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会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古籍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2016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22 年,“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古籍有效利用,要求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处理好古籍文物属性与文献属性的关系,在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同时,提高古籍的利用效率,向社会提供古籍资源服务,提高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水平,构建完善的古籍知识服务体系[2]。
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的重要收藏机构,保护好、传承好、开发好、利用好典籍文献,使之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滋养,是公共图书馆肩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围绕“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古籍保护宗旨,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积极开展古籍文献开发展示工作,多元化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积极开展古籍开发展示实践的同时,也不断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一些学者对单个图书馆的开发展示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桑丽影介绍了吉林省图书馆对古籍的整理与开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3];张武英以常州市图书馆为例,对地方古籍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进行探析[4];冉华、张楠以河北省图书馆为例,提出健全保障制度、加强人才培训、开展深度整理、提升宣传水平等古籍开发展示策略[5]。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传承、数字人文、阅读服务创新等视角对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开发展示进行研究,如李娇从文化传承视角对湖南图书馆挖掘古籍故事的策略与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6];王红、杨晴对我国31 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从数字人文的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古籍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7];王菲基于阅读服务创新的视角探讨了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策略[8]。
总体来看,当前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开发展示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内容较多地集中在古籍资源建设与服务、古籍数字化以及各馆古籍开发展示的具体实践方面。随着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公共图书馆在古籍开发展示方面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及时总结各馆的实践经验,从理论上进一步加深研究,对推动各馆未来的古籍开发展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著述家、藏书家、出版家代有兴起,留下了大量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图书馆是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收藏古籍37万余册,占全省公藏古籍藏量的47%。其中11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江西地方古籍文献更是不胜枚举。江西省图书馆积极履行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的职责,协调组织本地区古籍保护工作,同时依托本馆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古籍文献的开发展示实践,为社会提供了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满足了多层次、多领域知识受众的文化需求。
为推进古籍文献的展示,江西省图书馆利用新馆建设契机,在历史文献阅览区打造了古籍专题展厅。该展厅以展柜为展示载体,以馆藏古籍图片为元素制作的书画为妆点,构建了古朴典雅、厚重大气的展示空间,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和体验活动,已成为展示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的重要窗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了向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渠道,江西省图书馆还积极搭建古籍线上阅览平台。江西省图书馆早在2010年已建设开通“江西古籍保护网”,分设业界动态、古籍保护、古籍普查、古籍鉴赏、古籍入门5 大专栏,为读者提供珍贵古籍文献赏析、古籍知识普及等多项服务。2015年江西省图书馆牵头组织实施江西省珍贵古籍数字化项目,建成“江西珍贵古籍数字资源库”。该资源库包括了全省入选第一至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116部,皆为各馆馆藏善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读者可以在省图书馆等9 家参与单位的局域网便捷地阅览使用。江西省图书馆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2022 年9 至10 月,江西省图书馆开展“喜迎二十大书香共此时”晒书亮宝活动,在二层锦文轩展出《说文字原》《旧五代史》等八部国家级馆藏珍贵文献,同时还面向全省读者征集晒书图片、微视频,联动全省各公共图书馆和古籍收藏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共同“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流传千古的缕缕书香飘入万千寻常百姓家。
长期以来,为更好地保存古籍文献,公共图书馆往往将古籍文献藏于书库。要实现古籍文献走出象牙塔,走向普通大众,融入百姓生活,必须结合现实需要,深入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9]。为实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目标,江西省图书馆举办展览、讲座、修复体验、雕版印刷、传拓体验活动等200余场,为公众提供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让古籍走进大众生活。如江西省图书馆先后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联合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省图书馆修复师演示并教授破损古籍书叶的修复、古籍装订、雕版印刷等传统技艺,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了古籍,了解了古籍修复这一传统工艺,愿意关注并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2020 年百年馆庆期间,江西省图书馆开展了“守护文明,匠心传承”古籍装帧体验活动,让读者了解线装书制作流程,体验传统装帧技艺,感受古籍之美。同时还举办了“册府千华——江西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览以中华古籍发展历史为主线,展出了江西省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珍贵古籍160余部200余册,以及江西省图书馆古籍保护成果[10],让读者在图文并茂的展览中感悟古籍文献所蕴含的深刻文化与精神内涵。 2022 年2月,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和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联合开展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样式雷”研学活动,为小读者们展示馆藏古籍珍本《宋应星见存著作五种》(影印本),让小读者们近距离接触“古籍”,进一步感受璀璨的中国科技文明,弘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11]。
