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精准设计策略

2024-05-12 09:35周锐
新课程·上旬 2024年4期
关键词:作业思维能力

周锐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现了良好的育人价值,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为后续深入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多种形式的作业内容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强化其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综合化发展。目前来看,当下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现阶段的他们能力认知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作业的精准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则成为广大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作业精准设计策略展开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弥补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的短板,提升作业趣味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协同发展。

一、变繁多为精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做好作业减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受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能力、认知有差异,对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变繁多为精准,减少冗余的作业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其乐于学习的行为习惯。

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教师应提炼本课重点知识,既要涵盖不同难度层次,让学生有机会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还要确保作业的总量适中,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压力过重,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对此,针对基础知识内容,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

【问题一】计算半径为5 cm的圆的面积。

【问题二】若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 cm,求其面积。

【问题三】一个圆环形跑道,内圆半径为20 m,外圆半径为40 m,求环形跑道的面积。

【问题四】一个圆形的花坛直径为10 m,求其面积。

【问题五】已知一个圆的面积是78.5 cm2,求其半径。

教师要做好启发性作业设计,既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自我突破,从而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对此,针对学生能力提升,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内容。

【问题一】自行车轮胎外直径71 cm,每分钟滚动100圈。通过一座1000 m的大桥约需几分钟?

解题思路:首先,学生要计算轮胎的周长(即轮胎滚动一圈的距离)与自行车每分钟能走多远。随后用大桥的总长度除以自行车每分钟行进的距离(单位需保持一致),就能求出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

【问题二】有一个圆形的钟表,其面积为150 cm2,求这个钟表的直径。

解题思路:首先使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圆的半径,然后用圆的半径公式求出圆的直径。

【问题三】假设有一个圆形的游泳池,其面积为282.7 m2,现在要在游泳池底铺瓷砖,每平方米需要150块瓷砖。请问游泳池底需要多少块瓷砖?

解题思路: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使用面积公式计算需要的瓷砖数量。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二、变统一为分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作业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对此,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对作业内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为后续针对性练习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以“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为例,作业设计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活动参与度等方面将学生分为A+、A、A-三个层次,A-主要是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基础问题,帮助学生重温课堂学习,以掌握重难点知识。对此,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内容。

【问题一】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

【问题二】写出两个四边形的名称。

A是中等水平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设计相应的巩固类作业,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对此,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内容。

【问题一】选择题:一个三角形有()条边。

A.1B.2C.3

【问题二】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该图形是什么三角形或四边形?

【问题三】根据已有数据尝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A+是学有余力和有较强探究精神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以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

【问题一】探究题:探究等边三角形和矩形的内在关系。

【问题二】解决与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三角形的花架或一個矩形的书架等。

分层设计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层层递进的作业也能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

三、变书面为实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作业不能局限于书面题目,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和思考,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长方体”一课为例,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对此,教师可设计如下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观察、测量、调查等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成效。

【问题一】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记录它们的尺寸和特点,并总结长方体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问题二】测量一个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性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这种作业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四、变零散为整合,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跨学科教学作为当下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其由“素养”和“跨学科”两部分构成。“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行为和思维品质,具体体现在知识获取、知识运用、思考理解等方面。“跨学科”则是以“素养”为基础,教师串联各门学科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义并构建完整的思维框架,使其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自身情感、能力、思维的有序发展。对此,教师要做好数学知识的解读,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提升知识内涵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维框架,强化其综合思维。

以“观察物体”一课为例,学生需要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并理解三维空间的概念。对此,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设计一些综合性题目,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知识延伸与拓展,以此进一步提升作业的育人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三维空间的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作业设计。如与科学知识进行融合,以“光的折射和反射”为主题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探究光的折射和反射对观察物体的影响,以此了解数学知识在科学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培养整体性思维的同时提高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进行作业设计。如选择一些诗词,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诗词描述的是什么图形,并根据诗词所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内容尝试绘制该图形,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促进其综合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形成。

五、变单一为多元,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信息技术作为当下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利器”,其展现了良好的教育价值。一方面,能够记录不同学生的能力及特点,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制订方案,保证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能够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意识与学习习惯。

以“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教师可引入信息技术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教学工作的深度与广度。首先,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几何画板或GeoGebra等软件来绘制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观察其特点和性质,以此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空间结构与基本性质,强化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次,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教师可将其分成多个小组,并设计如下作业内容。

(一)实践性作业

【问题一】使用几何画板绘制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观察它们的图形特点。

【问题二】在GeoGebra中构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尝试旋转它们,观察它们的运动轨迹。

(二)探究性作业

【问题一】查找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建筑、机械、化工等领域,并记录下来。

【问题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等。

(三)互动性作业

请学生在在线教育平台上完成以下题目:

【问题一】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 cm,高为4 cm,它的体积是多少?

【问题二】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 cm,高为6 cm,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计算结果上传至平台,并查看自己的得分和正确答案。

教师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与多元性,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其良好的数学素养。

六、变练习为点评,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首先,作業点评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调整学习方向的同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作业练习与反馈往往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能力及思维发展。而在变练习为点评的策略中,作业的评价和反馈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以助力他们的个性发展。以“圆的面积”为例,在进行点评时,教师需要关注他们解题的步骤、思考的逻辑以及所运用的数学概念,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其次,教师点评时还要挖掘学生的潜在问题。对于那些在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仔细分析他们的错误类型,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如果一个学生在计算圆的面积时经常忽略半径的平方,那么可以通过点评强调这个关键步骤,并借助信息技术开发练习资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在作业中展示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变化半径的长度,要求学生探索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并在点评中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学习自主性。最后,基于作业阶段评价的结果,教师还应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例如,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视听资源的开发,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也可在此基础上增设创作类作业,鼓励学生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制作图案,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关注学生发展实际,做好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解读,积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服务,丰富作业内容,拓宽作业形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仅如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作业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联系,将其合理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做好对学生能力、认知的分析,调整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其能力、思维、素养的综合性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作业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来写作业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