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研训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5-07 04:32
辽宁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沈阳市教研教育

王 军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近年来,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教研院”)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赋能提质,以培训促进队伍专业化成长,以数字化助推教育发展新动能,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决策部署,发挥研训工作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服务、支撑与引领作用。

一、坚持科研先导

(一)强化决策咨询服务

教研院通过建立健全项目立项、研究论证、成果转化与报送等工作机制,不断拓宽决策咨询服务的方式和范围。围绕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每年开展重点项目攻关,先后形成《关于推进沈阳教育事业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市调研报告》《关于开展我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遴选工作的建议》等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100 余篇。特别是围绕落实“双减”政策,以及沈阳“幸福教育”、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先后牵头研制《沈阳市党建引领“双减”试点工作推进“幸福教育”建设实施方案》《沈阳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试点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40余个,为行政管理提供专业化决策服务。

(二)建立信息搜集分析机制

教研院每年搜集教育部、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等有关教育领域政策信息千余条,形成《教育决策参考》40余份。实时搜集沈阳教育信息,建立问题预警机制,基于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探寻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沈阳教育舆情日报》《沈阳教育舆情月报》《沈阳教育年度分析报告》《教育舆情专报》等为载体,为行政部门了解、解决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加强教育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完善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发挥好教育数据服务行政决策的作用。

(三)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教研院通过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科研管理体系,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常态化管理。先后出台了《沈阳市教育科研人员专业标准》《沈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沈阳市基础教育专项课题评审标准》《沈阳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构建了科学、严谨、高效的教育科研治理体系。教研院每年市级规划课题立项近600 个,基础教育小课题立项近800 个;通过实施教育科研“十百千”工程,积极推进沈阳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课题“‘十百千’工程牵动市域教育科研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展示。

二、坚持教研赋能提质

教研院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以学科(领域)工作站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市级教研新体系,引领和推动市域教研系统围绕“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主要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实施项目牵动,统筹做强学科教研、做优综合教研、做精项目教研,倡导协同教研、网络教研、实证教研和数字教研新样态,着力服务和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学前教育“乐童提质”专项行动

教研院以五星、四星级幼儿园为龙头,组建教研联盟、联盟组长、联盟实验园,构建市、区、园三位一体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加强幼小双向科学衔接,精选与手拉手结对子,研制幼儿园入学准备课程、小学入学适应课程,探索“1+1”幼小衔接新模式,该模式荣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落实推广安吉游戏精神,定期开展安吉游戏培训会、交流会,出版《沈阳市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集》,沈阳市浑南区成为国家级安吉游戏推广试验区。

(二)实施义务教育“筑基提质”专项行动

教研院打造“4321”义务教育教研体系。“4”即市、区、筑基学科带头人、教师4 级教研层级;“3”即市级学科工作站教研团队、筑基学科带头人、青年新秀教师3 支队伍;“2”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素质2 个教研目标;“1”即促进沈阳市义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教研院先后实施了“两聚一落”主题巡研、筑基学科带头人培训、命题能力实操演练等项目,有效提升了教研工作质量。

(三)实施普通高中“引航提质”专项行动

一是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监测效能。教研院每年开展4 次质量监测,按照“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综合分析,准确了解区域、学校、学科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考前有信度的成绩参照。

二是推进分层精准备考。教研院围绕高考综合改革、命题趋势、教学管理等,面向校长开展交流活动;围绕试题分析、教学展示、备考经验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专题指导;通过高考讲师团和“微笑高考”心理服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四)实施体育、艺术“双增提质”专项行动

为切实加强沈阳市未成年人“三个健康”教育,沈阳市实施体育、艺术“双增提质”行动。“双增”即“增量、增质”。“增量”是指增加学生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的时间与效果,通过建立市区校三级体育、美育赛事活动常规机制,形成“人人有项目,校校有队伍,月月有赛事,区区有品牌”的良好态势。“增质”是指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积极落实基于结构化大单元“领会教学+课堂联赛”体育教学模式,推进“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美育教学模式。

(五)实施课程教学“融推提质”专项行动

一是聚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拓展研究领域向综合化迈进。沈阳市的思政一体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已经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和研究框架。其中,“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习语’育人的实践成果”荣获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课堂创新成果奖,并荣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教研院以突破学科学段边界为抓手,大力推进跨学科综合性主题学习的研究。二是通过研制课后服务个性化课程支持系统、建设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学科教学一体化资源库等工作,主动对接沈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六)实施教育评价“监测提质”专项行动

教研院启动“三个健康”监测,印发《沈阳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试行)》,监测对象覆盖全市13个区县(市)的619 所中小学校,有效推进了学校全面育人,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沈阳市积极推进监测模式创新,以题库建设为支撑,采用市里提供工具、区县(市)自愿参加的办法,达到降风险、降成本、强专业、强服务、提水平、提质量的工作目标。

三、坚持精准培训

(一)统筹设计项目,分层分类管理

教研院的培训项目设计实现全领域、全覆盖,既向薄弱领域倾斜,又关注领军团队建设;既开展全员通识培训,又实施学科专题培训,并实行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践的三级管理模式。按照“十四五”规划,目前沈阳市已完成教研、科研、培训、评价等人员的市级培训,还重点加强了对乡村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做好托底扶持。

(二)积极培植领军团队,拓展辐射示范作用

教研院实施名师、首席、名优教师工作室建设,开展主持人能力提升培训。近两年,工作室相关人员主编、参编著作21部,发表期刊论文66篇,编写教材20 本;25 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45 人获得市级荣誉称号;获评国家级优质课12节,省级优质课49节,市级优质课58节,充分发挥领军团队的引领作用。

(三)坚持名优校长引领,打造队伍“雁阵”样态

沈阳市设立名优校长工作坊,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以53 个名优校长工作坊主持人为引领,以471 位成员校长为发展“雁群”,全面探索以“双维四机五驱动”构建高质量校长教师队伍“雁阵”发展生态场;加大乡村校长队伍专业成长培训力度,实施“集中研训—跟岗学习—区域交流—行动研究—论坛展示”的“五段式”乡村校长托底工程,先后开展乡村德育校长、乡村教学校长、乡村正职新校长等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校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坚持数字助力

(一)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保障

沈阳市升级教育城域网,网出口带宽由4.1G 增加至25G,二级站由19 个增加至21 个,接入点由704个增加至809 个,光缆线路总里程由2000 公里增加至2100公里。

(二)升级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枢纽,并迭代升级为“沈阳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风格统一、认证统一、内容安全体系统一”,沈阳市的师生可持“智教中国通行证”获取国家教育教学资源,打造了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沈阳模式”,为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学习、智慧阅读等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强化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目前,沈阳教科研与信息化部门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合作共赢机制,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支撑的教科研升级和教科研路径的优化。沈阳市先后打造并实施了以教研平台专区和在线巡研为主的“教研员在线教研”,以“名师在线”公益活动为龙头的“名师在线指导”“名优教师在线云课”服务教师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习的“三好专递”等项目,信息化助力教科研发展已从深度融合向智能精准迈进。

下一步,沈阳市基础教育研训工作将瞄定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持续升级研训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新技术融合,进一步提升“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沈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沈阳市教研教育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