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媒介形象研究

2024-05-13 04:32尼鲁法尔艾买提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5期
关键词:张桂梅先进事迹人民日报

尼鲁法尔·艾买提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拥有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等荣誉的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是近年来被国内各大媒体频繁报道的典型人物。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对张桂梅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媒介形象,以期通过本研究丰富媒介形象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新闻媒体建构典型人物媒介形象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及方法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也是国内受众面较广的报纸,因此其对张桂梅的报道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1]。其往期报道均被收录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中,便于样本的搜集与查阅。因此,本研究选择对《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媒介形象进行研究。

搜集研究样本时,笔者以“张桂梅”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后,发现《人民日报》中关于张桂梅的第一篇报道是2000年8月10日的《关心劳模 尊重劳模 学习劳模——记百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赴北戴河疗养》。为了将研究时段作为整年以便统计,笔者将研究起始时间定为2000年1月1日。考虑到张桂梅于2023年10月25日当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因此将研究截止时间定为2023年12月31日。通过对以上时段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和人工筛选,剔除了重复条目、重名报道以及并非以张桂梅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报道后,共得到了74篇有效样本。笔者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从报道的标题、刊登日期、主题、体裁及版面等类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究《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媒介形象。

2 研究发现

通过对上文提到的相关类目进行内容分析,本研究总结了《人民日报》中张桂梅相关新闻报道的概况。

2.1 报道数量:早期和后期少,2021年达到顶峰

《人民日报》对张桂梅的报道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对相关议题的重视程度。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自2000年首次刊登张桂梅作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邀赴北戴河疗养的相关报道后,又连续三年对其进行了报道。这4年间她都是作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获得者而被报道。然而到了2004年后相关报道中断,又于2007年张桂梅受邀以教师代表身份到北戴河休假后再次连续4年进行报道。2008年至2010年,她先后以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等身份被报道。随后又有8年没有相关报道,直到2019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报道中被作为“身边的初心使命”案例进行报道。随着2020年张桂梅连续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相关报道数量从早期的仅有几篇急剧上升到了18篇,并于2021年再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等殊荣后达到了29篇的报道顶峰,2022年后呈快速下降趋势,又回到了个位数(见图1)。

图1 2000—2023年《人民日报》中张桂梅相关新闻报道数量分布情况

统计显示,《人民日报》对张桂梅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其获得全国性荣誉称号后。由此可见,该报及时设置相关议题,对其进行了报道宣传。然而在这些年期间,先后有11年完全没有出现相关报道,可见《人民日报》并未对张桂梅进行持续性关注和常态化报道。

2.2 报道主题:以先进事迹介绍为主

报道主题是报道内容的核心思想。通过阅读、观察和梳理74篇研究样本,笔者对其报道主题进行了归类和统计,发现其数量占比依次为:先进事迹介绍39篇,占比52.70%;荣誉表彰报道27篇,占比36.49%;工作日常描写5篇,占比6.76%;心声志向表达3篇,占比4.05%。先进事迹介绍是对张桂梅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的无私奉献和坚守付出进行介绍,如《7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简介》《“时代楷模”张桂梅——立德树人倾情投入》等。荣誉表彰报道则是对张桂梅所获荣誉奖项的公告以及对相关活动的报道,如《全国妇联授予张桂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等。工作日常描写是在报道中侧重对张桂梅教学工作和校园日常的展示,如《寻找坚守的答案》描写了她在华坪女高从早到晚的日常作息和工作。心声志向表达是突出张桂梅的心愿和目标志向等内容的报道,如《声音》中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表示,让所有边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女孩能上高中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此外,74篇报道中有3篇由张桂梅本人撰稿,其中《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是她在获得“七一勋章”后对个人理想目标的书写。

2.3 报道体裁:以通讯和消息为主

新闻媒体可以借助不同新闻体裁建构不同媒介形象。通过阅读分析,笔者对这74篇样本的报道体裁进行了归类统计,发现其数量占比依次为通讯31篇,占比41.89%;其他17篇,占比22.97%;消息13篇,占比17.57%;新闻评论9篇,占比12.16%;图片新闻3篇,占比4.06%;专访1篇,占比1.35%。通讯是以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形式对张桂梅个人的先进事迹、工作经验、人物思想等方面的报道,如《大山深处有位“老师妈妈”》等。其他主要是指获奖候选和公示等名单公告类报道,如《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等。消息集中在对张桂梅获奖、受表彰等事宜的报道,如《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等。新闻评论从张桂梅的奋进事迹出发,对其发表观点见解,如《张老师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写道,张桂梅的责任、信念和坚守成就了她“拿命办学”的“奇迹”。图片新闻则记录了张桂梅受表彰、忙工作的瞬间,如《画说盛会》拍下了2007年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在驻地与人热议十七大报告的身影。专访则是记者对时任党的十七大代表的张桂梅进行的专题采访。

2.4 报道版面:版面分布丰富,以“要闻”为主

新闻报道的版面设置与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报道的重要性。本研究对相关报道的版面分布进行了统计,发现74篇关于张桂梅的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版面及其数量占比依次为“要闻”42篇,占比56.76%;“公告”7篇,占比9.46%;“副刊”6篇,占比8.11%;“文化”5篇,占比6.76%。“要闻”是《人民日报》刊登最重要、重大新闻的版面,超五成的相关报道都位于该版,其中5篇报道出现在了头版,说明了《人民日报》对张桂梅相关报道的重视程度,也凸显了其形象建构的重要性。“公告”则刊登了有关张桂梅的获奖候选和公示名单等公告类报道。“副刊”刊登了介绍其先进事迹的通讯报道。“文化”则刊登了突出其教学工作的通讯和评论等。其余报道分散在“理论”“特刊”等版面。

