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吉祥图案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历代人们避凶求吉、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本文希望通过探究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演变历程,让更多人了解到吉祥图案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传统吉祥图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历程以及分类方式进行了总结,梳理归纳了传统吉祥图案在原始社会、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脉络与风格特征,并按照植物花草、祥禽瑞兽、人物神祇、几何文字、器物用品五大类对其进行了分类。希望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传统吉祥图案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推动传统吉祥图案在当下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吉祥图案;演变;分类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7-0046-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7.015
一、传统吉祥图案的历史演变
所谓“吉祥文化”即寓有吉祥之意的各种图案、俗语、器具、活动等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题材广泛、历史悠久的吉祥图案。吉祥图案体现着历代人们避凶求吉、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它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承载着人们的祈盼和祝愿,成为代代相传的护身符,一直陪伴在人们身边。
原始社会的人类,因为生产力极为低下,生活条件极为有限,不仅要饱受饥饿的困扰,而且还时常遭到猛兽的袭击,随时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因此生存成了先民们最基本的希冀,他们希望能够获得物质生活的富足,祈求平安吉祥[1]。“避凶求安”的意识也随之壮大起来,一些祈求吉祥如意的原始符号由此诞生。先民们在“万物有灵”“神灵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通过绘画、雕刻、彩陶留下的人面鱼纹、动物纹等纹样都体现着敬畏天神、祈求庇护的心理诉求。这类图案此时还未能直观地体现出吉祥意蕴,但是在客观上奠定了吉祥文化发展的基础。
在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工艺的突飞猛进,青铜工艺的技术日趋成熟,大量吉祥图案作为装饰元素在依附在了青铜器之上[2]。在夏商周时期的吉祥图案基本上延续着原始社会的内容,以动物纹样为主,除了自然界常见的动物外,还有如饕餮、夔龙、夔凤等由人们臆想创造出来的神兽纹样。其中“饕餮纹”(图1)作为当时青铜器裝饰上最常见的纹样,因其“凶恶、残暴、贪婪”的定位,体现着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吉祥意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镶嵌、漆器等工艺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吉祥图案也由先前的简单粗犷逐渐走向繁杂精细,并创造出了大量意蕴深刻、造型精美的纹样。龙凤纹、蟠螭纹、鸟兽纹成为主流的装饰纹样,其中的龙、凤纹因其所体现的完美意蕴,而被称为最完美的吉祥物,对之后历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被运用的最为广泛、流传最为久远的吉祥纹样。春秋战国时期的图案纹样造型古朴大气,极具东方气韵,为之后吉祥图案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
在秦汉时期,吉祥文化的发展受到早期道教、外来佛教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祈求祥瑞、超世、永生等方面的纹样,诸如羽化登仙、四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大吉羊、大吉鱼、神鹿等题材随处可见[3]64-66。其中四神作为天神护卫,镇守四方,被广泛用于铜镜、瓦当、漆器的装饰之中。此外,秦汉时期开始将汉字作为一种装饰纹样运用在铜器、锦绣、瓦当、石刻之上。如铸有“大吉羊”“长宜子孙”“富贵昌宜侯王”的铜器;绣有“长乐光明”“子孙无极”的汉锦;刻有“千秋万世”“大吉富贵”“延年益寿”的瓦当等。这些吉祥文字多以词句形式出现[3]66-67,同时配合其他一些纹样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但在艺术文化的发展上却展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从当时的一些史料记载来看,吉祥图案的题材非常广泛,主要有羽人、西王母、四神、蟾蜍、白鹿、青鸟、凤凰、麒麟、莲花、忍冬等。同时因为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因此大量佛教题材的吉祥纹样开始盛行,其中以莲花跟忍冬纹为最。莲花也就是荷花,作为佛教的代表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铜器、石刻、彩画、刺绣之中,后世逐渐出现的“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与莲花相关的吉祥寓意都是在这个时期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的。忍冬俗称“金银花”是一种缠绕类的藤本植物,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间,寒冬不凋[4],据说究服有长年益寿的功效,因此作为佛教的装饰图案被广泛运用。莲花、忍冬这类植物纹样的广泛应用。预示着长久以来以动物纹样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即将成为历史。
