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雪
暗黄色的恒星散发着相对柔和的光芒,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访客。一艘登陆舰进入DY-211星系,向星系中唯一的行星前进。
“主舰,我已到达目标位置。”
“收到‘无归者条目启动,行星代号‘雅努斯,祝你好运。”
DY-211星系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恒星系,只有一颗恒星,星图编号DY-211-A。星系外围散布着大量的小行星,有些小行星在漫长岁月中与同伴碰撞、融合,已经把自己压成了球形。兴许在不久的未来,这个星系会多一位正式成员。
G-36驾驶着登陆舰在雅努斯的近地轨道上运行,收集着这颗行星的详细数据。远在小行星外围的同伴看着传回的数据,忍不住说道:“你还真别说,用雅努斯那个两面神来指代这个星球,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倒是怀疑这上面是不是真的能孕育出生命,它离恒星也太近了,自转也慢。白天地表温度能达到一百摄氏度,晚上又会降到零下八十摄氏度,如此不稳定的环境,生命怎么存活?”
“生命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这上面甚至还有水,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总是要过来看看的,准备登陆吧。”
“收到,已开启常规探测。”
登陆舰如流星一般划过雅努斯的天空。
“无线电静默,这里还没有发展到能够使用电磁波的程度,没有发明地表建筑。你看,我就说这里不会有文明,估计连生命都没有。”
“生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要么深居地下,要么追逐太阳。打开声波探测,去看看地下。”
超声波探测穿过炽热的地表向下传播,持续寻找了几个小时后,终于有了收获。“有东西!这下面有一处大规模的空腔,可能是行星早期形成的熔岩管,有明显的人造痕迹,太棒了!”
G-36怀着激动的心情迅速架起了激光探头,上千摄氏度的高温气化了一切阻碍。多年以后,每当他面对这架挖掘设备时,都会想起这个难忘的瞬间——
巨大的青铜穹顶形如天空,布满了繁复瑰丽的花纹,无数齿轮遮掩在青铜板下,虽然岁月的力量令其染上了一层铜锈,但他还是能透过这层氧化物看到它当年金碧辉煌的模样。
“嘿,你看到了吗?这是一座用金属制造出来的城市,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G-36兴奋地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构造,大量的数据传回在星系外围开采矿产的舰队,详细的数据模型正一点儿一点儿地构建出来。
“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把岩壁掏空了,在岩石中雕刻出了一座城市的雏形,利用上方的岩浆湖熔化合金,再把它们灌进来进行冷却、加工。”
“那他们是怎么解决冷却不均导致的材料脆性问题的?还有要如何支撑城市的自重不至于令其产生形变?我们的工程学似乎都无法支持这样的纯金属构造,那些齿轮也不像是装饰品。”
“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去找找这个文明的活体,建立初步联系。”
“我倒是觉得不用找了,铜锈积了这么厚一层,估计是座废城。”
G-36打开了热成像,密密麻麻的暗红色细线连接着整座城市,“这些是……岩浆?他们把岩浆分流了,就像古代的水渠一样?”
缓缓流动的岩浆数万年如一日地流淌在黑曜石渠道中,通过精确计算,在万有引力的引导下为城市带来了光和热,与另一处地下湖中引来的水流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命脉。
G-36默默地行走在青铜巨城之中,被眼前的造物惊讶得说不出话。探测表明这些贯穿了城市的岩浆和水流并不会因无人使用而浪费,它们会被汇聚到另一处积蓄点。
这些还只是这座青铜城显露的冰山一角,G-36在工业区见到了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大高炉。出料口早已被凝固的金属堵住,时间在它的外表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印记,只有早已腐朽的绳索和损坏的滑轮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忙。
“主舰,这个高炉用的应该是双冷却系统,白天用水冷对付,晚上再用地表的寒风来冷却,对吧?”
