必须唤醒学生的兴趣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落实。为此,教师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朗读情感,品味朗读之趣。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课文学习中,教师将朗读任务告知学生,由他们先自主朗读课文,保证将课文内容朗读通顺后,再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让他们组成朗读小组,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感受文本信息和情感特点。角色扮演的朗读方式相比较传统的朗读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它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感受朗读带来的乐趣。当学生准备完善后,教师根据课文中小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妈妈以及旁白进行人员安排,分别由两组学生进行朗读比较,随机组成朗读小组后,正式开展角色扮演朗读挑战。学生的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当进行小组朗读竞赛时,课堂的朗读氛围以及朗读效果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组织个人朗读赛、师生朗读赛等,这些都能够成为品朗读之趣的有效形式。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过程和结果进行评选,放大其优势,让其对角色朗读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结合朗读内容来分析文章的情感特点,进一步感受朗读的趣味性,会更加积极参与其中。

二、思维运转,语境感悟——赏语言之美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会借助情境辅助学生的思维运转,使语境的感悟效果更加突出,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语言之美,提升对朗读的良好认知。教师会指导学生的朗读学习,进一步培养其语感,增强语文的朗读效益。例如,在《比尾巴》的课文朗读过程中,教师先以猜谜语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几种动物,“一身毛,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猜一种动物;“耳朵长长吃蔬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猜一种动物……以猜谜语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猴子、兔子、松鼠、孔雀、公鸡、鸭子,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他们全部猜对后,教师继续引导大家分析这些动物的尾巴分别有什么特点,如兔子的尾巴短短的,猴子的尾巴细又长,松鼠的尾巴就像大伞一样等。这些铺垫都是为了后期的朗读训练,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营造朗读语境,使学生在课文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紧接着学生在教师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接龙,每个学生朗读一段,他们在依次接龙的基础上赏析课文语言的美感,强化课文的朗读效果。

同时,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悟自得的。教师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指导,而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他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技巧传授,节奏把控——促学习之力

朗读并非将文字阅读出来即可,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抒发,能够将文字中的情绪表现出来,并且把控朗读节奏。所以朗读技巧的传授十分关键,这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例如,以课文《明天要远足》的朗读为例,“翻过来,唉——睡不着。”这句话的朗读如果只是按照平常的口吻来完成,那么朗读出的语气和效果自然会有所偏差。包括“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这两句话是疑问的口吻,在朗读时需要把握句子的真实情感,掌握朗读声调的升降变化,从而使朗读效果更加鲜明。这是朗读技巧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学生可在技巧掌握前后进行对比朗读,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受朗读技巧的价值。除此之外,朗读的快慢、虚实,朗读的语调、节奏,都需要根据朗读内容来决定,在抑扬顿挫下保证朗读效果的有效性。所以教师会在不同文体下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在多读多分析的基础上科学促进学生的朗读学习能力,这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为其朗读节奏把控奠定坚实基础。

四、重视评价,激发热情——燃乐读之情

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关注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朗诵,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朗读中的优点,并且在朗读教学中,评价具有针对性、激励性、导向性的作用。

教师应对学生多采用赏识性和激励性的评价,让其体验到读书的成就感,从而使其“敢读”“乐读”。教师要及时、精细地评价学生的朗读,为其指点迷津,有助于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朗读、朗诵能力。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在读后进行及时的评价。一句“读得真棒,声音洪亮、有情感”,能给学生充足的自信,激发其再次朗读的期待。

每个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都会加入自己对原文的理解,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如果教师用同一把尺子去评价学生的朗读,忽视他们对朗读所做的努力,就会使其逐渐失去朗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评价,鼓励其全力投入,通过朗读来呈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其朗诵自信。

结束语

在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调基础,训练其节奏韵律,使其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在绘声绘色的朗诵中品读课文情感,走进作者内心。通过语文课中对学生朗诵的辅导、鼓励,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其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口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加大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的指导和重视,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学情特点分析朗读教学进度,针对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朗读过程,有效强化他们的朗读水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享受朗读乐趣的同时,推动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课文情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