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伦
从工人挥舞钢钎镐头,到矿井里遍布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地层深处的变革正不断推进,“指尖”采煤正在走进现实,将有望彻底改变煤炭行业“傻大黑粗”形象。
在贵州豫能新田煤矿,记忆截割、逆煤流启动、顺煤流停止、全流程自动化作业……采煤机司机坐在宽敞明亮的智能调度集控中心办公室,只需轻触手指,就能精准操控位于井下深处的采煤机,实现远程“一键采煤”。
早在2017年,贵州就启动了煤矿机械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基本实现了采煤机械化率100%、辅助系统智能化建设覆盖率100%。期间,贵州先后出台了《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贵州省智能煤矿评定办法(暂行)》等系列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和管理文件,形成了一套适应贵州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对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序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近年来,贵州通过智能化建设推动煤矿从“密集作业”到“少人作业”,全省煤矿累计减少井下岗位人员4500人,减少危险岗位3900人,年降低人工成本3.2亿元。截至2023年底,贵州省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76个。新田煤矿、青龙煤矿2个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并通过验收,达到国家“Ⅱ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标准。全省9处煤矿实现井下5G应用。
煤炭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是能源保障的“稳定器”。从全国来看,贵州煤矿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关键核心技術装备需进一步攻克,专业化人才队伍严重不足。
2024年3月,贵州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贵州局联合印发《加快贵州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和“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两个基本原则,到2026年全省所有生产煤矿全部完成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明确了国家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省级示范智能煤矿和省智能煤矿各自执行的技术标准、验收评定办法和强化智能化基础、加快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进程等重点任务。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建设指南》),旨在加快构建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分类明确、科学开放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基本需求;到2030年,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在智能化煤矿设计、建井、生产、管理、运维、评价等环节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标准。
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建设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煤矿企业减人增效的关键举措。全省煤炭行业要清醒认识到煤矿智能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全面把握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战略定位,深刻领悟国家和省有关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推进全省煤矿智能化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