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2024-05-08 00:00:00于明玲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法律的性质和作用

(1)性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2)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法的基本特征和职能

(1)法的基本特征: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法的职能: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和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3.我国当代的法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4.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第41期素养专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 漫画未体现司法程序公正,①排除;实现司法公正并不排斥司法中的温度与情感,而要体现情理法的统一,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 C 湖南省司法厅属于政府部门,“湖南省司法厅直面群众需求,守护公平正义,建设良法善治中国”体现了政府严格执法,①排除;中央宣传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部门,不是公正司法的主体,③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 A 民事公益诉讼强调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强调对人权的保护,二者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诉前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方式,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4. A 材料强调司法为民,未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不符合题意;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不是多元主体,且题干不涉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④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5. A 材料强调要全面看待“AI换脸”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未体现要因时而变,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改进法律,B排除;材料要求人们强化法治意识,未体现推动科技创新,且违法现象的发生是不可以避免的,C排除;深度合成技术本身有其独有的优势,不能简单取缔,D排除;A正确且符合题意。

6. B 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不是青年学生,②错误;保护湿地是青年学生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且“直接参与湿地管理”说法不妥,③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7. A 礼敬宪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宪法意识,而不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③排除;在学生成人仪式中融入礼敬宪法环节,贯彻了“五育”并举思想,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8. D 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①错误;司法机关坚持公正司法,监管违规养犬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9. ①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②在该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承办法官严格依法行使审判权,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诉讼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了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③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该地法院主动作为,让司法走近人民群众身边,打造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提高了司法为民水平。

10. ①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②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③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