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客运模式研究

2024-05-06 16:23张同莲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客运个性化体系

文/张同莲

结合客运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进一步从网络技术打造线上系统、定制模式促进个性发展、产业衔接打造融合模式三个角度分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视角下的客运模式,以供参考借鉴。受到高铁、航空等新时代便捷高效交通运输方式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却对传统化客运体系造成了一定冲击,在当前形势下,客运体系需积极探寻新型发展模式,通过创新而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在多产业中实现了融合渗透,加速了产业创新,因此,可从信息化角度出发,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打造新型客运模式。

一、客运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前沿技术应用的需求:优化组织方式。GPS、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速了社会产业的变革,近几年,前沿技术手段逐步被应用到交通运输行业中,例如:滴滴出行等移动软件汽车租赁行业,以及嘟嘟巴士、嗒嗒巴士等新型巴士,在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传统客运模式造成了冲击。客运模式为避免被时代淘汰,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运用新兴技术,但为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在客运模式中切实发挥作用,需优化现有客运组织方式,从线上线下融合角度出发创新发展[1]。(二)客运市场革新的需求:创新产品服务。在交通不便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为“走得了”,而随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航空、高铁、轨道现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途径,“走得了”交通需求现已转变为“走得好”。面临交通运输市场革新的要求,客运交通体系应将发展目标集中至产品服务上,加强对用户需求的重视,以创新带动客运需求,以此调动客运活力,使客运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探寻到新的发展路径。在客运产品服务创新期间,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做好用户需求调研,并树立互联网思维,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保障客运模式创新实效。(三)运输体系革新的需求:新颖功能定位。在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期间,交通运输体系百花齐放,航空、高铁、轨道、客运等交通运输方式可满足不同出行要求,但受到便捷性、舒适度的影响,客运受欢迎程度远不如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客运市场份额逐渐缩减,由此产生了运输体系革新的需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早已习惯运用互联网获取资讯、制定出行线路,因此在革新运输体系,创新客运功能定位时,必须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角度出发。

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视角下的新型客运模式探究

(一)充分应用网络技术,打造线上客运系统。结合上述需求分析可知,将前沿技术应用到客运体系中是必然的,2019年9月份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当代客运发展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客运体系从原有的“线下服务为主”发展为“线上线下并举”,强化客运网络配套建设。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导下,可充分应用网络技术,打造线上客运系统,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角度出发而积极探索新型客运模式[2]。信息化技术应用期间,可依靠互联网平台整合客运资源,基于车辆班次、客运班线而展开区域联合经营,根据客流量、出行流向而科学精准投放客运运力,结合实际需求设计途中停靠站点,以此有效控客运经营成本,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提高客运实载率。在此基础上,可依托于互联网而加深县级、省际客运协同合作,同时与毗邻县、市、省构建和谐稳定的客运协调机制,借助互联网络实现对客运资源的科学调度。在当前产业环境下,各地区不断探索客运信息化发展道路,例如:安徽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角度而加快互联网与客运体系的深度融合,于江苏省内构建“互联网+客运”模式,升级传统客运模式,借助前沿网络技术而构建了线上客运出行平台,即“皖美出行”,同时推出线上服务窗口,从线上与线下两个角度发展客运模式,打造新型客运模式。安徽依靠“皖美出行”线上客运出行平台而进一步推出多元化客运服务,结合当地人客运出行需求,将出行率高的客运线路推广、销售窗口转换为“线上+线下”,除原有线下客运服务窗口外,人们可通过“皖美出行”选择客运线路,如“合肥-芜湖”“合肥-阜阳”“合肥-蚌埠”“合肥-六安”。从支付方式来看,“皖美出行”衔接“支付宝”,良好保障了支付便捷性,为人们提供“门到门”“点到点”客运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联动而调动客运活力。(二)发展客运定制模式,促进客运个性发展。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而打造新型客运模式时,应重视市场需求,整合客运资源并创新产品服务,发展客运定制模式,促进客运个性化发展。客运定制出行更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不仅可提升客运服务水平,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固客运市场资源。在传统客运模式下,客运具有固定车辆、固定班次、固定时间的班线运输特征,而在客运个性化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期间,则应跳出固定化模式局限,基于实际需求打造定制模式。在客运定制模式实施期间,可依托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思路而打造线上个性化客运定制平台,将客运调度、选车、结算、服务、咨询等环节转移到线上,以便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实施。定制模式属于客运体系重要发展方向,现已在部分城市客运体系中践行,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安徽合肥客运以“个性化”“集约化”为核心推出了新型定制组客模式,以线上网络平台为支撑而保障定制服务的便捷实施。合肥客运为满足不同的个性化出行要求而引进了小型化车辆,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而推出个性化客运线路。客运定制服务期间,积极对接旅游业发展,为旅游用户定制个性化线路,该定制方案推出后达到了80%以上的客运上座率。除此之外,推出“朕爱出行”移动APP及小程序,乘客可提前下单预约乘车地点,区别于传统长途客运使用的大巴车,定制客运车型主要是7座以上的小型客车,线路多为400公里以内的市际线路和县际线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辅以大数据调查而动态化调整客运线路定制方向,明确客运发展边界,强调供需均衡。(三)衔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融合发展模式。“互联网+”是新时代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客运模式时,可构建“互联网+客运+文旅”模式,用于满足人们“点对点”旅游需求,逐步形成多点辐射、站点集群的客运模式。在文旅衔接融合视域下,可采用两种形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新型客运模式。(1)C2C模式。客运单位与互联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由互联网企业提供信息化平台维护与运行工作,而客运单位统计自身闲置运力,将其挂至信息化平台用于供给文旅产业,提供文旅运输服务[3]。(2)B2C模式。由客运单位依靠互联网搭建信息化平台,专门用于发布客运信息,同时还可引入大数据技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而分析客流时空走向、游客起始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旅游客运班线,在突出客运服务职能的同时,使客运产业可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结束语:

客运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改革创新,以免被时代淘汰,故逐渐产生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需从组织方式、产品服务、功能定位三个角度促进客运模式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线上客运系统,优化组织方式,发展客运定制模式,在促进客运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强化产品服务,按照“十四五”规划指导衔接文旅产业,创新客运功能定位。

猜你喜欢
客运个性化体系
客运索道设备运行初期的管理与创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大数据在铁路站段客运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探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