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眼光”掘发“新天地”

2024-05-10 07:01程立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天地郑和拟题

程立海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的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作文题)

考题解读

本道材料作文题充分展现了上海高考作文一贯的思辨性特点。在写作时,考生需紧扣材料中的关键短语“真正的发现”“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之间的关系展开拟题、立意和论证。具体而言,考生应遵循以下策略。

一、理清概念

在整体理解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真正的发现”“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等关键短语的内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精准、深入的解读与剖析。“真正”,即真实的,名实完全相符的;“眼光”,即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对某领域趋势准确预测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对事物思考的视角、思维的方式、思想深度的体现;“天地”,指自然界和社会,范畴比较宽泛。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和界定“真正的发现”“找寻新的天地”“拥有新的眼光”这些概念的内涵。理清概念是拟题与行文的基础与必要前提。

二、辩证思维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天地”是相對的、有限的,而“眼光”对应的是人的思维,又因“思维”是无限的,因此“眼光”也是无限的。可见,天地具有过去与当下的属性,眼光则有当下与未来的特征,取决于人的思维。就是说,“新”的眼光不仅指感官上的知觉,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创新的能力。新的眼光能激发人们自省自查自新,进而开辟出新天地。反之,如果不能拥有“新的眼光”,思维就会囿于单一性,导致“真正”的发现成为空中楼阁。

三、论证有力

对文题材料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拟出恰当、醒目、简洁的标题,并确立鲜明的论点。继而,通过运用贴切、典范的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结合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有理有据、逻辑严密的论述。

佳作展示

拥有新眼光   创造新伟绩

⊙ 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黄子秦

事物的发展进程已经表明,拥有新的眼光才能找寻新的天地,进而有新的发现,因此新的眼光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何为新?“新”是相对于“旧”以及已知已有的事物而言,而“眼光”则是指认知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视角或方式。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已通晓万物时,他的眼光就会变得狭隘,无法接纳和感知任何新的事物。新的事物往往存在于我们已有认知的边界之外,可能表现为同一事物的更深层次理解,或是我们未曾见过的全新领域。

具备新眼光是发现新世界的前提,古往今来,不乏因缺乏“新眼光”而错失良机的例子。郑和七次下西洋,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船只坚实、航程遥远,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水平。然而,受限于封建思想的束缚,郑和只为扩大明朝的声望,而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意愿。因此,他的航线主要是循着此前阿拉伯人与中国商人们开辟的航路,其船队最远的时候甚至抵达了非洲的好望角,如果郑和的舰队能够翻越好望角,向西航行,甚至有可能发现新大陆,从而改写世界近代史!可惜的是,郑和因环境与眼光所限,未能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近代以来,西方的各类文化科技陆续传入中国,其中医疗领域尤为显著。新药物、新医学理论等不断涌入,与传统中医产生碰撞。然而,中医并未因其“不科学”的标签而被舍弃,相反,面对西方先进且完善的医疗系统,中医因其独特价值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屠呦呦受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一成果不仅让中医中药重新获得全球关注,更是新天地开拓新眼光的典型例证。

现代社会处处都需要“新”:医疗领域要新发展,粮食产量要新增长,工业领域要新跨越……尤其重要的是,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全球经济下行,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新眼光、新作为。

历史的车轮若要持续、稳定地前进,开创出新的辉煌成就,我们就一定要拥有新的眼光。新眼光意味着我们需要打破旧有的框架和认知,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突破单一线性与局限性的思维框架,迈向多维度与广阔视野的崭新境界。拥有新的眼光,就能不断学习和进取,敢于质疑和挑战既有理论和观念,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用发现探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最终成就了自我。我们拥有新的眼光,就有了好奇心,就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新事物,这样,就能够勇于走出舒适圈,用新天地、新眼光成就自己。

新眼光是我们应对时代变革的重要武器,我们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开辟新的天地,创造新的伟绩!

/点  评/

拟题精当,开宗明义。作者在深入理解材料内涵的基础上,以对偶句拟出观点显豁、洗练的文题。此外,作者在首段就紧扣材料,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这种写法,对于考场作文尤为重要,值得借鉴。

论据精当,论证有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以及苏格拉底的名言等古今中外的素材作为论据,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入的阐释与论证,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与说服力。

结构清晰,修辞增色。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布局,体现出作者思路畅通,逻辑缜密的行文特点。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运用设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语言的表达形式。

猜你喜欢
新天地郑和拟题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身残志坚 创出“新天地”
“四招”唤“四新” 开创新天地
“移”出新天地
画外音大蜗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