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和实施,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和感知文章,才不会以偏概全,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以下几种阅读技巧可供考生借鉴:一、读好标题——快速入文知大意
1.从文章标题入手,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来理解标题的本义或者比喻义、引申义、修辞义或象征义等。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将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鲁迅的《风筝》,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放风筝这件事,深层含义则是作者淡淡的乡愁、对冷酷现实的憎恶,以及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2.体会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标题可以让我们直接把握作者情感的出发点。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标题既是“我”的情感投射,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喜爱之情,又是文章内容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简洁地点明了地点和节令,一幅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图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以人物为标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以物象为标题,可以引发联想,吸引读者,抑或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的主题;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则可以更好地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的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文中的“驿路”是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也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亦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生活中的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也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还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融为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句,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二、寻找线索——一线串珠理事件
阅读一篇文章,要想快速把握行文脉络、领会文章中心,可以通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来理解内涵。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文章始终的一条线索。散文线索一般有时间线(以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变化为线索,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地点线(以空间方位的变化或地点转换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还有以人物的行踪、见闻或感受为线索,如鲁迅的《孔乙己》)、事物线(以某一具体事物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老舍的《猫》)、事件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鲁迅的《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感情线(以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在阅读中,我们要关注反复出现的事物、词语或句子,注意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或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以便理清行文思路,精准把握文章中心。
三、读关键句——一语道破明中心
文章的关键句是指文中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表明作者观点、情感的语句,一般是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中间的过渡句。关键句既可以揭示中心,又能提挈全文;不仅可以使文章的外在结构完整、严谨,还能使文章的内在含义贯通流畅。
如杨绛的《老王》,文章结尾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揭示了主旨,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老王这位不幸者的关爱、反思和自责。这句话不仅是对老王的赞美,更是呼吁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关爱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尤其是那些默默为社会付出的人。又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第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简单、朴素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特别是“已”“了”二字,把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和互不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虽是叙述,也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思念。
四、赏析词语——语言凝练悟情感
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就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与主题有关的词语,常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在阅读中,学会锁定和赏析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确定一些具体信息的位置,更好地理清文章结构,更准确地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把握作者的情感等。关键词的提取可从题目中找,也可从富有代表性的句子或中心段落中找(如开头句、结尾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我们可以抓住“不平凡”这个关键词语去解读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作者写出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在形象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文中多次出现“不平凡”一词,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艰苦,但外形却十分挺拔,形成反差,赞美了白杨树倔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精神品質。
五、掌握人称——灵活变化语意奇
掌握人称的表达作用对我们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立场有很大的帮助。记叙使用的人称体现了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处景物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常以“我”的口吻来叙述;第二人称是指与“我”谈话时同时在场的其他人的代词,常用“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常用代词“他”“他们”等。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通过花儿的由衰转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我”即当事人,文章表达的一切与“我”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而《蒲柳人家》《变色龙》等都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客观现实灵活、自由。
要想理解一篇文章,我们需秉持文本意识和语境意识,坚持深入文本,设身处地地代入,从整体上理解文章,重联系、巧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字中读天地、读人生、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