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2024-05-09 21:33陈峰曲新强
大医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创面愈合

陈峰 曲新强

作者简介:陈峰,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四肢骨折创面的显微修复。

【摘要】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42例)和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手部感觉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及术后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VAS、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部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AM及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受区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能够促进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短期内即可改善手部功能,且在提升握力与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5.0068.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5.023

皮瓣移植是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根据手部缺损程度与供区情况选择恰当的修复方式,能够为手部功能的恢复提供重要保障[1-2]。但有研究发现,选择不同部位的皮瓣进行修复,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与实际修复效果等存在差异[3-4]。胸腹带蒂皮瓣适用于多种皮肤缺损的修复,具有供区面积大、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较高等特点。穿支皮瓣修复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式,具有供区选择性高、创面愈合时间短、手部功能恢复速度快、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等特点[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两种修复方式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6~43岁,平均年龄(32.17±5.8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1.95±6.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有明确外伤史且符合《手外科学(第3版)》[6]中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诊断标准并符合皮瓣修复治疗的指征;⑵受伤前无手部功能障碍;⑶年龄≥18岁;⑷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较严重的骨折;⑵伴有上肢病理征;⑶伴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⑷其他部位存在软组织缺损;⑸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

1.2 手术方法 入院后予以患者外伤急救处理,包括清创、止血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抗感染治疗,完善各项检查与评估,明确是否存在皮瓣移植的手术指征。术前行常规彩超检查,判断手部损伤程度及积液、炎症等情况,并完成缺损面积测算及评估。根据测算及评估结果设计皮瓣修复方案,要求皮瓣供区皮肤无瘢痕且能为修复治疗提供大于10%缺损面积的带蒂皮瓣,以保证满足实际修复需要。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臂神经丛阻滞麻醉。

对照组患者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后,根据设计方案,在患者腰腹部供区准确切取带蒂皮瓣并进行修剪,保留部分皮下血管网与脂肪,移植皮瓣至受区进行缝合,直接缝合供区,供区及受区均行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后,根据设计方案,切取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皮下组织及深筋膜,钝性分离后切取皮瓣,对股外侧肌做切断处理,充分暴露穿支、降支。将皮瓣覆盖于创面上方,进行临时固定。利用手术显微镜对覆盖效果及血管断端等进行检查,对可疑血栓、漂浮外膜等进行清除。吻合动静脉断端,对受区与供区的血管进行有序吻合,若无异常则进行常规缝合,加压包扎。两组患者术后均需卧床休息,根据术后感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予以抗生素治疗。术后早期均密切关注移植皮瓣的存活情况,定期换药并作好各项术后管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相关时间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创面干燥、无疼痛、红肿及渗出液可判断为创面愈合。⑵疼痛程度及手部感觉评分。术前、术后14 d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及感觉功能评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7]进行评估,满分1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严重;手部感觉采用两点辨别觉分级[8]进行评分,满分5分,得分越高代表手部感觉恢复情况越好。⑶瘢痕情况、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9]、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术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10]对两组患者瘢痕情况进行评分,包括色泽(0~3分)、厚度(0~4分)、血管分布(0~3分)、柔软度(0~5分),共15分,得分越高代表瘢痕情况越严重。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屈曲活动度之和)-(远指、近指和掌指关节主动伸直时的欠伸度之和)。TAM >220°为正常,TAM数值越大,提示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越好。⑷术后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动静脉危象、术后感染、皮瓣臃肿、远端部分坏死、皮瓣撕脱。并發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手部感觉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手部感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手部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x)

組别 例数 血管吻合时间(min) 创面愈合时间

(d) 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d)

观察组 42 15.49±4.10 16.01±2.23 6.98±1.88

对照组 42 15.05±4.40 20.95±2.68 9.85±2.62

t值 0.474 9.183 5.768

P值 0.637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手部感觉评分比较(分,x)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手部感觉评分

术前 术后14 d 术前 术后14 d

观察组 42 7.19±2.12 2.97±0.94* 1.34±0.21 2.94±0.44*

对照组 42 7.32±2.25 4.27±1.08* 1.30±0.25 2.02±0.49*

t值 0.273 5.884 0.794 9.054

P值 0.786 <0.001 0.429 <0.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量表。

