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工介入助力农民工子女成长的举措

2024-05-09 13:21傅敏李爱芹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工农民工子女

文/傅敏 李爱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教育等问题需得到关注和帮助。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于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

生态系统理论的含义

生态系统理论是用以研究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研究一个人必须要将他放到其所处的环境当中。社会生态系统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系统环境中的个人;中观系统是指与个人相关的小规模群体,如家庭、学校、朋辈群体等;宏观系统是指比小规模群体大一点的社会群体,如文化、组织、经济等。这三种系统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理论下社工介入农民工子女成长的路径

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发现社工的介入能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如心理咨询、社会融入等,可以有效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具体而言,生态系统理论下社工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成长路径。

微观系统。社工要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了解自身优点和价值,帮助他们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长潜能。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社工要及时进行沟通和疏导,通过开展情绪管理辅导等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接纳和应对不良情绪的技巧和方法,学会通过合理的手段来宣泄和排解这些情绪,从而提高管理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民工子女,社工要帮助其提高抗逆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对其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感知社会支持的能力,帮助他们意识到这种社会支持的存在,增强他们对于社会支持的感悟能力,从而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求周围环境的支持与帮助。

中观系统。家庭方面。针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来说,长期的分离,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这些孩子多是和爷爷、奶奶等一起生活,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监护人不能在孩子的学习上给予辅导和帮助。为此,社工应该与孩子的父母多沟通,多做思想工作,让其意识到不能简单地将孩子交给家里的长辈,还要多关心孩子,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及时为孩子提供支持与指导,让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 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如果没有合适的监护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生活。此外,孩子的父母可以适当与孩子谈谈自己外出务工的经历,引导孩子树立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社工可以建立家庭支持网络,与农民工家庭建立联系,提供家庭咨询、亲子教育等服务,帮助家庭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支持力度。学校方面。社工可以链接教师资源,与教师一起合作,将父母外出就业孩子教育的责任明确到各班班主任,由班主任建立家长联系卡,将本班父母外出就业孩子的资料,如家庭地址、家长联系方式、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整理统计好,定期与孩子及其父母进行沟通。社工还可以倡导学校增设德育课程,增聘心理专业教师为父母外出就业的孩子提供心理辅导。除了心理教师外,学校的任课教师也不能忽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无论是父母外出就业的孩子还是随父母一起外出的孩子,社工都应加大关注力度,提供教育咨询、课程改进等服务,帮助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家校协同方面。社工可以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一方面,社工可以联合教师通过组织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让教师和父母外出就业孩子的监护人有更多机会交流,及时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社工可以向学校和孩子的监护人提供免费的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的承担教育责任。

宏观系统。政策方面。对于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政策可以放宽其入学条件,或者设立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保障其基本的受教育权。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学校应适当给与补助或免除学杂费。对于没有跟随父母外出的孩子在双休日和假期缺少监管的情况,在条件允许之下,可以改建造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让孩子有人看管、学习和安全有保障,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制度保障方面形成对父母外出就业孩子的坚强有力的“保护网”,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要强化监督机制,确保监护落到实处。监护权作为一种权力就必须要有监督,只有有效监督才能保障监护人履行义务或者行使好权力。应当明确规定居(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所具有的权利义务内容,对于父母外出就业的孩子,对其监护权设立登记备案制,对委托监护、变更监护情况进行登记,防止不具有监护能力的成为监护人。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建立监护档案,并定期对监护情况进行调查备案,以确保孩子们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社会方面。社工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友好型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在课余时间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和功课辅导,举办音乐、美术、文化、体育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在城市依托街道社区活动场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大中专院校或农民工聚居地等,在农村依托寄宿制中小学校、乡镇活动场地等,结合实际开展“爱心小课桌”“爱心家教”等形式的学业和兴趣辅导。组织青年志愿者陪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等,和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帮助他们与父母进行电话、视频等沟通,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到乡镇、进学校,为农民工子女讲授安全、自护和健康、卫生等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社工可以组织各种社区活动,鼓励农民工子女参与社区事务,增强其社区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社工可以通过综合性的社会支持平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包括法律援助、职业培训、心理咨询等。组织青年志愿者带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利用课余时间就近参观城市建设,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参观高校、企业等,帮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了解和融入城市。联络协调社会各界支持,开展图书、玩具、文体用品、生活用品、亲情电话卡、教学设备等物资、资金捐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社工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建立家庭支持网络、推动学校合作、促进社区参与和倡导政策影响等举措,助力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然而,这些举措的实施需要社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加强社工的专业培训,提高社工对生态系统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专业能力,及时总结和推广社工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提高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社工应持续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介入措施的有效性。

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社工在农民工子女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工在介入过程中,可以作为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链接者、政策的倡导者等,整合家庭、学校、朋辈群体及社会等多方资源,通过采取有效的举措,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社工农民工子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青春社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社工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