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绿色经济下阜阳水路运输经济历史发展与优势探析

2024-05-06 16:23钱丙占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阜阳水运航道

文/钱丙占

“水运具有运载量大、消耗少、成本低的优势。”[茆晓君.内河水运研究之历史回顾与评析[J].世界海运,2012,35(10):52-55.]本质上水运因借助河流的自然力量,突破了长途运输过程中人力、畜力的体能局限,具有运输的优越性,能产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业化发展迅速,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长此以往,会对生态构成极大的威胁。可持续发展是国家贯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挥水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水运经济,对促进当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阜阳水路运输的历史优越性

1.优越的地理位置。阜阳港作为省内八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具有先天的水运优势条件。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的西北部。北部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南部与江淮丘岗区隔淮河相望,全境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主要自然河道从西往东依次有谷河、润河、泉河、颍河、西淝河、茨河、澥河、包河等,水域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这些河道大都源于黄河南岸平原,属原雨坡型河道。阜阳市作为中部地区承担水路运输的重要地区之一,优势条件在于一是河流资源丰富,四通八达,呈倒“不”型分布。阜阳市市内现有大小河流共10条,总里程691.06公里,其中通航里程560公里,约占全省航道里程的10%,淮河、沙颍河、泉河、茨淮新河、洪河、茨河等6条通航河流,形成了几大河流之间互相联通的水运体系,其中淮河和沙颍河航道被列为全省“两干三支”航道网的“一干一支”。二是港口较多,运输量大,按行政区域划分共有阜阳、颍上、界首、太和、临泉、阜南这6个港区,包括22个作业区,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57个,港区岸线长度4.557公里,年吞吐量达1020万吨。综上,阜阳地区河流资源众多,有较好的通航条件,还有重要的港口支持,因此,内河水运发展呈较好的趋势。2.人工运河的发展。历史上,春秋时期楚灵王开挖人工运河——通商渠,自淮而北转向西,后又折回北。宋史二四九王溥传:“州境旧有通商渠,距淮三百里,岁久湮塞,(父)柞疏导之,逐通舟楫,郡无水患。”[辞源(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1155.]可见,运河的开凿对于治理水患、水灾有重要作用。五代时颍州刺史王祚将通商渠更名为“清河”,舟楫复通南境无水患。至元和十一年十二月,唐廷又置淮、颍水运,疏凿寿州至郾城的运河水道,“扬子等诸院米,自淮阴溯流,至寿州西四十里入颍口,又溯流至颍州沈丘界,五百里至于陈州项城,又溯流五百里,入于溵河,又三百里输于郾城。”[刘昫等.《旧唐书》卷15《宪宗下》,458.]通过淮颍水道,扬州等地的税米即可迅速运到战争前线的唐军营帐,支援前线。然而靖康之变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清河也日渐湮塞。清朝康熙后始称中清河,延续至今,如今纵贯阜阳城区南部,北起南城河,牵手中清河游园,经阜阳城南新区、颍州区王店镇、阜南县焦陂镇、颍上县南照镇,一路向东南流入淮河,全长约有60公里,现今成为重要的景观河。综上,历史上颍州地区人工运河的开凿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患问题,还对于当地以及周边城镇的繁荣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给现代阜阳地区的水路运输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基础。

