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飞,翟沛远
(石家庄市藁城区畜牧工作总站,河北藁城 052100)
猪乙型脑炎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病毒传染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 此类传染病能够在人畜之间进行传播,呈现全球流行性。 生猪感染后会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且会形成长久繁殖障碍,对于养殖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收益均有一定影响。 从生猪繁殖性能来看,母猪感染病菌后,多以流产和死胎为主要症状,公猪则主要以睾丸肿胀为主,进而影响生殖能力。 因此,对于养殖场而言,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需要全方位预防乙型脑炎,尽可能地降低自身经济损失。 因此,可以从加强日常管理开始,提升养殖场饲养管理水平, 做好场内灭蚊和灭蝇工作,严格落实消毒杀菌工作,对于易感群体积极接种抗病毒疫苗,感染此类疾病没有特效药能够有效医治。 但是对于轻症感染个体及时对症用药,并采取救治措施,能有效延缓病情恶化,缩短治疗周期。
猪乙型脑炎的致病病原为日本乙脑病毒,黄病毒属,外观大致呈现球状,整体直径约45 纳米,是黄病毒科类目中体积较小的一种,透过电镜能观察到其囊膜,外层富含糖蛋白,为其快速繁殖和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猪个体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异常,多分布在脑组织、公猪睾丸组织以及母猪子宫黏膜组织,严重影响猪群的生殖繁育性能。 同时,此类病毒表面血凝素含量较高,拥有较强凝血活性。
虽然病毒十分可怕, 但如果病毒个体找不到依附载体,存活的时间会较短。 且病毒对于外界耐抗性不足,60℃水浴加热大概半小时即可杀死病毒, 提高至80℃,5~10 分钟即可实现灭活,煮沸状态下即刻便能杀死病菌,因此对于病猪尸体处理最佳为焚烧, 几乎可以保证病毒全部杀灭。病毒对于低温耐受性相对较高,-20℃的储存条件能存活一年,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0℃,病毒存活时间能够延长到数年。 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常用消毒方法以及消毒剂, 也能够有效灭活病菌,比如稀碘溶液、火碱溶液等。 因此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从消毒和杀菌工作着手,对乙型脑炎的防控是最为简单且有效的。
乙型脑炎为全球性流行传染病, 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患病本体除了感染生猪之外, 在马、牛、羊以及鸡鸭等也常有发现,且在人群中也有传播风险,主要集中在一线兽医、屠宰场工作人员、 尸体处理相关人员以及实验室分析人员等,这些都是此类疾病高发人群,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岗位规章制度,减少患病风险。
猪乙型脑炎的病原主要分布在病猪血液中,通过蚊虫叮咬以及针头注射能快速实现病菌传播,蚊子在叮咬病猪后,病猪血液中的病毒能在蚊子体内长期寄生并快速繁殖。 蚊虫的持续存在是养猪场反复发病的重要原因。
乙型脑炎具有一定季节性, 一般和蚊虫繁殖与活动的时间紧密相关,每年夏季以及初秋是流行盛季, 日常养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灭虫蚊,很有可能在出栏前感染本病,这样造成的损失较大。 患病个体涵盖多个品种以及日龄,据有关研究显示,半年后的生猪感染此类疾病风险相对较大, 无论是新建猪场还是旧猪场一旦出现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做好,传播速度会十分迅速。
感染疾病初期,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现象,体温能高达40℃左右,持续时间较长。 伴随着发烧症状, 病猪精神状态以及采食量急剧下降,每餐料槽剩余量越来越多,而且患病个体逐渐喜欢独处,单卧于圈舍某个角落。 对于患病初期的病猪,可以肌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或者氟尼辛葡甲胺等,能暂时退烧并提升食量,但是治愈可能性不大,复发性较高。
随着病情不断发展, 病猪精神状态持续萎靡,皮肤失去光泽,毛色逐渐发灰变暗。 伴随着后肢麻痹, 慢慢出现行走不利和站立不住等情形。 病情发展到后期,部分病猪的跗关节或肘关节会持续浮肿,机体内组织逐渐衰竭进而导致个体死亡。
