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香
摘 要:为了深入研究山东省郯城县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同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对该地区的气象、土壤等因素进行考察,结合葡萄霜霉病的症状描述,分析了其发病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栽培管理、生长期的化学防治、合理密植与修剪,以及展叶后和开花到结果期的防治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葡萄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其种植与产业发展对山东省郯城县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葡萄霜霉病成为威胁当地葡萄产业的严重病害之一。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既涉及栽培管理,又需要科学的化学防治手段的支持。因此,对郯城县葡萄霜霉病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葡萄产量、改善果品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进而促进当地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葡萄霜霉病发病特点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一种严重病害。这种病原菌属于鞭毛菌门,是一种专性寄生真菌,该病危害葡萄地上部的幼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等[1]。葡萄霜霉病主要在葡萄产区广泛发生,特别是在多雨季节易暴发和流行,是中国第一大葡萄病害,每年都会给种植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葡萄霜霉病的特点是发病速度快,一旦条件适宜,病害发展迅速。危害部位广,不仅影响叶片,还会侵害新梢、花穗和果实。同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大,早期发病会导致新梢枯死、花穗凋萎;中后期发病,引起果实凹陷畸形、皱缩,最终脱落。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2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
2.1 影响因素分析
2.1.1 天气条件 郯城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光充足。该县的灾害性天气种类比较多,主要有暴雨、干旱、冰雹、大风、寒潮、大雾、霜冻等。而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天气密切相关。多雨、多露、多雾、潮湿以及冷凉的气候为病害流行创造了条件。这些湿润的环境为霜霉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在多雾的天气中,有利于卵孢子在病组织、幼芽中或者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
2.1.2 土壤条件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最高184米,最低26米。其中,地势低洼、植株低矮、荫蔽的地方更容易成为发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空气流通不畅,湿气滞留,为霜霉病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1.3 菌源越冬 葡萄霜霉病的病原菌通过卵孢子在植株的病组织、幼芽中或者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这说明了在寒冷季节,病菌在植株和土壤中越冬,为新的生长季节提供了病源,从而引发病害的大发生。
2.2 症状描述
2.2.1 叶片症状 初期症状为半透明、水渍状小斑点,随后变为淡绿色,最终形成红褐色病斑。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背面会形成白色霜霉层,是显著的霜霉病发生特点。如图1所示。这一过程经历了从水渍状到淡绿色再到红褐色的演变过程。
2.2.2 新梢感病症状 初期表现为浅色的水浸状斑点,天气干燥时斑点稍凹陷,湿度大时斑点上可见白色霉状物。严重感病的新梢会出现扭曲和停止生长的现象,影响整体生长状态。
2.2.3 花蕾、花、幼果症状 初期病斑呈浅绿色,随后变为深褐色。容易导致落花落果现象,对果实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幼果表面出现灰色病斑,并伴随着白色霉状物,进一步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如图2所示。
3 葡萄霜霉病对葡萄的危害
葡萄霜霉病会导致叶片表面产生霜霉,影响叶片的正常功能。病斑的形成使叶片失去一部分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养分的合成和输送,从而影响整个葡萄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如图3所示。同时,病害发生在果实上会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特别是在葡萄的开花到结果期间,霜霉病的感染导致果实变形、裂果、腐烂等问题,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2]。由于霜霉病会引起花蕾、花朵和幼果的凋落,从而影响果穗的形成和发育。在病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对葡萄种植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另外,霜霉病的发生阻碍了植株正常的养分吸收和运输,导致果实中的养分积累不足。这不仅影响果实的口感和风味,还导致果实的一些营养成分减少,影响果实的品质。为了控制和防治葡萄霜霉病,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购买杀菌剂、进行喷药、清理病叶等一系列防治措施,这些都增加了葡萄种植的生产成本。因此,葡萄霜霉病的危害不仅体现在直接的产量和品质损失方面,还表现在增加防治成本、影响农户经济效益和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4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对策
4.1 栽培管理
在晚秋季节,及时清理地面的病叶,尤其是清理距离地面30厘米以下的枝条和叶片。控制副梢的生长,使得植株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针对已感染的果实和枝条,及时进行剪除,可以通过烧毁或深埋的方式有效清除病源。此外,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適时适量进行灌水,保证园内的供排水顺畅,特别是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黏重的地方,要避免种植葡萄,以减少病原的滋生。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氮肥。可以在葡萄行间覆盖地膜,既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又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减少病害发生。并进行合理疏花疏果,减轻果树负载,使果实得到充足营养,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4.2 生长期的化学防治
在葡萄生长期,可以采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如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嘧菌酯等。其中,推荐氟菌霜霉威杀菌剂,可以采用800~1000倍液喷施于叶片背面。关键的防治时机是在病菌初次侵染前,因为病菌通常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喷施后,每隔半月进行1次,通常3~4次的喷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4.3 合理密植与修剪
合理密植和及时修剪是葡萄霜霉病防治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密植和修剪直接影响着葡萄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从而影响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3]。过度密植会导致植株之间空气不流通,阳光无法充分照射到植株内部,湿度增加,植株叶片之间接触增多,从而为病菌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不利于控制病害的扩散。
过密的枝蔓不仅增加了植株间的接触面,还影响了阳光的穿透,为霜霉病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通风透光是预防霜霉病的重要条件之一。避免过密栽植,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增加空气的流通,降低植株表面湿度,从而减少病菌的繁殖机会。同时,修剪过密的枝蔓和老化的叶片,降低植株内部湿度,提高通风透光度,减少病源,防止病菌的越冬和再次侵染。
综合来看,合理密植和及時修剪是葡萄霜霉病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整植株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有效减缓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为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4.4 葡萄展叶后的防治
在葡萄展叶后阶段,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是一项重要的防治策略。此时是霜霉病初次侵染的关键时期,通过喷施波尔多液等保护性杀菌剂,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霜霉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病害对葡萄园的危害程度。波尔多液是一种经典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和石灰,硫酸铜具有杀菌作用,石灰则有助于提高液体的附着性和稳定性。波尔多液的喷施可以在葡萄展叶后进行,确保及时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病菌在叶片上扩散。其防治时机应在葡萄展叶后。通常可在葡萄展叶后的开花前和谢花70%~80%时连续喷施2次,这个时段是霜霉病菌进行初次侵染的高峰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缓病情的发展。
4.5 开花到结果期的防治
在葡萄的开花到结果期,是葡萄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霜霉病扩散的敏感期。可以喷施阿米西达悬浮剂等药剂,形成持续的药物防护层,有效防治霜霉病害,确保葡萄的正常发育和产量。阿米西达悬浮剂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有强效防治作用,其悬浮剂有助于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药物涂层,提供持久的保护。喷施阿米西达悬浮剂每隔15天进行1次,确保在关键时刻对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5 结 语
总之,通过对山东省郯城县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当地葡萄种植提供科学的栽培管理建议,有望减轻葡萄霜霉病带来的损失,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董小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果农之友,2022(6):55-57.
[2] 王璐璐,孙云开,徐旋,等.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22(9):31-33.
[3] 聂茹霞,任如冰.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园艺,2020,43(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