3 《人民日报》中张桂梅媒介形象的呈现

本研究通过对这74篇报道的分析和梳理,将《人民日报》中呈现的张桂梅媒介形象概括为以下几种。

3.1 爱生如子的好教师

张桂梅心怀大爱、胸怀梦想,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自2008年建校起已帮助近2 000名山村女孩圆梦大学。她为教育扶贫事业鞠躬尽瘁,致力于用妇女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都证明了她在自己领域内的成功。在新闻报道《彭丽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将张桂梅作为女性教育事业的典型代表,说道:“张老师被女孩子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张桂梅虽膝下无儿女,但她将每一位学生都视如己出,不仅是在学业上引导她们的教师,也是生活中关照她们的“妈妈”。《少数民族学生的好“阿妈”》等多篇报道为读者呈现了张桂梅与学生之间亦师亦母的关系。

3.2 获奖无数的女强人

张桂梅在妇女教育事业上的付出和贡献,使其屡获殊荣。据上文统计,《人民日报》近四成的张桂梅相关报道都以“受到荣誉表彰”为主题,其刊登的第一篇张桂梅相关报道中,她便作为应全国总工会邀请前去北戴河疗养的百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之一出现。此后,张桂梅先后以“中国十大女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身份被《人民日报》频繁报道宣传。然而,获奖无数的张桂梅一向淡泊名利[2]。在《照亮大山女孩的梦想》这一报道中,她对所获荣誉淡然地表示:“我就是个山村女教师,还是个老党员,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做的。”

3.3 行善助学的慈善家

《人民日报》讲述了张桂梅曾多次为了帮助贫困失学的女孩们重返校园的感人故事。生活中的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甚至有时连吃药治病的救命钱都能省则省,尽可能拿去资助更多学生。安于清贫的她连工资和各类奖金都捐出来用于教育教学[3]。《让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中写道:她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至今和学生同住在女生宿舍。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一次性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昆明市总工会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山里娃的渴盼,她懂》中写道:她将工资、奖金累计的100多万元全部捐了出来,自己坐4块钱的“摩的”往返于女高和儿童之家。

4 《人民日报》中张桂梅媒介形象建构的价值意蕴

正面典型人物的事迹不仅可以打动人心,更能够产生社会模范效应,其精神具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力量[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张桂梅作为改变山村女孩人生轨迹,帮助她们改写命运的杰出教师,其人物故事和精神品质对全社会都有精神教化价值和生活导向意义,所以对其媒介形象的建构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4.1 树立爱党爱国的党员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桂梅曾多次表示江姐是自己的偶像,然而她本人的先进事迹所具有的模范激励作用也不言而喻。张桂梅曾坦言支撑自己战胜种种磨难的是对党的信仰,她那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竭尽全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令人动容。张桂梅将对党的深厚感情融入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在她的积极影响下,许多女高学生也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爱让梦想飞越大山》介绍了周云丽在得知母校师资紧缺后毫不犹豫放弃正式编制,回女高任教的故事。陈法羽也将工资寄到母校,资助贫困学妹,并表示要将张老师的精神传递下去。《人民日报》通过报道张桂梅这样的正面典型,借助榜样的力量倡导人们学习她的初心与使命,从而起到弘扬正能量和引导价值观的正面导向作用。

4.2 树立逆境前行的勇者典范

张桂梅身世坎坷,至亲的相继离世给她带来了很大打击,但她将悲愤化为力量,继续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1997年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但她为了带好毕业班,强撑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肯住院治疗。《少数民族学生的好“阿妈”》中提到,医生做手术时发现“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位,肠子也粘连在后壁上,切下的肿瘤足足有五斤重”。张桂梅还一直深受心脏病、类风湿、骨瘤、小脑萎缩等20多种疾病的折磨,但她始终拖着病体忘我工作,从不喊苦喊累,也未曾抱怨命运的不公。然而,张校长的办学之路也并不顺遂,从最初募捐筹款碰壁到建校后教师辞职、学生转学,都令她屡次受挫。为留住学生,她走了十几万千米去几千名学生家里家访,偏远山区险峻的山路也没有阻挡她劝学的脚步。丧亲之痛、病魔缠身、事业受挫等磨难都没有将她击垮,更没有熄灭她心中的理想与信仰。张桂梅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探析《人民日报》所建构的张桂梅媒介形象及传播价值,试图为其他新闻媒体围绕典型人物进行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提供有益的参考[5]。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相关报道主题全面、体裁多样、版面丰富,为读者真实、客观地呈现了张桂梅的形象,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她、学习她。今后,其他新闻媒体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张桂梅的持续关注和常态化报道,挖掘她生活中不一样的一面,为读者呈现更加鲜活、立体的张桂梅形象。

猜你喜欢
张桂梅先进事迹人民日报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致敬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携手此生 无怨无悔——警嫂李小凤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崇川区关工委先进事迹简介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任桂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