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洵
(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福建 福清 350000)
近年来,高考中的解析几何解答题,除了常规的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外,还蕴含着一些其他的方法,如平移齐次化、二次曲线系、坐标转化、定比点差法等.本文以一道质检试题为例,谈谈这些方法的使用,并通过挖掘背景,得到一个更为普遍的结论.
题1(福建省202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21)已知圆A1:(x+1)2+y2=16,直线l1过点A2(1,0)且与圆A1交于点B,C,BC中点为D,过A2C中点E且平行于A1D的直线交A1C于点P,记点P的轨迹为Γ.
(1)求Γ的方程;
(2)坐标原点O关于A1,A2的对称点分别为B1,B2,点A1,A2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C1,C2,过点A1的直线l2与Γ交于M,N两点,直线B1M,B2N相交于点Q.请从下列结论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给予证明.
①△QB1C1的面积是定值;
②△QB1B2的面积是定值;
③△QC1C2的面积是定值.
解析(1)作出图形如图1所示,由题意,得A1(-1,0),A2(1,0).
图1 第(1)问图形
因为D为BC中点,
所以A1D⊥BC,即A1D⊥A2C.
又PE∥A1D,所以PE⊥A2C.
又E为A2C的中点,所以|PA2|=|PC|.
所以|PA1|+|PA2|=|PA1|+|PC|=|A1C|=4>|A1A2|.
所以点P的轨迹Γ是以A1,A2为焦点的椭圆(左、右顶点除外).
注由于第(1)问较为简单,仅给出参考答案如上.在求解第(2)问之前,先作图2如下.
图2 第(2)问图形
结论③正确.下证:ΔQC1C2的面积是定值.
依题意,B1(-2,0),B2(2,0),C1(0,-1),C2(0,1).
则x0=-4.
故点Q在直线x=-4上[2].
所以点Q到C1C2的距离d=4.
(3m2+4)y2-6my-9=0,
Δ=36m2+36(3m2+4)=144(1+m2)>0.
设M(x1,y1),N(x2,y2),其中x1≠±2,x2≠±2,
其中-3(y1+y2)=2my1y2.
故点Q在直线x=-4上.
所以点Q到C1C2的距离d=4.
想法2:
解得xQ=-4.
故点Q在直线x=-4上.
所以点Q到C1C2的距离d=4.
解法3(平移齐次化)设Q(x0,y0),
直线MN:x+my+1=0(m≠0),
将椭圆C的方程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后得到
即3x2-12x+4y2=0.
而直线MN的方程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后得到x+my=1,则3x2-12x(x+my)+4y2=0.
故kB1M,kB1N可以看作是上述方程的两根,则
解得x0=-4.
故点Q在直线x=-4上.
所以点Q到C1C2的距离d=4[3].
解法4(斜率双用)设Q(x0,y0),M(x1,y1),N(x2,y2),直线B1Q的斜率
①
直线B2Q的斜率
②
x2y1-2y1=λx1y2+2λy2.
③
由椭圆的第三定义可知,
④
⑤
将①代入④,得
⑥
将②代入⑤,得
⑦
整理,得x1y2-2y2=λx2y1+2λy1.
⑧
③-⑧,得
(λ+1)(x2y1-x1y2)=(2λ-2)(y2-y1).
⑨
即x2y1-x1y2=y2-y1.
⑩
所以点Q到C1C2的距离d=4.
整理,得x1-λx2=4λ-4.
而x1+λx2=-1-λ,
两式相除,得
解得x0=-4,故点Q在直线x=-4上.
所以点Q到C1C2的距离d=4.
解法6(二次曲线系)设直线B1M:k1x-y+2k1=0,直线B2N:k2x-y-2k2=0,直线B1B2:y=0,直线MN:x-my+1=0,则过M,N,B1,B2四点的二次曲线系方程为(k1x-y+2k1)(k2x-y-2k2)+λy(x-my+1)=0.
两式相减,得x=-4.
故点Q在直线x=-4上.
所以点Q到C1C2的距离d=4.
(1)求椭圆E的方程;
(2)证明:直线CD过定点.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题1与题2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综合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证明设直线AM:k1x-y+ak1=0,直线BN:k2x-y-ak2=0,直线B1B2:y=0,直线MN:x-my-t=0,则过M,N,B1,B2四点的二次曲线系方程为(k1x-y+ak1)(k2x-y-ak2)+λy(x-my-t)=0.
结论2,3,4的证明与结论1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对于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和双曲线也有类似结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归纳整理.
进一步剖析结论的背景,可以看出两个问题出自“极点极线定理”:
因此,在求解解析几何的问题时,若是能够洞悉试题的背景,在解题的过程中必能高瞻远瞩,在教学的过程中必能游刃有余.教师要善于挖掘试题背后的结论,进而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