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区精神 守护革命之“根”

2024-05-06 11:14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谱系根据地老区

武凤珠

“不完全统计,有38次之多,而且走一路、看一路、讲一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几乎遍布每一个有革命老区的省份,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循着总书记的脚步,对总书记到访革命老区的次数作了统计。

圖为革命老区山东省东阿县。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将革命老区比作“根”,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支树平看来,不忘革命老区这个“根”,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共产党人的良心。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支树平说,党在革命老区播撒了火种、保留了火苗、壮大了力量,这一片片红色热土也就成为革命的“摇篮”、新中国的“摇篮”,我们必须把这些“圣地”、这个“根”关爱好、守护好!

老区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主干流”

记者:传承弘扬老区精神,是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自1990年7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以来,数十年持续坚守的一项核心工作。您认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老区精神居于怎样的重要地位?相比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其他发源于革命根据地的精神,老区精神又具有怎样的独特价值?

支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老区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段华章。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源”,老区精神是“流”,而且是一段“主干流”。

在老区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各个革命根据地精神的凝结;在对老区精神的继承发展中,又有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百余年党史上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典型体现。这些伟大精神勾勒出百年大党枝繁叶茂的勃勃雄姿。

老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有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当今时代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老区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的时代精神,包括一些地区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特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怀着深厚的感情关心老区建设、关爱老区人民,他关于老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括对老区精神的丰富生动阐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革命老区历史地位、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对老区工作、老区精神的深谋远虑,对弘扬老区精神、促进老区发展的重要要求。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上一届会长王健将军的带领下,加大对老区精神的研究力度,将老区精神概括为: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这一概括全面准确,为我们持续深入做好老区精神的宣传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应如何进一步守护好、研究好、弘扬好老区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老区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和应尽的职责。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

记者: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遍布全国28个省份的1599个县(市、区)。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些地区生动譬喻为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革命老区“根”的内涵与意义?

支树平: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比喻成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有着十分深刻的意蕴。我们认为,革命老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就因为她是组织生存之地、事业发展之地、精神培育之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有了根据地,党和军队就有了组织生存之地。

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后,党在全国12个省份的130多个县(市、区)组织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当时,由于没有可以凭依的大本营,起义部队只能不停地转移、撤退,乃至溃散。比如,南昌起义的部分骨干就在周恩来同志的带领下退至海陆丰地区,后来又转移至香港。

面对这一被动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率先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革命根据地像星星之火,在很多地区得以蓬勃发展。在白区战斗的部分党员和革命群众,包括在上海的临时党中央都纷纷迁入根据地。

实践证明,有了革命根据地,党和军队的各级组织就有了立足之地,进行人民战争就有了战略基地,中国革命就能够以此为坚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取得最终胜利。可以说,建立革命根据地成为关乎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兴衰成败的关键一着。

第二,有了根据地,党和军队就有了事业发展之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革命队伍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当地群众动员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和恢复党组织,成立苏维埃政府,组建工农武装,成立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和维护根据地内的社会秩序,发展根据地的民主政治、经济财政、司法政法、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开展外交、军事、劳动、内务等各项事务。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党和军队各项事业的建立发展,也为党掌握政权后的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早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就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成功经验。

第三,有了根据地,党和军队就有了精神培育之地。

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要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是需要一些精神伟力作支撑的。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区军民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锤炼意志品质,在险与恶的困境中坚定信念决心,孕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其中以革命老区地名命名的,就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等。这些伟大革命精神,丰满而厚重,庄严而博大,生动而鲜活,对于鼓舞和激励根据地军民战胜一个个强敌、取得一次次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革命老区是淬炼革命精神的大“熔炉”、培育革命精神的大“学校”,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谱系根据地老区
神族谱系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