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如何完善预算管理策略

2024-05-09 01:10张云帆
大众投资指南 2024年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考核公益

张云帆

(烟台市昆嵛山林场,山东 烟台 264112)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这类型事业单位发展目标是将财政拨款,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获得更多社会效益,服务更多人民群众。公益类型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不仅关系着单位的管理质量,而且会影响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明确指出预算管理是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和管理,并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至关重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资金监管,虽然当前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只要单位内部团结一心,共同执行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一定能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价值。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我国事业单位一般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公益事业单位、生产类事业单位。其中公益事业型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较强,包括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及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承担社会基本公益服务,不受市场资源调配,不能自主经营,管理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相关部门,该单位的资金管理、资源分配、资金审核、预算编制都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执行。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性质与特点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决定我国社会基本服务质量,牵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部,其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单位无法自由支配,需要上缴当地政府或者财政部。

(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主要内容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对单位财政拨款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方向,包括预算资金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及批复、预算调整、监督管理,以保障专项资金有效使用,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而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1]。

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单位实际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发展目标,对资金使用方向进行合理的事前规划,将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产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降低单位资金闲置率。

(二)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落实预算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加大单位财政收支控制力度。预算管理全面覆盖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合理规划和配置内部资源,一方面能够完善单位相关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能够实时监督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便于财务部门进行分析,使单位管理者详细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提升内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三)提高单位公共服务质量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不仅可以优化单位资源分配、提高资金使用率,进一步提升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促进单位稳定发展,以便服务更多的社会公众,使社会公共需求得到满足,提升公众幸福感及满意度。

三、当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预算意识不强

公益一类单位资金管理标准一般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或者其他法律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单位管理层对预算管理不够关注,将注意力全部放在预算执行进度上,造成单位内部重形式、轻管理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单位管理者对预算管理认知有待加强,各部门预算权责分配不明确,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能范围,由财务部门负责执行,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预算方案编制、预算调剂及预算绩效监督。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使财务人员分身乏术,难以为单位相关决策提供有效的建议。

二是由于认识不够先进,单位业务部门认为预算管理与自己无关,不愿主动参与预算工作,使财务部门需要核算的相关数据难以获取,或者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够精准,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难以提供准确的方案。此外,各个部门之间缺乏配合,造成单位内部信息不对称,使预算管理与单位发展目标相脱离[2]。

(二)单位制定预算编制缺乏精确性

预算编制对事业单位而言是对单位资金的一系列规划,保证每项资金使用都有据可依。整体预算编制时间比较紧张,单位各部门先制定预算需求计划,再反馈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结合各部门需求编写预算方案。然而预算编制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做好预算前的调查工作,且项目库不完善,无法提供详细的项目计划,从而使预算编制缺乏精准性,还有三点原因导致预算编制不精确。

一是资金使用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预算资金的支出需要严格遵守资金支出规范,如人员经费与日常公用经费不可混用、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不可混用。但是单位部分人员无视规范制度,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最终难以核对资金去向。

二是预算支出缺乏前瞻性。如,在编制物资采购预算时,物资价格如果没有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而是一味参考过去的资料,就会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存在差异。

三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零基预算,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支出以及预算的合理性,改善传统预算模式中的不足。部分单位编制预算仍按照增量预算等传统编制方法,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预算执行监督控制不到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当年的资金使用情况会影响下一年度资金的审批额度。当年资金使用结果基本良好,基本判定预算执行成功。但是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当年预算结余较多,为了避免下一年财政缩减,年底会扩大预算资金使用范围,对于资金的使用去向,相关账目不会严格审查,从而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

另外,单位的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管理没有同步进行,没有设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对于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缺乏绩效考核制度,从而影响预算执行质量,使预算资金执行管理缺乏严谨性。预算评价结果应用不足,导致绩效考核无法对单位预算执行起到监督作用。

(四)单位预算管理缺乏信息化

现如今信息化日益普及,并应用到各个行业,事业单位也引进了此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但是由于信息系统不符合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使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一方面,预算管理系统中没有构建预算支出管理模块,相关经费使用申请依然由人工审核,并且缺乏标准的制度;日常项目支出缺乏规范性,预算使用与实际不符,从而造成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缺乏规范性以及可行性。