整理出版珍贵古籍,既是保护珍贵古籍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珍贵古籍价值的重要举措。江西省图书馆着力于古籍整理,通过对古籍品种和数量进行深入普查、统计,完成了《江西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江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纂工作,为古籍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江西省图书馆持续推进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组织完成《江西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国家珍贵古籍江西珍本丛刊》等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其中《江西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促成《江西全省图说》《玉茗堂书经讲意》《南泉慈化寺志》等具有赣鄱地方特色的古籍以影印出版的方式回归江西[12]。
尽管近年江西省图书馆在古籍开发展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新时期如何利用古籍文献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仍然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今后,江西省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古籍文献的开发展示:
目前,江西省图书馆通过建设数据库、开展推广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展示古籍文献,但依旧与公众的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古籍开发展示较多停留在内容移植层面,并未真正实现内容挖掘。今后,江西省图书馆首先可根据古籍资源的类型、内容等进行分类,将大数据、GIS 技术、数据关联技术等运用到古籍数据库建设以及推广活动中,深度挖掘古籍资源内容,建立科学的资源体系,充分发挥古籍资源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如可建设江西历代名人数据库,对王安石、汤显祖等江西名人的成长经历、学术流变、师承关系、学派传承进行梳理,构建历史人物清晰的关系脉络全景。其次,江西省图书馆应在加强古籍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对馆藏珍贵古籍的研究深度,充分揭示其丰富内涵。如可在梳理馆藏古籍的基础上,选定某些特色专题进行综合研究。如从版本学角度对江西刻书展开研究,从文献学角度对馆藏稀见稿抄本进行探析等,推动古籍整理出版深入开展。
现阶段,江西省图书馆对古籍资源的开发展示形式集中在展览、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缺乏创新性和体验感,无法调动和培养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今后,江西省图书馆应积极创新古籍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拓展古籍资源的活化路径。一是深化文旅融合。文旅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古籍资源的开发展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江西省图书馆可通过“历史人文景区参观+专家导读”的边走边读形式让古籍文本成为可视化场景,配合专题讲座、沙龙、荐读、朗诵会等阅读推广活动建立多元阅读感知体系;还可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地方古籍文献展开深入挖掘和整理,不断提升历史人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吸引力。二是开发古籍文创产品。古籍文创产品融知识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是让古籍进入民众生活的重要载体。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公共文化机构应加大古籍大众化传播力度,做好古籍文献抢救保护与发掘利用工作,通过开发贴近生活并彰显时代特色的古籍文创产品,让古籍“典”亮世界[13]。江西省图书馆应依托古籍资源优势,开发可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的古籍文创产品,使古籍文创产品成为活化古籍资源、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抓手。
现阶段,江西省图书馆开展的古籍推广活动数量较少,专题展厅的展览内容更换频率较低,不利于古籍资源的宣传普及。今后,江西省图书馆应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方面入手,提高古籍资源的展示频次。一方面利用好古籍专题展厅,围绕不同主题定期更换展览的图书、图片,借助VR、AR 等技术手段与文化价值有机融合,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感官的文化视听盛宴,向读者传递古籍背后的故事。还可在展厅常设古籍修复技艺体验、古籍知识介绍等项目,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另一方面,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古籍虚拟展示空间,定期推出馆藏珍品赏析、古籍知识讲解等栏目,并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呈现,培养公众的古籍阅读兴趣。同时,借助如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多媒体平台,依托古籍自身所蕴含的故事及意义,提升古籍在广大群众中的知名度及可及性[14]。
由于古籍资源数量多而杂,同一主题的古籍分布可能又较为广泛,仅凭一馆之力难以高效完成古籍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江西省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开发实践中,应加强与行业内外机构合作,协同推进古籍资源的开发展示。馆际合作是公共图书馆盘活馆藏资源、扩充可利用资源总量、扩大阅读推广覆盖面的重要途径[15]。江西省图书馆首先应加强与省内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借助全省古籍普查成果基础,挖掘并整合全省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建立古籍文献开发展示的统一规划,搭建全省古籍资源的展示平台,联合开展古籍阅读推广活动。其次,在行业合作的基础上,江西省图书馆还应根据本馆古籍资源特点,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或类型,推进与博物馆、档案馆、出版社、政府研究机构等的合作,促进古籍资源开发的专题化、系统化发展。
古籍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古籍的开发展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推进古籍资源的开发展示工作,必须建立一支跨学科、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专职负责古籍资源挖掘、整理、建设、推广等工作。江西省图书馆一方面要重视现有古籍人才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通过继续教育、在职进修、行业交流等方式,完善古籍从业人员在资源建设、活动策划、创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与省内外高校加强合作,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培养具备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策划营销等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此外,还要广泛吸收高校的教授学者、社会领域的专家作为补充成员,共同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团队。
公共图书馆古籍开发和展示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江西省图书馆古籍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古籍资源,真正做到用起来、活起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江西省图书馆将从加大挖掘深度、拓宽活化路径、提高展示频次、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古籍工作走向深入,使古籍资源在广大民众中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