隋唐时期吉祥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隋代虽短暂,但其装饰纹样不但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传统,更开启了唐代吉祥文化空前的盛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初唐到盛唐的100年间,经济不断发展,对外的贸易交流频繁,社会和谐安定。这时的吉祥纹样逐渐由过去的以动物纹样为中心,转变为了以花草为主的植物祥禽纹样。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也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远古时期,先民主要以渔猎为生,动物是其生存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各种花草飞禽也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盛唐时期各种类型的花草纹样与祥禽瑞兽、仙人神物之间穿插组合,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吉祥图案。如缠枝花纹、缠枝凤纹、缠枝鹤纹、缠枝宝相纹等,这类纹样中的鸟兽图案大都成对出现[5],形成左右对称的纹样,使得图案显得十分饱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唐人还极为推崇牡丹,将牡丹视作富贵的象征。因此产生了“花开富贵”“富贵如意”“富贵满堂”“富贵多子”等牡丹纹样。
宋元时期是吉祥文化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吉祥纹样的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宋代吉祥纹样继承了唐代以花草、祥禽、瑞兽为主要题材。古代花鸟画在两宋时期得到发展,文人画家以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的花草瑞禽为题材,创作出的名作广为流传。同时门神画、年画艺术在宋代也逐渐发展趋向成熟,雕版印刷技术使得民间画工能够批量复制画作,《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元代的吉祥纹样,仍然以植物花草、祥禽瑞兽为主。但是过去一直饱受歧视、不被重视的通俗文化,在元代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过程中逐渐盛行起来,出现了许多民俗意味浓重的吉祥图案。比较著名的包括体现夫妻间和睦幸福的“鸳鸯莲花”,象征长寿多福的“灵芝仙鹤”等,这些图案具有很强的“世俗意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明清时期传统吉祥纹样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十分稳定的范式,虽然纹样的形式、题材多样,但是都展示着统一的思想内涵,吉祥文化内涵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宫廷建筑、民居、剪纸、年画、刺绣、雕刻、日用器物等装饰纹样中都必定会包含吉祥寓意,同时吉祥纹样的取材也十分自由宽泛,植物、动物、文字几何不同类型的图案穿插组合,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表现手法来进行构思创作。“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完美诠释了明清时期吉祥纹样发展的盛况,以至于才有了后来“吉祥图案”之称。
二、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
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是千百年来,社会的民间文化、风俗信仰、历史变革的缩写,映射出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吉祥元素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其内容丰富多样,题材千变万化。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流行元素,根据题材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植物花草、祥禽瑞兽、人物神祇、几何文字、器物用品这五大类。
图2 石榴纹
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莲花、忍冬等植物纹样大量被用作装饰纹样,到了唐朝才真正将植物花草类元素的发展推向高潮。植物花草类的吉祥元素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受人们青睐得的有:葫芦、荷花、石榴、牡丹、花生、柿子、红枣、桃树、梧桐、桂花、梅花、兰花、竹子、松树、柏树、白菜、海棠、水仙、灵芝、佛手、桂圆、柑橘、葡萄、仙桃等。人们为这些植物赋予了不同的吉祥寓意。如富贵牡丹、相思红豆、驱鬼桃木、傲雪寒梅、圣洁莲花、多子石榴、花生长生、艾草避邪等,反映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盼。石榴(图2)果实饱满圆润,一果多籽,古人称之为“万子同苞、金房玉隔”,寓意多子多孙。葫芦因其谐音“福禄”,因此就有福禄双全之意,同时在许多古代神话中葫芦也作为众多仙家的法器频繁出现,成为能够驱邪避凶的神物。另外植物纹样还经常与其他纹样组合起来表达吉祥寓意。例如牡丹被誉为“百花之王”作为富贵的象征受到人们的追捧,牡丹纹样与花瓶组合,可以构成“平安富贵”;与石榴组合,构成“富贵多子”;与如意组合,构成“富贵如意”;牡丹与凤凰纹样组合,构成“凤戏牡丹”,花王配鸟王富贵又吉祥。
动物题材的祥禽瑞兽纹样是吉祥图案最为丰富的一类,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在石器彩陶上留下了对动物崇拜的印记。动物题材的吉祥纹样大多是指一些祥禽瑞兽,其中禽类包括:凤、孔雀、仙鹤、鸳鸯、蝙蝠等。兽类的有龙、麒麟、狮子、象、龟等。其中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传统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说龙是有蛇身、鹰爪、鹿角、蜥腿、牛耳、虎眼、鱼鳞的神异动物,其各部分都有独特的寓意:鹿角代表着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代表威严;鹰爪表现英勇等。龙也因此备受人们尊崇,以龙为主题的吉祥图案也是异常丰富,如“双龙戏珠”“望子成龙”“龙凤呈现”“苍龙教子”等。凤凰作为神话故事中的“百鸟之王”,在我国民間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古时的凤凰所指代的是一对鸟类神兽的组合。它们有雌雄之分,雄为凤,雌为凰,通常出现在太平盛世之中。而时至今日大众视角中的凤凰所指的是一种雌性的神鸟,而不再分为雌雄两种。凤凰的形象较普遍的应用有“百年朝凤”“双凤团花”“丹凤朝阳”“凤戏牡丹”等。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仁兽,只有在太平祥和的年代才会出现。以麒麟为题材的吉祥纹样有“麒麟送子”“麟趾呈祥”“麟吐玉书”等。此外还有大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祥禽瑞兽,人们通过比拟、谐音等方式为它们赋予吉祥意蕴。如:蝙蝠的“蝠”通福气的“福”;鹿与“禄”同音;喜鹊与梅花组合的“喜上眉梢”等。