二、对低碳经济下阜阳水运经济发展的建议

当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倡低碳经济,采用水路运输较其他运输方式更具优势。在水路运输发展过程中,应以低碳经济为基础,优化现代交通运输体系,进而为现代社会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环境。1.创新水运管理模式。在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中,水路运输发展更为迅速,水路运输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借助全新管理方式,管理好水路运输各项工作。因此,作为水运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创新以往财务管理方式,并综合水路运输各项工作数据,对水路运输工作加以优化,改变以往的水路运输方式。其次,作为水运管理工作者,应结合财务部门提供的精准数据,制定适合水运企业的发展之策。与此同时,水运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做好水路运输的优化工作,结合水路运输具体环境,联合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进一步提升水运效率和水运经济。2.优化水运船队结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内河和海上运输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水路运输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之利,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结合货物运输需求,对水运企业内部船只结构进行调整。根据水路运输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未来水路运输发展趋势加以分析。但这一工作也需要得到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支持,作为财务人员应结合时代发展,结合水运企业发展需求,主动学习,参与企业培训,进而掌握水运企业的发展变化。在水运结构优化工作完成中、完成后应有效检查水运工作成效,对财务工作进行评价,明确水运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水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经济风险加以分析,提出具体的优化之策、科学之策。3.推进水运结构调整。首先,提高水路运输组织建设,水运绿色发展应提高对船闸调度统筹协调管理,促进支流水库和枢纽水库联合调度机制完善,提高船舶通航效率,有效推动绿色发展新通道。建立铁水中转、公水联运等多种联运机制,推进江海联运、干支直达等发展新模式。其次,提高大宗货物转运能力。港口建设应侧重于铁路运输的衔接,提高铁路技术运量,促进煤炭、矿石等货物转运能力,加强与物流园、城市的衔接,使货物通过管道、封闭管廊等实现水路运输,缓解公路货运量,推动沿江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对沿海和内河港口联运型枢纽建设,加强与铁路运输对接,推动集装箱类货物实现铁路与水路联合运输,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4.全面建设绿色港口。加快打造绿色航道,积极推广绿色船舶,持续提升水运交通绿色治理能力。在建设绿色港口方面,从根源上推进港口污染的深度治理,改造航道沿岸码头,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迟滞能力,借助生态净化等措施,加快对控制粉尘污染技术的研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对港口大气污染治理能力。提高港口对船舶污染物的衔接,不断开发建设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实现分类接收,对于化学品污染物建立洗舱站。加强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与应用,加快对各港口设施改造,用好近五年的政府对港口岸电的中央预算,提高对港口泊位岸电覆盖率,促进日常运营、维护、检查等相关制度的完善,对现有船舶实施改造,实现互联网、5G技术的覆盖,提高航道沿线岸电应用效率和质量。绿色航道方面,应在航道建设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环节应侧重对水生物保护,注重绿色生态航道建设。打造高水平绿色水上服务区和锚地,加大对水上服务区的建设,加强岸电设施建设,待闸锚地新能源改造等。加大对新能源研发和应用,促进船舶过闸效率,为了加强对岸电设施使用效率,应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对岸电价颁布优惠政策,打造对船舶应急、污染物接收、岸电等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水路运输绿色航道治理水平。加强数字航道、智能航道运用,提高船舶配载的科学性,利用自然水深和选择最佳航线,以有效减少船舶能耗与污染排放。航道治理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利用生态护坡、人工鱼礁等施工工艺,有效避免对航道影响过大而破坏生态环境。应积极向港口企业宣传污染防范举措,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岸线,向河道倾倒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保护航运、航道资源,营造浓厚的绿色环保氛围,推进水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绿色船舶方面,船检、环保等相关部门应对船舶尾气排放建立相关标准,通过研发先进检测技术,有效控制船舶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的影响,确保船舶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推动绿色船舶治理水平。应侧重对清洁燃料的应用,避免船舶污染物排放超标。提高船舶标准化进程,借助IBM 技术,建立关于通航环境、船舶模型,加快推进船舶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江海直达、节能环保型船型应用,提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进程,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发展效率。提高对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治理能力,加大港口、航道、船舶等水运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清洁化建设,提升水运绿色发展质量。

三、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取决于不同区域的经济与文化等多种因素。新形势下,水路运输经济发展适应当前政府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水路运输作为五大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具有更环保,更经济,运量大、运距长,占地少、成本低等优势。合理应用水路运输方式,不仅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能带动社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水运需求,制定科学之策,创新水运发展模式,优化水运结构。积极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建设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持续提升绿色治理能力,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交通强国建设,提高水运绿色发展水平不断完善基础。最终提升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阜阳水运航道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新航道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图说水运
我国首条40万吨级航道正式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