“是啊,他们竟然还能想出这种方式冶炼金属,依靠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对抗效率上的低下。他们活得真不容易,很难想象建造這样的一座青铜城要耗费多少时间。”
“还有矿石的开采,运输所需的成本……这真是一个很有毅力的种族。”G-36发自内心地敬佩这个文明。
在青铜城的边缘地区,他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音叉。是的,它和音叉一模一样,只不过大了些,旁边残留的击打装置的痕迹也证明了它的作用。他拾起一根金属棒,敲响了这个古老的装置。时隔多年,清脆的声音再次回荡在死寂了数万年的青铜之城。
在音叉的回响中,主舰上的同伴发来了消息,“模型出来了,这座城市是个奇迹。”G-36滑开了终端,他发现城市中心隐藏了这个种族最伟大的成果。
他说对了,那些齿轮具有实际用途,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型机器。
城市的核心是一座巨型蒸汽机,一束束的蒸汽被众多装置通过管道压缩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再通过扇叶带动轴承产生动力,其能量之大足以带动整座城市。那些复杂至极的机械构造令人眼花缭乱,也让人不禁怀疑如此庞大而又精细的工程究竟是如何完成的。人类从未将蒸汽技术发展到这个地步。
“根据模型推测,这座城市曾经变动过,封住了所有对外通道。去挖开看看,那里应该能通往其他地方。”
内部结构密封完好,即使度过了无人维护的漫长岁月,这座青铜之城依旧可以正常运转。不过,G-36并不打算启动它,他有着更高效的手段。
当G-36打开隧道,堆积如山的骸骨堵住了他的去路,他仿佛来到了地狱。风呼啸着穿过带有银色斑点的尸骨,发出如同人呜咽般的声响。
“是战争吗?”同伴问。
“不,是天灾。”G-36回答。
距离人类发现这座——也是第一座外星遗迹已经过去了四十年。这四十年间,无数的太空考古学家与研究人员来到雅努斯,而G-36作为第一位发现外星文明的“无归者”,选择了留在雅努斯行星。
这些类人型智慧生命被正式命名为“雅努斯人”,不过学者们在非正式场合更愿意称他们为“矮人”。因为通过骸骨复原,雅努斯人只有平均1.2米的身高,四肢粗壮,牙齿还带有尚未完全进化的痕迹。眼睛与耳朵的比例较大,所以能接收到的音波频率范围比人类更广,样子很像古代地球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矮人。他们那些基于装饰花纹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也被人们破译,揭开了这个富有毅力的种族的神秘面纱。
今天是第一次系统性讲述雅努斯文明的发布会,也是纪念人类第一次发现外星文明的日子——
“总的来说,雅努斯行星的地质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时不时还会受到陨石撞击,自然资源极度匮乏,而雅努斯人受限于严苛的自然环境,他们的生态圈、工业基础等都是围绕着岩浆建立起來的。雅努斯人的祖先从地下湖中的微生物进化而来,相比于昼夜温差极大的地表,地下的环境相对更加稳定。但在这个星球上,整个地下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雅努斯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通过将岩浆河水分流,制造了大规模的宜居区,使得那些能够制造氧气、充当食物的隐花植物①大量生长,自此以后雅努斯人才得以发展壮大。四十万年前,雅努斯人进入了原始社会,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族长作为部落的最高领导者,决定氏族的未来。
“可惜个人的眼光终究是狭隘的,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宜居地带,战争爆发了,规模之大甚至一度令雅努斯人差点儿灭绝。不过,混乱的时代总能造就英雄。很快,一批激进的年轻人迸发出了革命的火花,他们在一处废弃的矿井中集会,在那里创造了历史,建立起了最初的议会共和制。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革命的火花最终烧遍星球。在这个世界上,统一是唯一的出路,尽管这些激进分子在漫长的岁月中变得逐渐保守,但在当时,他们为文明找到了出路。二十万年前,国家产生了,雅努斯人正式进入议会共和制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这也是雅努斯人的黄金时代,青铜巨城也是在这个时期制造出来的,首都的矿井甚至一度触及行星的心脏。然而,无节制的开采终于酿成恶果,最深处的矿井发生了意外,大量的金属蒸汽喷涌而出,瞬间杀死了一整队矿工。议会当机立断,决定封锁该矿洞,可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在地下是很难彻底封死一个方向的。
“金属蒸汽很快顺着其他缝隙渗透进来,摧毁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一处处矿井被迫封闭,一座座城市被迫抛弃,他们很快被逼到了绝境。之后,战争葬送了他们最后的希望。日益稀缺的资源导致人口急剧下降,毕竟有谁愿意把孩子带到这样一个没有未来的世界呢?只有隧道深处还有平民喃喃自语: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战争波及了整个世界,议会失去了往日的权威。最后的议员在会议大厅刻下了种族的遗言:我们度过了无数的灾难,最后却因过度谨慎亲手葬送了未来。
“仅有一小批雅努斯人躲入了深深的地下,在战争中幸存。节制的风潮开始盛行,昔日气势磅礴的巨型机械也被拆卸,生存教会了这个文明精打细算。可惜他们的人数太少了,在大约八万年前,这些幸存者也销声匿迹,雅努斯文明的最后一个分支就此消亡……”
发布会结束后,G-36在纪念大厅遇见了自己的老朋友,多年不见,他们都已步入中年。“你还真是位名副其实的‘无归者呀,真不打算走了吗?”
“不走了,我找到了值得付出一生的事业。”
两人在大厅中漫步,随着暮色降临,天色已经开始变暗了。乌云汇聚,一阵细雨落下,闪电打在远处的山上。半边天已经黑了,最初的那批星辰正从片片乌云后探出头来。气温降得很快,地面开始被冰层覆盖。河水已经被冻得结结实实,雨落下时就变成了坚硬的弹丸。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冻结了。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曾经的同伴开口问道:“雅努斯人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金属蒸汽吧?”
