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琴琴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
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站在新征程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党和国家需要英雄作为引领前进道路上的坐标,指引人们不断向前奋斗。以人民日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不仅是传达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还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者,它对于英雄人物的选择、构建和传播往往能够成为社会公众认知参照的标准[1]。英雄是传递我国主流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微观切入口,具有非常重要的媒介文化作用和社会价值。英雄形象是一种独特的时代镜像,具有极其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和强大的感召力,通过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传播以及英雄精神、价值观的弘扬,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形成价值引领、凝聚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意识等。从媒体融合的视角出发研究英雄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对于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建构新时代英雄形象和弘扬英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学者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人作为物理存在,其本身就是符号。每个可感知的符号形式都必须来源于一个物理实体,如此才能识别这个特定符号,并可能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意义[2]。英雄是有血有肉、有身份的时代楷模和先进典范,是承载特殊意义的符号,即符号的“能指”。作为可感知的符号,其传达出来的正能量和积极的象征意义是符号的“所指”。客观事物经由信息生产者和信息加工者编码后,会变成一个携带特殊意义的传播符号[3]。对于“英雄”这个符号来说,经过无数次的加工编码和报道之后,已经形成了具有较为稳定内涵意义的符号。符号的深层意义是其文化意义,也就是说符号的意义不再纯粹来自符号自身,而是经过再次符号化和意指化,对符号进行社会使用与社会评价[4]。通过媒体报道的重复与延续,英雄成为反映社会现实和携带象征意义的新闻符号,以符号的形式成为传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主流价值观的载体。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利用英雄符号传承和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使先进典型的象征性符号意义得到传播。
本文以2022年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关于英雄人物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英雄”“英雄形象”等为关键词筛选获得研究样本150篇;通过将报道文本转化为数据信息,从而剖析阐释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报道对英雄媒介形象的建构。基于理论方法并参考相关领域已有成果,本文构建了英雄形象报道框架类目(见表1)。
表1 人民日报“两微一端”英雄报道框架研究类目
媒体融合环境下,人民日报“两微一端”融合传播在英雄媒介形象建构方面点面结合,从个别到一般,全面准确客观地呈现了各英雄风貌。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报道中,英雄主要被建构成以下三种形象:保家卫国的人民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平凡而伟大的平民英雄。
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建构的英雄形象离不开“人民战士”的设定,他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他们向人民所展示的英雄气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激励人民不断拼搏,热爱生活的动力。无论是卫国戍边的肖思远、陈祥榕、王焯冉战士,还是因公殉职的东志军、张成明警察,他们都是保家卫国的人民战士,他们赤胆忠心,英勇无畏,在最危险的前线为人民筑起一道道安全防护墙,守护着祖国和人民的幸福。此外,还有隐秘角落守护万家灯火的缉毒英雄们,报道中的他们总是只有背影,不曾露面,如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多次报道的蔡晓东英雄,他缉毒成绩突出,却不幸在抓捕毒贩中牺牲,他的事迹可敬可叹。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关于公职英雄的报道,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主要有逆行、坚守、保家卫国、冲锋在前、使命等,这些象征英雄身份的符号成了国民的共识。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民大众的要求,亦是广大媒体的责任,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的责任,传播知识,发挥教育功能,为凝心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统一共谋发展发挥导向作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始终与党和人民保持统一战线,多次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行报道,宣扬他们英勇无畏、大公无私的精神,倡导致敬先烈、吾辈自强。英雄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力量的内生源泉,革命先烈留下的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伟大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这些伟大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在《今天,铭记英雄,铭记那场伟大胜利!》《追思先烈致敬英雄》等报道中,国人纷纷留言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是基础,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是指引、动力。时至今日,宣传革命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仍是历史的需要,更是国家现实的需要。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对英雄的报道中抓住了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即使身处和平时期,他们也能够为了人民安全奋不顾身,为了国家事业而奉献生命。他们是工人、司机、快递小哥……他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勇敢和坚强,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不平凡。报道《记一等功!陈灼,好样的!》中,个体经营户陈灼用身体挡住了行凶的男子,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两个人的生命。报道《“一命换几百命,我必须做!”》中水工罗永在地震发生时没有逃生而是选择拉闸泄洪以避免下游村庄被淹。他们都是平凡英雄,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学习和颂扬。在新征程中,不仅需要这样的高尚品质,更需要践行英雄的事迹。
