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年轻化”提法不严谨

2024-05-07 03:33简宏妮
瞭望东方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发病率癌症

简宏妮

2024年1月23日,山西运城,医护人员在为盐湖区居民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图为医护人员为居民分析面部皮肤检测结果

近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的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早发型癌症病例数超过326万,发病率较1990年增加79.1%,病亡率较1990年增加27.7%。这一结论是否意味着癌症的发病率趋于年轻化?哪些癌症会“盯上”年轻人?早癌筛查又应当如何做?针对这些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瞭望东方周刊》日前专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

杜鹏

癌症检出率增加

《瞭望东方周刊》:近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全球范围内多种类型的早发型癌症(指确诊癌症时的年龄<50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专业角度如何理解这一结论?这是否意味着“癌症年轻化”?

杜鹏:“癌症年轻化”这一提法并不科学严谨。以前,人们没有疼痛、没有症状便不做检查;而今,随着体检的普及,年轻人也越来越重视健康,癌症的检出率看起来就增加了。以肺癌为例,以往可能某些患者30岁或者40岁,肺部有一个小的肿瘤或微小的病灶,但是因为没做体检就没被发现,过了几年它慢慢长大,出现症状了,患者才到医院去检查,诊断出来是肺癌,这是过去比较普遍的就诊过程。近年来,呼吸道感染增多,做肺部CT的概率多了,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大批肺结节患者,也筛出一部分年轻的肺癌患者,这个结果并不能证明“肺癌年轻化了”。当然,现在社会生活压力比较大,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会造成一些肿瘤的发病率增加。每一种肿瘤都有其流行病学特点,大多数癌症都是从40-50岁以后发病率才逐渐升高的。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肿瘤是一种“老年病”。从肿瘤的形成机制来看,它是内因和外因结合导致的结果。内因就是人体都有一些致癌基因,这些基因在通常情况下不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受到外界环境致癌因素刺激后,这些基因才开始发病。同时,这些致癌基因的易感性不一样,发病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易感性很强,它可能只需要很少的、短期的刺激,那么可能年轻时就会发病;有些可能需要很漫长的刺激,因此到一定年龄才会发病。

《瞭望东方周刊》:上述文章同时指出,在早发型癌症中,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增幅最大。目前,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状况如何?需要给大家哪些预警?

杜鹏:消化道肿瘤包括几个重要的器官:食道、肝脏、结肠、直肠等等。一般意义上,消化道肿瘤指的是胃癌和肠癌。

虽然都是消化道肿瘤,但两者发病特点不一样。胃癌和饮食结构有关,如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引发胃癌。在我国,胃癌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白酒腌制食物的摄入都有关系。因此從预防角度,推荐做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就需要做抗感染治疗;感觉胃部不适,就要做胃镜检查,同时减少、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和刺激性食物。

肠癌属于“富贵病”,高代谢的饮食容易引发肠癌。例如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就是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从预防角度,主要是饮食方面调整,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同时定期做肠镜检查。

另外,一些遗传的基因问题也容易导致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增高,如林奇综合征(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大肠癌),出现相关指征的需要格外注意做基因方面的检查。

年轻人要警惕这些癌

《瞭望东方周刊》:不同肿瘤发病的年龄是否有一定规律性?哪些癌症是年轻人需要格外注意的?

杜鹏:整体而言,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肿瘤的发病率存在一些规律。比如,20岁左右或者20岁以前,白血病、骨肿瘤、男性的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要高一些;20岁到40岁,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发生率比较高;四五十岁以后,胃肠道肿瘤、肺癌、宫颈癌、食道癌等肿瘤的发生率较高。

年轻人需要格外关注的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尤其是急性血液系统疾病;骨科肿瘤,如骨肉瘤等,在年轻人骨骼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骨科肿瘤高发;男性的睾丸肿瘤和女性的卵巢肿瘤,都是生育高峰阶段高发的肿瘤。

要注意的是,这几类肿瘤在年轻人中比较常见,是由肿瘤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发病周期集中在青年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增加了。

《瞭望东方周刊》:国家癌症中心数据表明,扣除人口老龄化影响,大多数癌症发病并没有呈现年轻化趋势,但个别癌症,如前列腺癌发病年龄分布正逐渐趋向于年轻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应当如何预防前列腺癌?

杜鹏: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并且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患有前列腺癌已经是中晚期了。此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能采取的治疗手段也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67%。

根据大数据统计,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逐渐年轻化,以往我们认为50岁以后才要注意,现在从40岁开始就不能掉以轻心。前列腺癌发病年轻化,这意味着哪怕还是四五十来岁的“老小伙子”,也需要严肃对待这件事。

不良的饮食偏好很大程度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例如,长期高油脂、高盐的“重口味”饮食习惯,加上抽烟、酗酒、熬夜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促使前列腺癌病变的概率骤增。人体Y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基因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相关联,如果某男性的直系血亲(如父亲、爷爷等)里有前列腺癌的病例,那么他自己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比常人高一倍不止。

早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治愈率高达99.4%,几乎可以说人人能痊愈。而一旦拖延、让肿瘤发展到中晚期,这一数据将骤降。

当然,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作息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风险。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趁病灶还未发展严重就将其根治以绝后患。一般早期检查是直肠指检和PSA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这两种检测方式方便快捷、准确性高,费用也便宜,加起来不到150元。

《瞭望东方周刊》:泌尿外科还有哪些肿瘤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杜鹏:除了前列腺癌,泌尿系统肿瘤还应该关注的是肾癌和膀胱癌。前者和代谢有很大关系,后者和外界环境(如烟草、化学物质等)刺激关系密切。膀胱癌早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出血(即尿血),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肿瘤早期都会出血,但因为实质器官的肿瘤,如脑瘤、肺肿瘤、肝肿瘤等,在出血之后没有一个自然的腔道往外排,因此主要局限在肿瘤内部。而膀胱因为有膀胱黏膜,一旦出血,血液便随之进入尿液中,日常就更容易发现。因此,一旦发现尿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风险。

2021年11月24 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某病房,即将出院的沈建群(左)向护士了解出院手续(李贺/ 摄)

重视早癌筛查

《瞭望东方周刊》:什么是早癌筛查?针对癌症的防治,北京抗癌协会主要做哪些工作?

