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莲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是强调学生在理解和整合多个学科知识和认知方法的基础上,创新理解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涉及多个学科,还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科知识、能力和目标的融合。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力和目标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情——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趣——结合信息技术,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用——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为了加强学科内知识的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在语文学科中,跨学科学习已被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跨学科是指在一个或多个主题或问题基础上,将两个或更多个不同学科领域或者不同知识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的一种教育模式。这标志着语文学科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各种能力。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困境
(一)课程困境:课堂教学“套路化”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缺乏对教材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把握和调整。这导致课堂教学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教师往往只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教案设计、板书设计、教具设计等,忽视了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变得“套路化”,缺少了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学生困境:核心素养培养“表层化”
语文学习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这些能力和品质并非仅仅通过记忆或简单的训练就能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多元化、深入化、实践化的语文教育进行。然而,一些教师仍然以考试为导向,偏重于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方式、创造力、表达力、合作意识等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只停留在“表层化”的水平,缺乏深度和广度。
(三)教师困境:教学目标“单一化”
教师是语文教育的主体,也是语文教育的推动者。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素养、专业信念等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些教师仍然有应付工作的思想,缺乏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规划。教师往往只是重复使用旧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缺少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的尝试和探索。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变得“单一化”,缺少了挑战和创新。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一)融合学科知识,构建跨学科框架
根据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任务群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并确保连贯性和适应性。为此,教师应对不同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这些规定的学习内容,构成了学习主题提炼的依据。这些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学习主题,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观察记录类、创意设计类、参观体验类、调查研究类。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教学,教师首先应在教学设计阶段构建跨学科框架。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选定语文教材内容,并分析其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找出可以融合的知识点和主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跨学科教学单元。笔者对2022年版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以明确学段间的关联。这一梳理提供了以下信息(见表1)。
(二)注重情感教育,运用跨学科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他教学形态不同的是,跨学科主题式教学需要在预先设定好主题之后,才能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超越现实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约束下的僵化、死板和机械。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运用跨学科思维,引导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和战士们战胜困难的决心,感受整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另外,还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体验红军长征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及他们在与磨难作斗争中形成的乐观精神和英勇气概,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三)运用信息技术,使跨学科教学更具趣味性、广阔性
跨学科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这种多样性需求提供了可能。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语文、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或动画,提升教学趣味,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在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的同时,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和主题,形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跨界对话和交流的紐带。经典文学作品《草船借箭》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其不仅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热爱,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与课本贴近的场景、画面,如“有雾的天气”“一千多个草把子”“一字摆开”的阵势,军士“擂鼓呐喊”的场景等,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引曹军出来射箭”的假象,营造得生动逼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一典故的深入理解。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看鲁肃与诸葛亮的对话、鲁肃与周瑜的对话、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直观地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情,这样就便于学生模仿角色进行朗读,从而深入、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同时,还可借此典故引入相关历史、地理、军事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情境,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兵器、人物等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对军事的兴趣。
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诗词朗读软件,让学生听到不同的朗读风格和声音,或者让学生自己录制,与同学分享交流。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内涵,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以及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在教授习作时,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浏览不同的写作范例和素材,从中获得启发,吸取精华,从而打开习作的思路,或者让学生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反馈。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多样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习作兴趣和创造力。
(四)通过强化跨学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将语文知识与数学、科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强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强化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种跨学科活动。
1.与数学结合,让学生计算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公转周期等数据,并将其制作成图表或模型,展示在课堂上。
2.与科学结合,探索宇宙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看、讨论等方式,了解宇宙的形成、演化和结构,以及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变化和多样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宇宙生命的疑问和想法,并尝试寻找相关的资料。
3.与美术结合,想象宇宙生命的形象和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根据自己对宇宙生命的理解和设想创造出不同的外星生物形象和特征,并用画笔或其他材料表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创造的外星生物,编写一段有趣的故事或对话。
在回顾和总结上述内容时,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教学模式,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容低估。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细心的教学和持续的反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踏上更广阔的跨学科学习之路,培养学生成为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能力出众的学习者。这一探索将继续引发深入的思考,并为教育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总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新源县第二小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