对于妊娠期母猪而言, 感染乙型脑炎后体内胎儿便逐渐停止发育,后期分娩基本以死胎和木乃伊胎为主,在妊娠期后期感染的个体有产出活胎可能性。 但是仔猪体质十分虚弱,生长发育困难,饲养成本高,商业价值将大幅度降低。 对于种公猪而言,感染疾病后主要受到侵害的是生殖器官,伴随着睾丸肿大、产精性能也会急速下降,精液中精子合格率相对较低。 由于睾丸组织逐渐出现衰竭,部分病猪后期也就失去了配种能力。
对于疾病防控, 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加强猪场日常饲养管理,从简单防控措施入手,确保生存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在引种前,需要确保种猪和母猪的机体健康,乙型脑炎的抗原检测需呈现阴性方可进行配种;而且对于发生过类似疾病的养殖场不予以引进。 新批次生猪引进后需要隔离饲养,实时监测生猪健康状况,通过疾病潜伏期未发现异常才可进入生产区。 在饲养过程中,对于要进行繁育的个体仔细登记、检查和记录,如果发现公猪有睾丸肿大或者母猪繁殖异常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医治。 同时需要对同圈舍以及生产区的其他个体进行紧急隔离以及圈舍消毒,减缓疾病扩散速度。
蚊虫繁殖季节也是乙型脑炎高发季节,蚊虫在传染病传播中起到关键的媒介作用,及时清除蚊虫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积。由于养殖场内环境很难时刻保持清洁,尤其是部分散养户更不会在意场区环境问题, 杂草丛生、污水、臭水的养殖环境会滋生大量蚊虫,对于乙型脑炎防控必须要做好蚊虫防控工作。 场区内杂草一定要定时清理, 减少蚊虫的栖息环境;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的管道要分开铺设,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地划分区域,场内臭水沟以及污水沟要及时修复与填平,如果面积过大不方便施工,可以定期往水里撒一些生石灰能有效抑制蚊虫滋生。 每逢傍晚时分,可以在猪舍门口点燃一些干蒿草能有效驱蚊,圈舍内也可以配置部分灭蚊灯等,均能有效降低猪群被叮咬的风险。 除了灭蚊虫害之外, 还需要做好场内的消毒杀菌工作,常用消毒试剂有火碱溶液、次氯酸钠溶液、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等,都能有效杀死病毒,为生猪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生存环境。
乙型脑炎的科学防控, 还需要积极配合接种疫苗, 乙脑疫苗目前主要以弱毒性疫苗为主,对于即将面临繁殖的个体而言, 建议配种前30天左右进行免疫接种, 首次接种后间隔14 天左右再进行加强免疫,以此来保证体内抗体水平充足。对于有疾病史的养殖基地需要在夏季之前完成猪群疫苗接种,降低患病概率,进而保证猪群能顺利度过夏季。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前后一周左右,均不能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免影响后续免疫效果,接种后的个体免疫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尤其是经产母猪每年都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才能保证体内有较高抗体水平。
目前, 兽医行业暂时没有治疗乙型脑炎的特效药,对于轻症患病个体可以采取抗感染措施降低发病率或者缩短病程。除了肌肉注射氨基比林、氟尼辛葡甲胺外,还可以采用中药医治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即将出栏的猪群而言,采用中药治疗能有效预防屠宰上市后,出现药物残留等问题,一般中药方以板蓝根、生石膏、大青叶以及生地黄为主,搭配部分连翘、紫草和黄芩用水煎煮后,灌服或者拌入食料中服用,连续服用1 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此类传染病能够实现人畜传播, 兽医以及养殖人员在饲养和医治病猪个体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进出养殖场所都要做好全方位消毒,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 猪乙型脑炎不仅对于生猪养殖有较大危害,对于人类自身也有危害性。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此类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于此类疾病侵害的是神经细胞,一旦受损是很难恢复与弥补的。 所以养殖过程中,需要时刻遵循“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原则,结合疾病流行特点以及发病原因,及时采取科学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进而保障养殖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