杜鹏:简单来说,早癌筛查就是早期发现肿瘤,并让肿瘤在能够治愈的阶段有机会得到有效治疗。早癌筛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让老百姓了解到肿瘤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同时避免肿瘤高危因素并避免肿瘤的发生。

北京抗癌协会的工作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第一,通过抗癌协会的专家,向公众传达肿瘤的科普意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第二,出台一些行业标准。例如,出台一些早癌筛查指南和共识,并组织体检机构和早癌筛查机构学习和遵循,推进行业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肿瘤有个世界公认的“二八定律”,即80%的肿瘤发现已是晚期,治愈率只有20%;20%发现在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对每个人而言,提高健康管理意识,管控患癌风险,预防肿瘤,这些工作应当如何做?

杜鹏:肿瘤的预防一共分三级。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通过戒烟戒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注射疫苗(比如HPV疫苗、乙肝疫苗)等手段,避免肿瘤的发生。二级预防:早诊早治。通过一些医疗手段早期发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治愈可能性。三级预防:康复治疗。通过医疗手段延长患者的寿命,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等。

一级预防侧重患癌前的常态化预防,三级预防则侧重患癌后,相比之下,对于有潜在患癌风险的人群,二级预防对于降低癌症发病率、减轻患癌负担更为重要。

《瞭望东方周刊》:针对体检,在日常的健康体检之外,如何有针对性地做肿瘤的筛查?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杜鹏:普通的健康体检能查出一部分的肿瘤,但查出的比例比较低。以消化道肿瘤为例,普通的便潜血试验对肿瘤的检出率大约是30%,而胃肠镜能达到90%。

关于肿瘤筛查,我们希望未来有一种很简单通用的方法,比如说就抽一管血,能够把所有的肿瘤都筛查出来,这是一个终极目标,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目前针对不同的器官,检查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针对肺癌,最好的检查手段就是肺部CT,胃肠道肿瘤的检查手段就是胃肠镜。但如果每个人都做早癌筛查,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不科学。所以,我们总的原则是建议有高危风险的人群做早癌筛查。

首先,一个最普适的高危因素就是年龄,80%的肿瘤都是在50岁以后发病率增加的,因此只要过了50岁,都应该做一次早癌筛查。其次,针对不同疾病的危险因素,要有针对性地做早癌筛查,比如家族有肿瘤的遗传病史需要去做相应的专项筛查,乙肝患者需要做肝癌筛查,HPV阳性的患者应该重视宫颈癌筛查。只要有一条高危因素,就应该寻求专业的医生来做判断。

80% 的肿瘤都是在50 岁以后发病率增加的,因此只要过了50岁,都应该做一次早癌筛查。

可防可治,拥抱新技术

《瞭望东方周刊》:以往我们谈到癌症,难免会“谈癌色变”,认为它是治愈率极低、病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可防可治的概率在大大增加。对于癌症防治的未来,你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杜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60%-7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发生或者治愈的。从这个角度分析,癌症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

目前,当务之急是增强民众的防癌意识,同时让医务工作者成为防癌控癌的第一道关口。与其担心癌症的发生,不如积极做好预防。我国的早癌篩查,应该从社区开始,借由社区医生的力量,将实施工作具体落实到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大型、专科医疗机构提供学术支持,是标准的制定者和概念的推广者。而专业的体检机构可作为早癌筛查的实施者。作为肿瘤筛查和早癌筛查的协会,应积极推进早癌筛查的概念和标准,体检机构则需要主动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南。民众需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健康意识,主动做早癌筛查。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逐渐转变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癌症防治强调关口前移、重在预防。截至2022年,我国癌症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已经达到55%以上。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预防,癌症治疗也非常重要,近年来癌症的治疗手段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分别应该如何拥抱这些新变化?

杜鹏: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手段越发精准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外科。从目前来看,80%的肿瘤如早期发现,可通过外科手术或者放疗来治愈。医疗设备和手段都在朝着更精准化的方向进步,针对肿瘤治疗,尽可能通过一些微创精准手术切除肿瘤,避免损伤正常器官和组织,保留正常器官组织的功能,同时又能达到肿瘤治愈的目的。例如,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机器人辅助,让手术更细致,患者恢复更快,病灶切除更精准彻底。

其次是内科。在进行化疗、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使用时更精准,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攻击作用。比如,我们检测到肿瘤细胞上某一种具有特有表达的物质,可以通过探测器并结合药物针对地攻击,这是未来肿瘤内科治疗的一个方向。

肿瘤治疗精准的前提是对疾病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和更清晰的认识,找到每一种肿瘤的特点。相较其他行业,医疗行业几乎没有试错机会。对于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如果现有的认知解决不了,可尝试临床实验,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实验。我们国家的所有临床实验都是通过伦理允许的,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基于此,对患者来说,不用担心临床实验的安全性或者其他问题。临床实验做得越多,我们的创新也会越多。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发病率癌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关注前列腺癌
认识前列腺癌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