人物造型的吉祥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天神仙人。在古时因为生产力落后,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解释,因此百姓就虚构出很多神仙人物,并通过对其进行朝拜、供奉,祈求获得庇护。这类的人物有八仙、观音、月老、寿星、财神、土地、王母等。他们掌管着人间的生死、姻缘、财运福禄,被寄予美好的意义。另一类是历史人物。一般是为百姓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名人或者对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大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并逐渐被赋予一定的吉祥寓意。例如:伏羲、神农、孔子、老子、廉颇、荆轲等。还有一种是普通百姓。通过描绘人们生活中的场景,来表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仕女图、农耕图、渔家乐、垂钓翁、百子图等。
人们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用具,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转变为装饰纹样,并为其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吉祥图案设计的一种常见方式。常见的器物有铜钱、元宝、宝瓶、铜镜、如意、聚宝盆、八吉祥、琴棋书画等。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是指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圣物,分别是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每种纹样都其独特的意义[6],既可以单独成型,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图案。由琴、棋、书、画四种物品图案,寓意多才多艺、博学多才。聚宝盆作为能够聚财生宝的神器,有“招财进宝”“金玉满堂”之意,在民间被广泛用于求财祈福。如意原指一种用于搔痒工具,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吉祥符号。如意与宝瓶组合,可构成“平安如意”;与柿子组合,有“事事如意”之意。
文字符号类的吉祥纹样包括福、禄、寿、喜、卍、回纹、祥云等[7]。这类吉祥图案有些是通过汉字不断演化得来,有些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特定图案。寿字是汉字中最为常用的吉祥文字,从古至今,长寿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大目标,寿字作为吉祥文字,除了以汉字本身的形式出现外,还与其他纹样相组合形成了寓意丰富吉祥图案。寿字与蝙蝠、如意相组合,构成的“福寿如意”“五福捧寿”“福寿双全”等。由喜演变得来的“囍”字图案,预示着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多被用于婚嫁场合,通过在门窗、嫁妆、洞房内张贴大红双喜字,来表示吉祥与祝福。万字纹即“卍”字形装饰纹样,“卍”字本为古时的一种符咒,被认为是太阳与火的象征,有吉祥万福之意。在吉祥图案中”卍”字通常用作底纹,“卍”的四边向外延伸,首尾相连,可以演化成各种新的纹样,这种连锁的花纹常被用来寓意富贵寿命不断头,也被称为“万寿锦”。
三、结语
吉祥图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本文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脉络和各时期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吉祥图案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对吉祥图案的分类归纳也为后续对吉祥图案的创新应用奠定基础。将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通过设计重构让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社会中重放光彩,让中国元素得到世人关注,让中国文化得到世界认可。
参考文献:
[1]郑军.民间吉祥图案[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2-4.
[2]陈启祥,姚笛,金灿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J].大众文艺,2017(05):46-47.
[3]赵屹.莫秀秀.吉祥图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4]李沙颖.中国牡丹纹装饰特征演变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7.
[5]薛勇.传统吉祥图案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4.
[6]解晓帆.中国传统吉祥图形在现代插画中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7]金灿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箱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王双贺(1998-),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设计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