2.3 两组患者瘢痕情况、TAM、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VSS评分低于对照组,TAM和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瘢痕情况、TAM、Jamar握力计

检测结果比较(x)

组别 例数 VSS评分(分) TAM(°) 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kg)

观察组 42 3.19±0.53 219.33±30.02 38.20±11.68

对照组 42 3.86±0.98 182.90±27.26 32.34±13.58

t值 3.897 5.822 2.120

P值 <0.001 <0.001 0.037

注:VSS:温哥华瘢痕量表;TAM:手指关节总活动度。

2.4 两组患者术后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受区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处理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从临床医疗需求角度考虑,除关注创面的急救处理与感染的风险控制外,外形美观、创面愈合速度及手部功能的恢复,也应作为临床治疗的重点。其中,皮瓣的选择与设计是一项难点,不仅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皮瓣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还需兼顾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损伤程度与治疗需求。

带蒂皮瓣的主要特征是蒂部与供区相连,移植过程中的血液供应依赖于蒂部,新的循环建立后,再通过二期手术切除蒂部。有研究发现,带蒂皮瓣的成活率较高,修复过程简单可靠[11]。但由于其血供的特殊性,术后限制活动期间,可能因为供血不足出现皮瓣肿胀、坏死等问题。穿支皮瓣以血管为主要支撑,局部血运的特点为移植修复后短期内的血液供应、养分输送等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此类皮瓣的设计与应用经验,选择股前外侧皮肤作为供瓣区,灵活性相对较大,能够满足多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皮瓣类型的选择对血管吻合的难度与操作时长影响较小。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选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更好。分析原因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胸腹带蒂皮瓣在血液供应、养分输送等方面存在差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促进受区组织生长与创面修复。抗生素治疗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后预防感染的重要方法。在采用同一标准判断抗生素用药时长、管理抗生素用药过程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长更短,提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这与黄辉强等[12]研究结果一致。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后外观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评估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部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TAM和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提示不同皮瓣类型选择可能影响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普遍较好,与历文佳[13]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为,这与两种皮瓣的选择对术后肿胀风险及处理方式不同有关。相较于胸腹带蒂皮瓣,选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肿胀发生率相对较低,对患者手部外形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能够对手部感觉及其他手部功能起到改善作用。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受区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促进创面愈合与为受区提供养分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

综上所述,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修复手术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短期内即可改善手部功能,且在提升握力与活动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缺少关于两种皮瓣对应术后血运情况的数据,未能就修复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等,需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完善。同时,从修复治疗的实践角度考虑,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过程也需要警惕血管内膜撕裂、止血不彻底引起的血肿及皮瓣臃肿等问题,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对各类危象的及时处理,确保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董书男, 刘承伟, 江吉勇, 等. 微型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 44(4): 435-438.

杨涛, 陈佳, 成贝贝, 等. 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修复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J].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9): 875-879.

吕福洲, 汤美玉, 聂强, 等.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胸腹部游离穿支皮瓣术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比较[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13): 2314-2316.

李乔红, 吕云峰, 张超.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8, 58(14): 66-68.

韩良军, 胡维国. 两种不同皮瓣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应用安全性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9): 1517-1518.

王澍寰. 手外科学[M]. 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167-168.

倪博然, 赵进喜, 黄为钧, 等. 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探究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新方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1): 288-292.

高鹏飞.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32(2): 175-177.

张姗姗, 缪萍, 陈艳, 等. 镜像理论指导下的运动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3, 33(2): 54-59.

吕庆兵, 肖贵喜, 包亚明, 等. 人工真皮在特重度烧伤后期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华烧伤杂志, 2019, 35(7): 517-524.

王辉, 杨晓溪, 刘冰冰, 等. 手部三种近位带蒂皮瓣接力修复手指指端脱套伤及供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1): 64-69.

黄辉强, 孙耿生, 郑晓东, 等.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22, 19(17): 30-34.

历文佳.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并发症观察[J]. 贵州医药, 2022, 46(8): 1236-1237.

猜你喜欢
创面愈合
富林蜜与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中医祛腐生肌法换药对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珍珠末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LEEP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及研究
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因素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疗效观察
人工皮在外科皮肤缺损中的临床疗效
中医外治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临床应用概况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
黄连紫草膏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