“不全是,金属蒸汽的确是一大危害,但真正毁灭他们的是他们自己,每一届的议员都比上一届更谨慎,整个文明的生死存亡就取决于他们的选择。他们迅速放弃了大量资源才导致了后面的资源危机,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他们已经尽力了,做出了最合逻辑的选择。他们光是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气氛有些低沉,人类现如今也是这个局面,精神上的匮乏与思想上的停滞令许多人类浑浑噩噩,虚无主义与悲观主义横行,整个文明岌岌可危。人类太过专注于物质世界的建设,忽略了对精神世界的安抚,科技飞跃带来的社会问题愈发明显,梦想与目标在现如今的社会早已失去立足之地,社会的变迁令人们手足无措。
失去人生方向和信仰的人们越来越多,他们因宇宙的空旷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无归者”计划说白了就是一个具有学术性质的赌博运动,一个个迷茫的人登上世代飞船,随机朝一个方向行驶,只为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他们永远在路上,永远不会归乡。那些在旅途中寻得意义的人会留下,为了那点儿活下去的意义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些悲观的“无归者”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曾经的同伴伸出手想安慰一下老友,可G-36留在这里的只是一个投影,他只能转移话题,“那青铜之城是怎么造出来的?”
G-36察觉了好友的意图,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至少不让悲观的情绪显露在表面上。“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十分困难,我只能说个大概。冷却问题是用通到地表的集气管解决的,黄昏时分,逐渐降温的空气令其冷却稳定,在此过程中承重的关键部位会用地表的冰水迅速淬火,这对时间有着极其精确的要求。支撑问题主要依靠岩壁分散压力,他们的力学很发达,所有应力点都特别加固,结构十分巧妙,每处设计都尽可能完美,兼顾稳定与美观。”
过了一会儿,他又突然补充道:“对了,青铜城内之所以安装蒸汽机,把它做成巨型机器,一部分是出于战争防御考虑,就像古代的城门,但更多的应该是为了防止岩浆渗入。我在一些岩浆池里发现了封闭的青铜城,里面被搬空了。未来如果岩浆减少,青铜城能重见天日,那他们还可以再次回去。随着城市周围的岩浆存储量不同,城市外部的岩石厚度也不一样。”
他们还聊了一些最近的情况,老朋友抱怨着自己指挥的新人有多么迟钝,G-36感叹着世事无常。他们的年纪都不小了,早已没了年轻时对宇宙万物的憧憬。随着时间推移,再热烈的心也会逐渐冷却,最后缓缓熄灭成死寂。
曾经打开文明遗迹的激光探头还在,只是型号早已不再流行,和G-36一样都是旧东西了。G-36见到它时苦涩地笑了一下,“我打开那座青铜之城的时候,还以为人类终于不再孤独了。”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黎明,窗外寒风依旧。
随着地表温度的上升,冰层开始松动。地下的火山变得活跃,一束白色的蒸汽从地表喷涌上来,遇冷凝华,随风飘荡,变成了夹杂星星的云彩。
在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出现时,关于雅努斯人的纪念仪式就会开始。大厅的中央竖立着一根巨型音叉的复制品,还有复原出来的击打装置。仪式开始后会敲响音叉,通过扩音设备传播到每一座青铜城,城中的那些老古董也会被同时敲响,这是纪念雅努斯人的挽歌。
音叉早已成为雅努斯人的文明标志,他们在发生地质运动后需要利用音叉重新定位,再次打通相连的隧道,外出的雅努斯人也会根据定时响起的音叉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在他们的文化中,音叉的形象象征着“希望”,音叉让他们在黑暗的地下有了前进的方向。
许许多多的虚拟影像在大厅集合,无数的眼睛在终端前等待。G-36戴上耳机扳动了机关,清脆的声音在大厅回荡,顺着设备向地下传播。恍惚间,G-36仿佛看到雅努斯人在古老的青铜城中铸造,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日夜不停,这个富有毅力的种族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一个机器人拿着终端向G-36示意,“先生,我们的声音捕捉收到了来自地幔的回响。”
所有人都愣住了,屏幕显示在深深的地下,有一个声音正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存在。
从高空向下看去,周围一片漆黑,基地灯火通明,就像是雅努斯睁开了过去的眼睛,随着人类跨过了数十万年的时光后,两大文明最终相会。
G-36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四十年前打开青铜之城的那个瞬间,他布满皱纹的手掌颤抖着拂过满是划痕的挖掘设备,感觉自己的心脏又涌出了激情的血液,一如当年。
“你看,我说过,生命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
窗外的风雪停了,在一片寂静之中,天亮了。
【责任编辑:临 染】
“生命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不得不说,整篇小说可以浓缩成这一句话,让本雪心生喜欢,反复阅读。要知道,当时的我在茫茫来稿中看得那叫一个昏昏欲睡,突然这篇小说让我眼前一亮,立刻回信。小作者用寥寥五千字创造出一个恢宏的外星文明遗址,构想建立在自洽的逻辑推理之上,想象丰富且颇有巧思,虽然多用陈述性语言让故事显得有点儿单薄,但是总体上瑕不掩瑜。特别是后半部分的还原,看似写外星文明,实际上何曾不是对人类文明的警示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结尾处的一个小反转让主题得到了升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小说的基调顿时从悲伤和缅怀过渡到了希望和热血——尽管虚无主义与悲观主义是前进路上无法避免的障碍,但只要不放弃,每一個文明终将会为自己找到出路。雅努斯人如是,我们亦如是。
①无花的植物总称为隐花植物。指无雌蕊和雄蕊分化,不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