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一绝”马勺脸谱 三秦大地的民间艺术文化

2024-05-11 09:44陆华年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社火脸谱民间

陆华年

提起脸谱,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京剧脸谱”,不同颜色的脸谱展示了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也有绚烂的“脸谱”文化,它就是“马勺脸谱”。

马勺脸谱是陕西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属于宝鸡社火脸谱的一种,是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力强,与陕西厚重的历史文脉相承,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祈福纳祥 招财进宝

凤翔民间社火马勺脸谱简称“马勺脸谱”,是在继承西府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当地人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绘于马勺之上,因此而得名。

“马勺”原本是汉族先民的一种生活用具,是以木头为原料凿型加工而成的,圆形部分用来盛水,长条部分用来添加饲料,马勺这种工具从夏商起就存在了。

马勺脸谱的彩绘简繁皆宜,人们将其悬挂于厅堂居室,用于扶正祛邪、镇妖降怪,表达祈福纳祥、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因而马勺脸谱深得人们的喜爱和崇尚。经现代民间艺术工作者的继承和发展,马勺脸谱成了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珍品。

历史悠久 文明传承

马勺脸谱镌刻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记载着周秦文化最辉煌的民俗内容。马勺脸谱的纹饰表明,数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在马勺脸谱上被完整地传承下来。

在民间艺人的手里,马勺脸谱将千年社火脸谱的精髓传承下来,不仅保留了本真和原生态,同时也承载着几千年的汉族祭祀文化。

色彩明快 造型夸张

马勺脸谱落笔回转顺达、匀而不板、工而不僵、粗犷豪放、色彩明快,其造型生动夸张、想象力丰富。

制作工序

马勺脸谱以深厚扎实的画工配以多层次的图案,使得作品凸显大红大绿的西部特色。马勺脸谱绘画风格稳重,意境深远,其粗犷的造型、稚拙的纹样、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想象和线条穿插变化使得忠奸善恶各具特色,既单纯又细腻,个性清新、自由、大胆、夸张,异彩纷呈。

传承发展 匠心育人

中国传承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沉淀,人们对于美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笔一画地注入马勺脸谱之中。

一张张鲜活的脸谱,把陕西人的爱憎分明诠释得淋漓尽致。匠人们用高超的技艺、灵活的双手、不懈的努力,为人们延续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陕西民间艺术受到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马勺脸谱创始人李继友:“玩”出来的脸谱大师

李继友的出现,不仅让口传心授的社火艺术衍生出了美妙绝伦的工艺品,也让社火传承有了新的载体,让社火艺术变得可观而迷人。

今年88 岁高龄的李继友祖籍江苏徐州,1956 年大学肄业之后,他支援西北来到陕西宝鸡当了一名高中老师。偶然目睹了一场社火巡演之后,李继友就被花哨的社火脸谱、充满节奏的锣鼓和粗犷的表现形式深深吸引了。

“现场人山人海的,打着灯笼火把骑着马,我从来没见过社火这种形式的演出,感到乡土气息特别浓厚。”李继友回忆说。社火的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能够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其中。自小酷爱绘画的李继友一眼痴迷,从此走上了学习绘制社火脸谱的求艺之路。不管哪有社火演出,他都拿着小本子一路跟着社火队伍,用铅笔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勾线描眉。“那时候确实一门心思倾注在了脸谱上,上课的时候就盼着下课铃响。”李继友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跳舞,唯一的爱好就是画脸谱。几十年来,李继友手绘的150 余册社火脸谱摞在一起足有一人高。

自从1958 年春节第一次接触社火到现在,李继友亲手绘制了近3000 个脸谱。“一个人物我可以画几个不重样的脸谱,最多的是张飞,画了20 多个。”

手绘、临摹、借朋友相机拍照、看秦腔戏……为了收集好看的脸谱,李继友用尽浑身解数。在课余时间,李继友走乡串户,蹲点守候,遍访名师。为了对人物原型进行深入了解,他甚至研究起了秦腔剧本。20 世纪80 年代初,李继友收集整理了400 多副社火脸谱,他自己也成为社火脸谱绘制的佼佼者。1984 年,他在同事的建议下,将整理的400 多副脸谱寄给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最后结集出版《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一书。

李继友收集脸谱只是出于爱好,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叶文熹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角度给予了社火脸谱高度的赞扬,这让李继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愛好。在编写《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一书的过程中,李继友通过拜访名师、实地考察等方式,从文化保护的角度重新审视社火脸谱。他发现,民间社火具有辟邪趋瘟、纳福求祥的社会意义,人们对社火的膜拜程度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深刻。有人提议让李继友调查一下,看看宝鸡周边有没有其他辟邪的吉祥物。“民间驱魔辟邪的吉祥物很多,如桃木橛子、柳木楔子等。”李继友听民间老艺人说,在农村还有一种辟邪物件是在木马勺上画蚩尤图案。李继友灵机一动,买来木马勺,按照社火脸谱里的蚩尤图案开始绘制。于是,被誉为“秦艺六绝”之一的马勺脸谱就此诞生了。马勺脸谱的创立不仅为社火脸谱绘制技艺提供了新的绘画载体,让传统脸谱“立”起来了,而且为宝鸡市陈仓区的手工业创造出了每年2000 多万元的产值,也带动了全国马勺脸谱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后来,人们开始对马勺进行绘画装饰,按照人物性格在上面描绘人物的五官肤色,以脸谱形象的方式塑造人物。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不再将马匹作为代步工具,而马勺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随着国家非遗保护项目的推动,马勺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样貌,马勺时钟、马勺绘画的诞生标志着马勺文化的延续,但是马勺这一非遗文化却远远不像玉石雕刻一类的非遗文化一样被人们了解和熟知。

在时代的洪流中,马勺脸谱并未因它的小众而淡出人们的视野。在人们对非遗文化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继承与发展是时代的新走向,也是发展的新趋势。

猜你喜欢
社火脸谱民间
帖脸谱
闹社火
做个脸谱迎『六一』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灶王爷的“脸谱”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社火,耍起来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