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畅,李博研,梁 爽
(1.牡丹江医学院;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解剖学是医学影像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的基础[1]。但是医学影像学涵盖范围广、信息量大;解剖学知识枯燥、抽象、教学资源紧张、手段单一、交互性差[2]。以上两个学科的弊端加之我国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新时代学科知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对学科建立系统性、结构性的认知[3],造成学科知识和课程传递的单向性,学习者常常对解剖部位与放射图像缺乏兴趣,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放射影像学和解剖学两学科被割裂的现状。
目前解剖学和放射影像学教学工作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授课为主、进行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注重医学教育的系统性、基础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的实施和管理[4]。但目前普遍存在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知识脱节的现象[5],传统教学方案缺少趣味性,学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情况容易脱离[6],不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整体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存在知识点重复、学时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较少,考核形式陈旧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需要[7]。随着教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枯燥单一、考核形式墨守成规的劣势,课程融合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医学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已成为欧美国家主要的医学教育模式[8]。为实现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部门的倡导下,国内已有许多高校陆续开展了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率先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完成了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块体系[9]。马振秋等[10]分析了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大学“X+医”和“医+X”的双通道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人才培养路径,“阶梯式”科研创新课程,新型医学科研创新实体平台和交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实践,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这为我们构建交叉融合教学模型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放射学实验教学融合模型,弥补传统影像诊断教学的不足,在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了教学内容重复的[11],模拟临床实际情景,在医患不同角色间的转换中引导学习者把握患者偏好、困境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发并促进学生对影像专业知识的主动获取能力,着力打造润德、润智、润体、润美、润心、润行的特色影像学课程体系,推动新时代影像学因时而进、因事而化的发展新跨越,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基于该研究课题,本教学小组将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专业2021级本科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创新性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施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21级医学影像专业6个班级,共18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90人,对照组90人。其中实验组男生49人,女生41人,平均年龄(19.81±0.71)岁;对照组男生44人,女生46人,平均年龄(19.79±0.83)岁,两组一般资料、既往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教学方法首先组建教改团队,为确保实验顺利实施,课题组纳入具有临床医学经验的解剖学教师2名,放射学教师2名组建教改团队,课题参与人均具有3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历,教龄超过5年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次制定教学方案及教学课件,并在课程开始之前组织5次集体备课。为保证教学水平一致,两组学生配备相同的教师团队。建立放射学应用解剖实验室,以保证两组解剖学教学的效果。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影像学教学方,实验课教学主要通过标本、模型及录像使同学们对解剖学结构在影像上的表现进行验证性学习并指认。
1.2.2 实验组 采用基于放射学报告的解读回应与期待的解剖学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学习,在实验课教学时,通过标本、模型及录像使同学们对解剖学结构在影像上的表现进行验证性学习并指认的同时,采用放射学融合模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
建立融合模型教学案例资源库用于情景模拟教学,将专业知识融合不同解剖学知识点、放射学病例设计教学模块290个,其中实验实训案例模块120个,实验测试模块170个;前者按照疾病诊断难易程度设置简易等级实训案例60个,中等等级实训案例30个,较难等级实训案例30个;实验测试模块不区分难易度;
情景模拟需要完成小组分组及角色定义,将每个班级30名同学随机分为6组,每组5人。5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是实训者1人,扮演医生的角色,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能够对疾病的影像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影像报告的解读;标准化病人1人,扮演患者的角色,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需求的一方,往往只具有浅显的医学知识,需要医生的指导才能了解疾病和疾病的影像报告;患者家属1人,和患者一样,通常对医学知识了解空白,也是需要医生指导的一方;教学辅助者1人,负责指导协助完成演练;实训观察者1人,监督、记录演练的全程;每个小组随机抽取实训情境案例,并进行教学演练。
教学演练的实训流程如下:由医生扮演者调阅患者扮演者的医疗记录并进行病史问询,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安抚患者情绪;撰写医学报告及放射学报告并为患者及家属进行报告解读,利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及良好的沟通消除患者疑虑情绪,充分发挥医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教学辅助者在报告解读过程中及时为情景内各成员提供教学用品;观察者记录各成员在模拟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收集并记录不足及缺陷之处,各成员在情景模拟后根据组间评价反馈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总结。如通过知识云在线学习进一步完善解剖学和放射学专业知识,根据定制的放射学报告任务解读清单对受众角色分析,改进解读流程;最终完成对重点解剖学知识的总结和改进放射学报告的解读。
1.3 评价指标(1)两组学生影像学知识掌握情况评价:采用自行编制的“影像学阶段性测试卷”进行专业课程效果评价,卷面共100个条目,每一道题设置4个选项(A、B、C、D),分值为1分,试卷满分100分;(2)两组学生影像实践能力评价:实践考核分为阅片、实际操作两种,学生考试试卷相同,阅片与实际操作均50分,总分100分;(3)关怀品质问卷:采用第二军医大学刘于晶等[12]设计的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该量表包括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4个维度,共计2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29~145分,得分越高,表示关怀品质越好。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86,内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理论与实践考核在教学培训后,对两组成员进行理论、实践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放射学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
2.2 人文关怀品质测评在对两组学员进行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关怀理念、关怀能力、关怀感知、关怀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人文关怀品质
3.1 放射学实验教学融合模型的优势“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13]”,这句话深刻解释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与教学方法相关。教师教学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书本知识延伸到临床的应变能力。放射学实验教学融合模型正是基于这些观点,通过制作源于放射学报告的手工解剖学图解,根植解剖学、病理学及影像学的反思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在训练过程中学习者的解剖学技能、健康素养、医患交流力、感知共情力、医疗信息的凝聚力均得到了锻炼。
3.2 构建放射学实验教学融合模型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课程融合是把原来具有内在联系但又自成体系的内容重新整合在一起,打破学科和传统知识框架之间的壁垒,将各科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性强的新型课程[14]。本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促使其调动身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构建放射学实验教学融合模型应用于教学工作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本次教学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行。从实施情况上来看,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得分(85.60±7.87)高于对照组(81.96±11.5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用融合模型教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效率均有所提高,学生的解剖学和放射学基础更加扎实,理论成绩有所提高;同时实验组实践考核成绩(80.34±10.61)高于对照组(76.79±10.49),组间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能够根据疾病影像学表现准确辨认出发病部位,该方法使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临床工作的内容及要点,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直观且无风险的临床知识、技能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进而克服了紧张恐惧心理,进一步提升职业认同感,为未来临床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人文关怀能力上,实验组学生人文关怀量能力在各个维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情景模拟教学下,学生实现了医患之间不同角色转换,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医患沟通场景,启发学生从多视角分析临床工作的难点及困境,进而理解病患与家属的焦虑与无助情绪,在扮演过程中更易实现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共情,这在无形中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关怀理念与关怀能力等人文素质。
综上所诉,本次教学方法构建并比较了放射学实验教学融合模型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结果显示,放射学实验教学融合模型在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获取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自主学习的热诚,更是对提升临床决策能力、团队分工合作、医患沟通以及人文素养等非技术性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精心设计的模拟实训教学案例提供了情境化的学习经历,能带给学生新的学习挑战,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使学生愿学、乐学和想学,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标;真实的场景模拟加强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5],具有较为积极的教学价值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