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月25日,冷空气影响下的杭州止住了连日雨水。
当天临近中午,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傍晚时分,清泰街160号,一幢并不起眼的六层灰色办公楼前,不少媒体记者和市民在徘徊——这里是宗庆后“出发”的地方,“娃哈哈”由此逐渐成长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宗庆后也成为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因2023年末,娃哈哈集團总部已经搬至新大楼,这里大门紧闭。但铁门下,已整齐放满一排市民自发送来的鲜花。时而,还有外卖小哥将AD钙奶、娃哈哈纯净水等招牌产品送来,认真鞠躬后轻轻放在鲜花旁。
大门内,办公楼门头上“娃哈哈”三个大字鲜艳依旧,只是那位站在改革开放潮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那位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不停创新前进的实干家、那位掌舵企业三十余载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企业家,已告别了这番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事业。
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更好发展,从不犹豫地说实话;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平实坚定的语气,不曾改变的朴实穿着……数次采访宗庆后的一情一景、一言一语渐次浮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优秀特质在他身上浓缩体现。
暂且放下“饮料大王”“中国首富”这些标签,“唯实者”宗庆后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记者脑海中。
实业:“娃哈哈是我整个人生,所有的梦”
冒着低温,杭州市民冯皛特地赶到娃哈哈集团总部老大楼缅怀宗庆后,“我是‘90后,从小到大经常喝娃哈哈的饮料,可能很多人的童年里都有一瓶AD钙奶”。
说起娃哈哈,无论是白绿相间的AD钙奶、方形瓶身的纯净水,还是风靡一时的非常可乐、经久不衰的八宝粥、营养快线,总有一款产品能第一时间勾起人们对品牌的记忆点。
让一个歪戴鸭舌帽、打着领结、笑容可掬的儿童形象走进千家万户,这段传奇,始于宗庆后42岁那年。
回忆往事,他曾对青年时期的艰苦生活记忆犹新。15年的时光,他在辗转浙江舟山、绍兴的农场劳作中度过。修大坝、拉石头、种水稻、种茶叶……一年四季都好似农忙,但宗庆后总觉得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有点距离。
1978年,宗庆后回杭州顶替母亲小学教师的职位,却因文化水平不够而被分配到校办企业当工人。其间,自称“总想做点事情”的他还办过电扇厂、电表厂。
改革开放春潮奔流涌动,一个个弄潮儿如春天的种子,积蓄着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一瞬。彼时,鲁冠球已带领万向集团,将中国汽车零部件打入美国市场,而步鑫生挂帅的海盐衬衫总厂,已经唱响了“企业家的歌”。
宗庆后在校办企业不知疲倦地摸索,积累市场经验。1987年,已经42岁的宗庆后举债14万元,带领两名退休教师,承包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即娃哈哈前身。靠代销汽水、冰棒、文具赚一分一厘起家,宗庆后正式走上创业之路。
创业第一年,能吃苦加上思路活,宗庆后将上交4万元的指标直接直接提高到了10万元。第二年,娃哈哈携手原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主任朱寿民,成功开发出第一支自主品牌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由于该产品弥补了儿童营养品市场的空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在市场上一炮打响,成为企业招牌产品。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企业产值、销售额、利税、利润等经济指标呈直线增长。
1991年,一则“小鱼吃大鱼”的新闻再次让娃哈哈名噪全国——为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宗庆后带领仅有100余人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用8000余万元成功兼并了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
兼并之后,娃哈哈利用产品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迅速盘活了杭州罐头厂的存量资产。仅用3个月,原本亏损4000多万的杭州罐头厂就扭亏为盈,当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利税就增长了一倍多。
跑赢市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商机敏锐的嗅觉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进军瓶装水市场、研发出非常可乐、AD钙奶等新产品……如今,娃哈哈产品已涵盖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碳酸饮料、罐头食品等10余类200多个品种。
2023年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5120216万元营业收入位列榜单227位。