另一方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预算工作缺乏关联性,如,编制、审批、下发、执行、管理、监督,造成预算管理和其他管理信息传输不流畅,难以实现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及时传递,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时效性[3]。

(五)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与考核监督之间相辅相成,考核监督约束绩效执行力度,绩效执行结果对考核起到参考作用。当前大部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无法对各个部门起到约束作用,使预算绩效执行结果不理想。

一方面,单位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结果没有与工作人员自身利益相结合,没有设置奖惩机制,当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另一方面,预算考核结果缺乏应用,无法持续跟踪预算管理后续情况,使单位预算编制落空,实际执行与编制存在差异,无法提升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六)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还需要基本人员支持,由于单位内部人员综合素质比较缺乏,且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够深刻,导致预算管理人员对单位各部门职能目标了解不清晰,预算管理水平有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工作人员自身学习主动性较差,因为事业单位性质原因,很多人员认为进入单位相当于拥有“铁饭碗”,进入单位之后不愿学习,导致思想落后,学习能力变差。

第二,单位相关领导不够重视,由于领导自身认知缺乏,且管理能力欠缺,自身管理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需求,自己没有意识提升管理能力。

第三,内部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事业单位一般比较重视保密工作,各部门之间交流较少,内部职工基本只关注自身发展领域,内部学习氛围不够强烈,从而难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第四,学习渠道单一,事业单位人员学习预算知识基本来自内部培训,员工不愿尝试其他学习方式,使自身素质难以快速提升。基于以上原因,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造成预算管理工作滞后。

四、改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观念,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理念,切实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第一,相关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确定各个部门承担的职责范围,将预算管理方案细化到部门每个岗位上。由管理层出面对各部门进行工作指导,以便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再将各部门意见收集整理,供预算编制参考。第二,预算工作要求全员参与,因此需加强内部交流,单位组织意见交流会,将预算执行需求或执行困难,与其他部门交流,将可行性建议记录下来并采纳,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基础[4]。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做好预算编制各项工作

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决定预算执行结果。在预算编制前需要深入了解单位整体资金使用情况,查看业务部历年预算使用数据,经过分析之后编写预算方案。

第一,规范预算资金申报流程,结合《新预算法》制定详细的流程,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第二,参考业务活动,详细制定预算方案。合理配置内部资源,使预算编制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目标,编制可行性预算方案,防止单位资金浪费,避免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

(三)加强预算监督与管控,加大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需要监管与管理,以加大执行力度,需要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进度、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分析评估,逐渐强化预算管理精细程度。第一,引进外部监督,对绩效考核进行分析,加大事前调查力度、事中追踪监控、事后评价分析,对该过程中不合规定的操作进行整改,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第二,合理分配资金支出,尽快落实预算管理,避免资金浪费,提升资金使用价值及综合收益[5]。

(四)落实预算管理信息建设,完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化事业单位,需要利用信息管理手段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第一,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将预算管理相关数据整合到信息平台,实现内部数据共享,从而提升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二,在信息系统内制定完善的预算支出标准,明确规定各项经费额度,保证经费使用合理合法。第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时优化预算管理范围,如,将新增的资产与预算管理相关联,输入新增资产数据和预算数据进行比对,以便详细地了解单位资产情况,从而提升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质量。

(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预算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定时应当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第一,将预算工作分解到各个部门、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预算编制方案执行绩效考核相关工作的评估,其中考核结果与个人薪资、评优、晋升相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第二,参考绩效考评分析报告,对各个部门以及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增强执行人员责任意识,避免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除此之外,还需要将预算考核融入日常管理中,在日常工作细节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六)组织预算管理培训,提高人员综合能力

高质量的预算管理效果需要综合能力强的执行人员,因此单位落实预算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实行一定措施提高内部人员专业素质。

第一,组织学习交流培训大会,将同类型单位内考核优秀的人员邀请到本单位分享工作经验,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工作。第二,单位领导参加社会性预算管理研讨会,向预算专家请教,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拓展自身知识范围。第三,加强预算绩效与工作人员利益关联度,以此激励其工作积极性,为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第四,将内部培训设置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本单位人员学习渠道。同时将单位的晋升与考评结果相关联,便于落实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推进预算管理中需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国家投入的每一笔资金都用于人民群众,缓解我国财政压力,促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考核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公益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