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霞
2024年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开学
当前,新技术、新材料、数字化与绿色发展并行,纺织行业身处转型升级大环境,在此背景下全产业链的复合型纺织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已成功举办7期的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再次开学,以极具针对性的授课,成为了培养纺织人才的先行者和持续践行者。
繁花芳菲,春光正好。4月13日,2024年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开学典礼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北京服装学院等主办。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
教育、科技、人才
作为事关民生需求、文化繁荣、链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母亲工业”,纺织工业拥有辉煌的历史,从丝绸之路的繁荣到棉麻毛的兴起,再到化学纤维的蓬勃发展,从手摇纺车到中高速纺织设备,再到现代的智能制造,每一次变革都凝聚着无数纺织人的智慧与汗水。在风起云涌的当今时代,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并驾齐驱,新材料、新技术、新制造交叉渗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今时今日,纺织行业如何转型升级、破局发展?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行业要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行业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战略定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业态融合,开拓细分领域市场,走稳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三是要聚焦AI背景下的新机遇和挑战,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扎实推进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无论是推进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培育形成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面向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交叉融合型纺织人才尤为重要。可以说,已成功举办7期的“纺织高训班”在培育此类人才方面是先行者,更是持续践行者。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表示:“实现新质生产力良性循环的三要素,即是实现畅通的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今天,各位学员借助纺织高训班的平台汇聚在一起,就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集合的良好体现。大家来自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半年多的学习时光,除了传授课程,纺织高训班也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为产业链资源整合、缩短‘产学研用落地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企业家成功的三个因素:
有胆识、有知识、有见识
结合纺织工业的发展历史,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分享了中国纺织企业家成功的三个因素:有胆识、有知识、有见识。他指出,中国伟大复兴的各个历史阶段,可遇不可求。改革开放给予了企业家发挥聪明才智的胆识的机会和平台,早期企业家是中国纺织腾飞的最大支撑;随着纺织生态环境的改变,迎来知识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和智能化时代,对企业二代接班者或创业者来说,知识和见识尤为重要,其融合的智慧会带来不竭的力量,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方面。他希望学员们通过纺织高训班“北服基地+移动课堂”的持续学习,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北京服装學院已经形成基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学科专业布局。“北服积极发挥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传播力四大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冬奥会,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中都有北服设计成果。同时,学校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辽宁等产业聚集地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多个产业园和校企研发机构。与中国垒球协会、安踏、迪尚、爱慕、中丝、南山等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深耕纺织服装产业领域。”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孔桥希望各学员企业能为学生实习、老师科研提供更多机会,促成校企合作的双赢,成为“产、学、研、用”合作的典范。
在4月14日的首节课上,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周静宜讲授了“纺织纤维导论”,就纺织纤维的分类、专业名称、结构、主要性能以及纤维性能与后道使用的关系等做了系统梳理和细致讲解,并简要介绍了从纤维、纱线到织物的形成过程。
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丝能够进入纺纱厂?涡流纺、气流纺有什么不同?针织和机织面料怎么区分?……在沉浸式学习中,学员们抓紧课堂、课间、散步等各种机会和老师互动交流,知识之门一旦打开,大家的求知欲和好学上进令老师欣慰感叹。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大家放飞自我、尽情投入,挑战自我、了解彼此,互信互爱、团结协作,在智慧与勇气的碰撞中,每个人都更加鲜活,既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又拉长了人与人的情谊。
纺织高训班第二站开课在即,5月大家将在浙江嘉兴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