数年前,宗庆后对“电商”的态度一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以前外界对我对电商的态度有误解,我充分认可电商在创造就业、促进产品流动、反哺实体经济方面的价值,但我坚决反对‘烧钱、售假、不交税等不合理不合法的乱象。”在记者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宗庆后对部分行业挣快钱的苗头深恶痛绝。
“当电商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并且和企业发展方向相契合,我们十分愿意拥抱电商。”宗庆后说,“我始终认为,实体制造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互联网技术、数字经济已经带来很多好处,下一步这的确是个大方向,但前提是不能脱离实体。”
长期关注研究浙商群体的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杨轶清认为,宗庆后创业37年,始终坚守实业而且是传统的食品制造业,拒绝了各个时期的“热门、风口”行业的诱惑,心无旁骛自始至终只做“一瓶水”。
“娃哈哈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乃至办公场所、产品名称、包装广告等,处处透出务实乃至朴素的风格,专注和务实是一个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杨轶清说。
宗庆后曾动情坦露心迹:“一千个人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人的眼中也会有一千个娃哈哈,但对我来说,娃哈哈只有一个,它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您一生奋斗,呕心沥血!希望中国能出现更多像您一样伟大的实业家,早日实现现代化!您一路走好!”娃哈哈集团总部老大楼前的花束上,一张没有署名的卡片如是写道。
实干:“我还在努力工作,只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时光倏忽,记者最后一次采访宗庆后,已是一年多前的2022年夏天。
对宗庆后来说,那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迎着初升的日头,伴随着蝉鸣,他已在办公室工作多时。戴着老花眼镜仔细审看报表上每项数据,时而揿动计算机,并用红笔写下标注。
创业三十多年,他始终保持事事亲力亲为的工作状态。他曾说:“这一生就创立了一个娃哈哈,我不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娃哈哈就衰退下去,所以永远保持着稳步的健康成长。”
今年70岁的柯阿姨家与娃哈哈总部老大楼仅一墙之隔,宗庆后创业初期,她与住在附近的老街坊甚至还看到过宗庆后踩着三轮车,往公司里运营养液原料的场景。
“从我家阳台,正好能看到娃哈哈的会议室,每个礼拜总有几天我能看到宗庆后在开会,有的时候甚至开到晚上十一二点。”听闻宗庆后逝世的消息,柯阿姨来到公司门前连连说着“没想到”,“在他们这些第一代浙商身上,能看到一股正气。”
成长环境的历练与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让“实干”成为宗庆后这代民营企业家刻进骨子里的特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娃哈哈16个字的企业精神一语已胜千言。
宗庆后曾将其经营理念总结为“专注主业,小步快跑”。所谓“小步”,是指在决策上要小心谨慎,小步扩张,发现不对立刻撤退止损;“快跑”则是指机会一旦出现,就迅速行动,毫不犹豫把握机遇。
1996年,娃哈哈开始探索引入外资,与法国乳品与饼干业巨头达能公司牵手,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度过一段“蜜月期”后,到2007年初,达能欲强行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公司股权,遭到宗庆后顽强抵抗的达能公司扬言“要让他在诉讼中度过余生”。
“我还是想保留自己的品牌,我认为有理可以走遍天下,不用怕人家的。”在此后数十场诉讼中,60多岁的宗庆后自己撰写每份证词。最终,国内、国外数十起诉讼均以败诉而告终的达能,选择将其在各家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娃哈哈,退出合资,双方达成和解。
残酷的商战中展现出强硬的一面,源于敢闯敢拼、敢想敢干的浙商对产品、对品牌、对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充分自信。
缔造“饮料大王”的传奇故事,带领企业快速扩张后,宗庆后曾说:“我们也是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成立的民营企业,钱赚得越多,我认为责任越大。”“我赚的这些钱可能几辈子也花不完了,但我还在努力工作,只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一张老照片上,宗庆后站在“娃哈哈集团公司涪陵有限责任公司”牌匾旁,光影瞬间真实记录了娃哈哈产业扶贫之路的起点。
1994年底,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组建娃哈哈涪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成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辅以资金支持和品牌优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
涪陵公司的成功,为娃哈哈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后,“西进北上”、靠近消费市场就地设厂的战略步伐越迈越大。
龙年新春伊始,娃哈哈位于浙江南部山区县文成的制造基地已开足马力生产。“2021年签约,2022年项目一期全面投产,娃哈哈项目在就业、原材料采购、产业示范带动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属地文成县巨屿镇党委书记王建说。
