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研究

2024-05-06 16:23靖麦玲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升级实训物流

文/靖麦玲

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物流企业也持续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小微企业将“上云用数赋智”,物流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智慧立体仓储设施的运营管理,智慧物流装备的推广使用,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现代物流行业的数字化需求和新版职业教育标准贯彻实施,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数字化升级遇到的瓶颈问题,并试图找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可行路径。教育部2021年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2年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标志着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的新版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已开发完成。职业院校如何将新目录新标准贯彻落实,如何创造性与自身学院优势、专业特色相结合,实现专业特色化发展和数字化升级,是所有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紧迫性

(一)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指出现代物流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需要提高现代物流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扩大内需提升价值链需要发挥现代物流畅通经济循环作用,统筹国内国际打造供应链需要强化现代物流战略支撑引领能力。全球供应链竞争格局下,呼啸而至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要求加快现代物流技术创新与业态升级,以实现物流产业与各个行业发展的协调和匹配。现代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和业态升级,亟需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字化升级,培养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物流人才。(二)物流企业升级发展的需要。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专业性低、同质化竞争、重建设轻运营、重设备轻技术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整合和平台组织能力缺乏,数字化赋能物流的应用融合不够,促进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的带动效应不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和协同性不高等问题。现代物流业必须进行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的升级,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以匹配和协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高素质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将会是现代物流业升级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三)就业从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云平台、云服务的持续普及,物流从业人员在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要求将不断提高。物流智慧化改造,智慧物流枢纽、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园区、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成,自动化、无人化、智慧化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对物流业务现场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网络化升级,网络货运、共享物流、无人配送、智慧航运等新业态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数字经济技术素养、供应链思维、战略统筹能力、国际化视野等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条件。当前物流从业人员服务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不强,低端服务供给过剩、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新版职业目录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即精操作、懂运营、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具有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成长型物流人才。通过专业数字化升级锚定现场管理等技术工作岗位,有效克服物流现有从业人员面临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通过对物流作业现场物料和设备的管控,对上下游物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实现物流业务的提质增效降本。

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困难和瓶颈

(一)专业建设资金和实训实践场地瓶颈。现代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引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实际建设或仿真智慧物流枢纽、港口、园区、仓储基地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采购无人机、智能穿戴等自动化、无人化、智慧化物流技术装备,模拟网络货运、无人配送、智慧航运等新业态实际。上述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动辄需要千万元以上的资金和万平以上的场地面积,超出了大多数职业院校针对一个专业或专业群建设的能力供给。专业建设资金和实训实践场地瓶颈成为限制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第一道桎梏。(二)真实项目和业务资源瓶颈。高校调研中,不少学校表示物流管理类的实训设备投资通常4~5年为一个周期,上海等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也有耗资1500万建设数字化物流实训场地的案例,但是在后续运营中,因为缺乏真实项目和业务资源,导致实训场地利用率低,更多用于流程展示和交流参观。实训室有的针对技能证书考评匹配设备,有的针对物流技能竞赛匹配设备,真正依托工商物流融合需求的设备和软件极少,即使有外部的企业项目和业务资源引进,也很难在现有实训设施设备基础上开展。(三)教学实施和项目管理人员瓶颈。现有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学科结构一般包括物流、贸易、营销、财会等专业,涉及电子电器、传感技术、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教师极少。而现代物流管理涉及与工业企业内部融合、与商业企业上下游衔接的操作和管理时,需要的都是复合型人才。因为这类复合型教学实施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缺乏,目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施和教学项目管理大多内容泛化,不匹配具体行业细分领域,传授的都是通用的管理理念、操作注意事项,讲解的都是物流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远远不足以支撑企业现行的业务操作和管理要求。

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可行路径

现代物流管理新版专业简介展现了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职业面向增加了物流数据分析岗位,能力要求拓展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绩效评价和改进的能力,课程体系升级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基础、数字化物流商业运营、数字化供应链运营等专业基础课程,增列了智慧仓储等实习场景,为专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目标引领。(一)院校专业特色定位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方向性问题。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管理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随着物流行业专业领域的不断细分,各高校应更加重视本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特色的培育,有针对性地对接商贸零售物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快递物流、国际物流等行业龙头企业,深挖细分行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数字化发展趋势,反馈科技创新对物流细分行业的深刻影响,提高专业数字化升级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深耕细作。(二)产教融合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弥合专业和产业的鸿沟,依托产教融合进行深入有效的实践探索,边开发边实践边总结,推动专业迭代升级和数字化赋能,形成具有数字经济普适性、专业特色优势性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门办学,以京东等物流头部企业合作数字化产业学院、数字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数字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形式,强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业务流程对接。引入行业企业的真实职业场景和工作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智慧仓配运营、智慧运输运营、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国际货运代理、项目运营、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的项目化实施和考评。引入产业专家、业务骨干,通过校企双专业带头人联手把握行业发展,带领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去接触研究一线场景,追踪行业细分,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筛选、提炼、总结归纳准确的岗位群技术技能,利用智能学习平台或虚拟仿真的形式将这些最新的技术技能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岗位细分领域自主选择企业导师。企业导师通过在线交流辅导、入校解答、举办专题报告、运营工作室等不同形式,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设置进企业导师的项目教学内容。通过对真实项目的观摩、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从学生到学徒到员工的培养进阶。(三)物流科技教育型企业的资源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高效法宝。随着物流产业的技术迭代,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物流科技教育型企业,比如中诺思、络捷斯特、百蝶、易木等企业在物流实验实训室的搭建、专业和行业技能大赛设计、系统模拟仿真、供应链建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行业运营数据、业务流程架构、产教融合实践等,从而在硬件、软件、课程、产业端的优秀实践案例等诸多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大有裨益的补充。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引入科技教育型企业外部资源,通过校内教学团队的资源整合,转化为自身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这样比教师个人或教学团队开发课程要更加高效。(四)提高物流教学团队数字经济素养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的重点难点。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在数字经济的底座上,物流行业衍生了数字仓储、数字配送、数字园区等多类业务应用场景。把握物流产业新需求,物流教学团队需要调研、梳理物流产业数字化岗位和岗位数字化要求,将数字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糅合进各个物流环节,将物流模块课程升级成智慧物流、数字化供应链运营等综合性宽内涵的平台课程,以培养学生数字经济素养,提升数字化操作和管理能力。提高物流教学团队数字经济素养是专业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环节。教师在企业实践、进修学习时,必须将数字经济素养的提升作为关键内容和必要环节。

猜你喜欢
升级实训物流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回暖与升级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