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销社为农服务改革推动乡村振兴

2024-05-06 16:23夏琰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供销社助力农业

文/夏琰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供销社作为重要的为农服务组织,在振兴乡村经济,助力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将从供销社发展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供销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农村地区发展贡献力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稳步发展是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稳步发展的基础。二十大指出,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与活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综合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发展。

一、供销社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

首先,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建设。供销社与全国各地农村基层的供销单位,农民合作社及各类服务网点合作,搭建农民合作经营体系,建设产品运营中心,力争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渠道。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助力三农发展。其次,推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供销社为农服务密切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发展需求,参与助力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采取“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对土地耕种管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同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农村居民改善生活环境,力争城乡同步发展。

二、供销社为农服务问题分析

1.供销社自身组织机制建设不足。供销社组织结构不合理。县级合作社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管理办法传统,业务发展受限;供销合作社企业改革存在误区,部分资产变卖,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供销社企业民营化,导致供销社业务萎缩,经营范围缩小。2.基层组织活力不足。基层供销社占比较大,多为市场化经营企业,资产多为老旧破损不良资产占比较大,导致供销社再融资困难,制约供销社改革发展;基层供销社多为农民合作社,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缺乏竞争优势,经营灵活性差,发展压力大;基层社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较少能为农服务给予创新性建议及帮助。3.专业人才不足。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大量在职人员流失,导致基层社人手不足,缺乏专业力量,制约供销社为农服务;企业宣传不到位,年轻人对供销社认知不足,不愿参与供销社服务体系当中。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提升措施

1.推进自身组织创新改革力度。首先,以供销社企业集团为依托,融合社内优质资源,打造各级功效合作企业疾患,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主营业务能力、辐射带动力。其次,健全体制,创新工作方式。推行市场化薪酬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企业发展内动力。2.提升供销社基层组织影响力。首先,各级政府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在农产开展供销社为农服务宗旨宣传,提高自身知名度与影响力。其次,积极开展农村农业专项培训,加强对地方农产品特色种植技术推广,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其次,深入挖掘供销社文化内涵,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为农服务,传承供销社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提升为农服务精神内涵。3.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能力。首先,整合企业资源将农产品交易信息、生产信息、物流信息、农资供应信息、农业供应链金融等重要资源整合到供销社供应链体系当中。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发展,推动乡村物流体系,保障农产品供应,推动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能力提升。其次,拓展农业托管服务。协调土地流转,将无人耕种的土地实现土地托管;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提供代耕、代种等特色服务;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助力农村特色旅游发展;参与乡村企业改革助力乡镇特色企业发展。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在业务学习、人才晋升、人才管理等人才的管理、选拔、晋升。其次,拓展人才引入渠道,与高校建立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再者,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吸引青年加入。

四、总结

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供销社秉持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建设美丽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供销社助力农业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助力成功七件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