作为文成县白鹭洲水经济产业园首个落地投产的项目,娃哈哈入驻后,先后又有蜂蜜水、还原乳、饮用水等项目签约,产业规模效应初显。
更多的产业扶贫故事,在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上演。迄今,娃哈哈已在全国29个省份建立了180余家分公司。
宗庆后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23年12月娃哈哈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上。停办3年后,这场在宗庆后心中有别样分量的大会重新召开,天南海北的上万名经销商齐聚杭州,宗庆后创立的“联销体模式”,让如毛细血管般细密的经销渠道渗透城乡。
有评论人士指出,在这代企業家当中,宗庆后最大的贡献是在市场营销上的中国式创新;其次,娃哈哈是第一个能够把1元1瓶的饮用水卖到全国上百万村庄的企业。“娃哈哈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和家电行业在营销广告领域一个教科书级的案例。”
实在:“企业是艰苦创业创起来的,我还是应该养成勤俭习惯”
直至晚上九点多,结束一天值乘后,接到记者电话的上海客运段列车员王婷才知道当天宗庆后逝世的消息。
2016年12月,有网友在G2365次高铁上拍到宗庆后坐在二等座车厢。当时王婷作为列车员,例行检查旅客车票,但她并不认识宗庆后,“只记得他态度很和蔼,一点也没有不耐烦,非常配合”。
事后,她看到了网上的信息才知道,那位没有一点架子、还送给前排小朋友一瓶AD钙奶的旅客竟然是饮料界的传奇企业家。
“感觉挺突然的,当时的场景好像都在眼前,心里有点难受。”王婷说,“如果时光倒回,我或许会找他拍一张合影。”
质地朴拙的衬衫,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布鞋……娃哈哈一路高歌猛进,让宗庆后三度问鼎《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一贯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宗庆后曾坦言,年少时母亲微薄的工资要抚养他们5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让他“穷怕了”。“我在农村待了15年,而且当时饭也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企业是通过老百姓艰苦创业创起来的,我还是应该养成勤俭习惯。”
1992年4月,宗庆后获得“杭州上城区经济开拓功臣”荣誉,当接过10万元政府奖金时,他当场落泪。
十年后,他和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作为功勋企业家,被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每人300万元的奖励。表彰会上,宗庆后一直克制着激动的心绪,当回到公司门口,礼炮齐鸣,员工为他献上花环,宗庆后泣不成声。
10万、300万,尽管是两笔丰厚的褒奖,但对已经成为当时“创富传奇”的宗庆后来说,不至于让平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哭泣。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改革开放史研究学者胡宏伟认为,宗庆后为之泪流满面的原因只能是:作为一个曾经家族显赫也曾经挣扎于最底层的人,他渴望被尊重、得到认可和重归荣耀。他得到了。
“争光和留名,是那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信仰,是他们一生不懈奋斗的原动力。”胡宏伟说。
宗庆后曾表示,他因有十分了不起的员工而激动。这十几年员工跟他吃了不少苦,但始终十分支持他,是员工帮助他成就了事业。
3万名员工是宗庆后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坚实保障,白手起家、深知基层的他也时时体恤着员工、初创阶段年轻人的困惑与难处。
拿出杭州罐头厂原址的“黄金地段”,给员工盖廉租房;多次提出控制房价,减轻年轻人负担;呼吁提高居民收入,激发内需消费潜力;每年给员工发年终奖,让员工最直观地共享发展成果……每一次采访宗庆后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对基层群体的关注,总是他有意无意挂在嘴边的话题。
“我们那一代的老企业家很多都是白手起家,都很勤奋。”宗庆后说,“如果我们能帮老百姓富起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企业家的财富也会受到尊重。”
73岁那年,宗庆后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朗读季羡林的《八十抒怀》,寄语正在学习、正在创业的年轻人——
“而回头看呢,则在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還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穿越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亲历市场变幻的起落浮沉,宗庆后的眼神恬然而坚毅。季老的话语,既饱含宗庆后对后来者的希冀,又恰是他自述心路的生动复刻。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当沈爱琴、冯根生、鲁冠球、宗庆后等第一代浙商先后谢幕,一段将在历史天空永久熠熠闪耀的辉煌历史渐渐翻页。
在企业家精神被不断提及的当下,民营企业发展的舞台更加广阔,时代呼唤更多企业家接过衣钵,在前辈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书写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篇章。
务实,创新,拼搏,坚毅。中国企业家跋涉不止,步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