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一书尽显百年前知识分子的骨气

2024-05-13 19:07慧鉴堂主人
中国收藏 2024年5期
关键词:徐世昌光绪袁世凯

慧鉴堂主人

北宋张载曾说,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这也算是今天笔者把两件作品列在一起、相互比较的原因吧。

图1 徐世昌 《朱竹图》扇页18.5厘米×51.5厘米 洒金纸本

图2 宋伯鲁 行书诗作28.2厘米×38.5厘米 纸本

满幅尽是气宇轩昂

这幅绘于扇面上的《朱竹图》(图1)作者为徐世昌(18 5 5 年至19 3 9 年),他一生故事颇多,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书画家。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晚号水竹村人、东海居士等,天津人。光绪八年(18 82年)举人,光绪十二年(18 8 6年)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受袁世凯(18 59年至1 9 1 6 年)邀请小站练兵,他成为袁的大管家,自此飞黄腾达。光绪三十一年(19 0 5年),他任满清军机大臣兼东三省总督,全面考察东北的经济、教育、军事,防范日俄对东北的蚕食,牢牢将东北的大权握在手里,没有丢失一块土地。

1912 年,在袁世凯拟称帝前,徐世昌毅然辞职离去。民国五年(1916年)3月,当了8 3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复任大总统,重新起用徐世昌为国务卿。1 9 1 6 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民国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民国十一年(19 2 2 年)6月,徐世昌通电辞职,宣布退隐天津。

徐世昌在传统文化方面造诣深厚,满腹经纶,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山水,颇清秀。他书宗苏轼,略变其体;能诗,有《归云楼题画诗集》,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著有《欧战后之中国》《大清琨辅先哲传》《书髓楼藏书目》《东三省政略》《韬养斋日记》等。他文章诗词、书法绘画皆精,又善收藏,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朱竹图》是徐世昌7 9岁时所作。古人画竹,多青竹、墨竹,少见朱竹。画竹多取其坚韧、挺拔、中空、有节等意义,此图也是如此。此幅朱竹,与历代文人绘竹大不相同:主干异常健壮,支干扶持,苍劲爽利;斜向取势,枝叶繁茂;浓淡之间,厚重沉稳。由于使用了朱砂,画面更显鲜艳夺目。朱竹几乎覆盖了整个扇面,顶天立地、气宇轩昂,突出根部的劲节强健,愈显老辣坚硬。画面上方是徐世昌落款“甲戌秋月水竹村人”,钤朱文印“水竹村人”。此作所展示直而有节、特立独行的性格,正是徐世昌与众不同、波澜壮阔的人生写真。

作品右下角钤一方朱文收藏印“ 蔚如收藏”,可知收藏者应为清末民初的徐文蔚。徐文蔚(18 7 5年至19 3 7年),字蔚如,浙江海盐人,近代知名佛教居士、刻经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秋试不第,入京捐资为部郎。光绪末年,任京师地方审判所推事等,民国初年捐资给金陵刻经处,复又创立北京刻经处、天津刻经处等,前后刻经多部。19 1 2 年,他被选为浙江省第一届省议员,并主办《浙江日报》,后袁世凯任大总统,党禁严厉,遂潜心研究佛典,以流通佛典为己任。他与众多文人雅士曾有交集,且与徐世昌属“本家”,收藏此图必有未被外人所知的故事。

借古人诗发泄情绪

与徐世昌同时,并与其有相似经历的宋伯鲁(1854年至1932年),字子纯、芝栋,号芝田,晚号瓶园主人等,陕西礼泉人,清末民初重要政治人物,著名学者、书画家。光绪十一年(18 8 5 年)举人,光绪十二年(18 8 6 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散官编修,官至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掌印御史。虽然此官职约从五品并不高,但权限很大,上可直接上疏天子,下可直接弹劾主政官员。

光绪二十四年,宋伯鲁联络秦晋志士在北京创建关学会,与康有为、梁启超接触,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将康有为的主张呈送光绪帝。据有关专家考证,他在189 8 年3月到9月间,共上奏章达九份之多,这些奏章均与变法的重大事宜相关。关于废除八股文的奏章,就是宋伯鲁上奏给光绪皇帝的。康有为记载有“于是发书告宋芝栋令其即上废八股之折”。康有为认为:“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光绪帝也认为:“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不用之学,故致此。”于是下诏废了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废除,开创了新的教育形式,是划时代的大事件。

戊戌变法失败后,宋伯鲁逃亡三年、被囚三年,才返回原籍,获得自由。后经国务总理熊希龄推荐,他被风光正盛的袁世凯聘为高级顾问,但当其察觉到袁世凯阴谋称帝的企图后,则辞官回归故里。1918年,宋伯鲁当选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参议员。晚年,他任陕西省通志局(馆)总纂、馆长,主持续修《陕西通志》。1932年8月7日宋伯鲁病逝,终年78岁。

宋伯鲁诗书画俱精,书法参合柳公权、赵孟頫,花卉则具有陈淳、徐渭风韵,诗作讲究清和雅正、含蓄之美。其传世著录有《碛砂藏》《新疆建置志》《新疆山脉志》《重修泾阳县志》《陕西通志》《焚余草》《西辕锁记》《画人轶闻》《清画家诗史》等。图2为宋伯鲁行书诗作,释文如下: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时遐竹林交,或尽剡溪兴。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万事多翻复,萧兰不辨真。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丙寅初秋,宋伯鲁。

此书法系书录古人的两段诗作,第一段选自宋代词人程俱,第二段选自宋代词人吕本中,均为忠义之士。两段诗作内容显然互不相同,第一段是描述游历的情趣,第二段是叙说战乱后的状况。由于宋伯鲁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对世事冷暖的深刻体验,此两段古诗正合他的心意:第一段可演绎他的人身跌宕起伏,第二段可抒发他对慈禧专权和袁世凯称帝的愤怒不满。用书法写出来,即抒情又达意,即可发泄情绪,还可警示世人。

人生轨迹颇为相似

一画一书两件作品相列而谈,不仅因为两位作者生在同一时期,有相同的求学与为官经历(均为光绪十二年(18 8 6)进士,宋伯鲁为二甲二十四名,徐世昌为二甲五十五名);相同的改革创新思想(年轻时都曾参加过戊戌变法);都与袁世凯这个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兴衰密切相关;最后又走向归隐的相似之路。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他们的人生轨迹,探寻清末民初代表性知识分子们的精神追求。

宋伯鲁早年创建关学会时,就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奉为圭臬,身体力行。这“四为”正是北宋大儒张载对儒家传统经典的高度概括。

徐世昌的《韬养斋日记》从1885年记起直至逝世,最重要的认知是“世界上有三种有志之人,一为有志仙佛之人,一为有志圣贤之人,一为有志帝王之人,求为仙佛之人则国弱,求为圣贤之人则国治,求为帝王之人则国乱”。这些话是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不可用,法家不可用,唯有儒家的圣贤才行。由于儒家道德长期滋养,他们信仰的核心就是孔孟之道,心中装着天下兴亡和黎民百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根深蒂固,恪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

但当发现“达”无法“兼济天下”时,就会选择“独善其身”,会把自身最大的“善”展示给当世和后人,以表现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品格。

猜你喜欢
徐世昌光绪袁世凯
张培爵之死:袁世凯一手制造的血案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徐世昌家祠所藏唐人墓志初探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论徐世昌与奉天省警察制度建设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
袁世凯:从来也没有跷过二郎腿
建国以来徐世昌的研究综述
徐世昌熬不住遗老生活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