英雄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新闻报道中,通常以两种面貌出现:一是以个体面貌出现,即报道中的新闻人物是独立的、具体的,文本所呈现的是与这一报道对象相关的核心、详细的事实,英雄个人是新闻事件的主要参加者。这类报道倾向于反映个体的英雄事迹和精神面貌,更多聚焦于英雄人物的伟大举动和倡导向英雄致敬,从个人角度体现其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对人民的奉献。二是以英雄群体的面貌出现,指的是某一类英雄人物,如消防英雄、禁毒英雄、抗疫英雄等,其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新闻报道中。通过集中宣扬英雄群体的先进典型事迹,展现英雄行为、英雄精神、英雄价值等,号召国民学习英雄榜样,汲取精神力量,致敬英雄,积极投身中国复兴梦、强国梦的实践。
报道立场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具体的报道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和态度。新闻报道的立场一般分为三种:正面报道、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在不同表现形式的作用下,在受众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示范三个层面实现传播效果。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对英雄的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如《付勇勇,你真的很勇敢》《蒋正全,烈士!》等大量文章都体现了对主流意识和主流价值观的宣扬,正面报道集中宣扬英雄无私奉献、爱国爱民的社会形象,在他们的身上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更有拳拳的爱国之心和勇敢、善良的品质。对英雄个人和英雄群体获得荣誉表彰、记功等事件进行多次报道,也体现了人民日报社高度肯定和歌颂赞扬的报道基调。
人民日报媒体矩阵对英雄的报道形式各异,且各有特色。人民日报微博以文字搭配视频的形式为主,言简意赅的文字介绍加上一段视频来补充背景资料或再现事件画面以补充事实依据。《为了救人拼了!那些陌生人出手相助的瞬间》一文通过视频呈现一个个惊心动魄救人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采用图文和视频搭配的形式进行报道,画面穿插在文字之间,文字描述与视频相辅相成,让整个报道更加丰富,让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汶川地震中被人救出,14年后他牺牲在森林火灾救援现场……》一文中,真挚的言语搭配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敬佩英雄的言行,让人惋惜英雄的逝世,蔡茂强烈士的一生是坎坷的、幸福的、伟大的。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形式多样,其主要报道形式是图文结合,其次则是图文配以视频的形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迅速成为传统媒体的又一平台和阵地,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充分覆盖不同信息获取偏好的受众[5]。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在对英雄的相关报道中,基于平台特性和受众特征,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呈现方式进行相关报道,进行整合式传播,以适应平台特征和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需求。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分别从英雄的事迹、生活、家庭等多方面切入,对英雄个体和群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不仅更好地凸显了英雄的人格魅力,刻画新时代英雄榜样,还有利于彰显英雄气魄,弘扬时代新风,形成社会共识。人民日报“两微一端”构建“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格局,不仅可以在相关报道内容上相互补充,更加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现英雄人物的特征,而且能够更大范围地传播英雄形象,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构建国民的集体记忆,增强国民的认同感。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利用多媒体呈现新闻、多渠道分发新闻已成为常态。随着人们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新闻传播也向着更加精简、高效的传播模式转变,漫画、海报等偏向视觉化的媒体作品在英雄相关报道中的使用率和传播率也得到极大提高,精巧的图片设计和文字排版,使受众能快速抓取关键信息。此外,影像同样作为媒介社会秩序的建构者,在媒体融合时代以其独特方式记录、传播社会事实。人民日报微博在英雄报道的内容呈现上也越来越多元,除了最基本的图文,还会使用动画、音乐与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在对革命烈士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微博常常会使用珍贵的历史影像作为补充材料,不仅可以让用户多感官投入,增强体验感,还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还原当时的场景,烘托悲壮的气氛。媒介融合语境下,人民日报“两微一端”还会以情感为切入口,将视角集中在微观的个体命运,从个人成长、部队生活等多角度切入,将英雄形象并置于多元媒介形态,使之刻画得更加生动形象。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不仅要利用多个平台和渠道传播信息以扩大信息的覆盖面,还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媒介接触习惯和平台特性,促进互动思维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无论是微博自带的话题功能、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功能,还是客户端的评论功能等,都是用户与传播主体沟通的桥梁,也是最直接的互动方式。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技术赋能带来了全新的作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不仅可以让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让用户全方位投入、沉浸式体验。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在对英雄人物的报道上,利用创建话题、采用网友评论、关注网民热点等方式加强与网友的互动。人民日报微博发起话题“谁是你心中最敬佩的英烈”,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评论,带动用户参与话题,并抒发对英雄的情感,激励用户积极地参与内容的二次传播,让民间话语与主流话语交相呼应。用户通过主动参与媒体主导的宣传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其体验感,还可以强化其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在虚拟的网络时空里的“缺席的在场”,通过相互感知和互动,从而达到情感互通和价值连接,使得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同频共振。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在宣传英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矩阵式、自发式、感染式的扩散。
人民日报“两微一端”构建的英雄形象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立体生动的,不仅有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人民子弟兵,还有危难之际伸出援手、舍己为人的平凡英雄们,他们的品格是高尚的,他们的行为是无私的,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对英雄形象的建构,既是传播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的需要,也是国家政治宣传的需要。其不仅重视内容建设,以增强用户黏性,也通过媒介融合提升传播效果,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