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卫,王陶芬
(南充市高坪生态环境监测站,四川 南充 637100)
地表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域区域开展数据分析,监测水质变化趋势。但由于采样环节较多,极易出现误差,需要通过全过程质量管控,保障数据的精确度。结合当前而言,数据质量主要与采样点设置、水样保存、数据分析等环节息息相关,应科学做好规划,并针对每一环节加以管理,以达到规定要求。由此可见,围绕地表水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管理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水资源环境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保障水域安全,我国政府规定了水质监测数据标准,要求应通过监测工作的开展明确不同区域水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污染源,为营造良好的水域质量奠定基础。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管控体系,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数据监测计划等,这些监测覆盖各区域的水域环境,可以通过监测工作的开展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找出水域问题并进行处理。就目前来看,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关键是采样质量管理,从前期采样开始,每一程序都可能会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在采样之前要做好区域因素分析,并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采样,以此保障数据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图1为水环境监测采样现场[1]。
图1 水环境监测采样现场
首先,自然环境。环境监测工作中自然区域环境指标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比如在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流速、深度等会直接导致数据出现信息差异。当前此因素无法通过人工进行干预和调整,因此已经成为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影响要素。其次,工具选择以及设备运用。环境质量监测对容器、仪器设备的专业度要求较高,需要确保数据运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然而由于现场采样之前部分采样人员没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以至于后续数据监测不精准。最后则是流程因素。水质采样涉及多流程内容,例如采样时间选择、频次等,都会影响水样数据,导致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水质状况。在此基础上,若采样人员无法精准按照技术标准执行操作,或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存在不负责的情况,则会加大采样不规范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影响采样质量。除此之外,水样运输也是监测质量管控非常关键的内容,由于水样的有效期较短,因此一旦超过期限没有进行实验室分析,则会影响数据真实性。部分区域的水环境监测在水样运输和保存方面有固定要求,若是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冷藏或加入保存剂保存则会出现数据异常,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为进一步明确地表水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控存在的不足,本文将随机对多省市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调查。结合调查来看,在30家随机抽取的监测机构中,有12家存在采样质量管控不足的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目标机构采样质量管理问题统计表
结合以上数据统计来看,在30个目标机构中,流程不规范以及前期准备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前者占比5%,后者占比3%。针对此状况,当地部门意见为立即改正。根据表1所示,对于设备选择以及频次设定不科学等问题,可将其原因总结为方案制定不合理。例如某机构在废水采样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采样,容器规格选择了不恰当的1 L规格,直接影响了采样的精准度。
科学规划采样方案是保障采样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在现场采样之前,工作人员应该明确采样目标,及时做好采样点位现场调查,并制定针对性的采样方案。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包含本次采样监测目标、具体内容、负责人、联系人以及采样布设点、时间选择等内容。对于废水监测而言,在采样的过程中要针对区域环境做好深度、流速等数据分析,针对性设计采样内容和目标,并明确每一环节的管理负责人,以此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在方案编制方面,由于不同区域的材料目标不同,因此在质量管控方案设计方面也有所差异,要求编制时要科学获取相应数据,明确现场区域信息,为后续的方案编制提供参考。方案要涵盖质量管理规定、现场数据记录、设备选择、运输保管等细节。
在采样步骤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容器设备的选择最为关键,此环节涉及内容要求是所选设备必须具备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且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保障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工作中,要求技术人员科学管控流程,在选择使用容器和现场监测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做好数据信息记录。例如采样时间、内容、校准、后期维护等。与此同时,在使用之后要及时做好设备清理和维护工作,降低故障发生概率。除此之外,现场记录方面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制定流程,客观地做好采样情况记录,包括设备使用状况、采样人员控制措施、现场影像图片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化对采样点布设时间等方面的规划,确保每一环节都能够符合监测标准。
4.3.1 采样前管理
采样前管理是指要科学确认采样区域位置以及时间。通常情况下,在设定此环节的过程中要根据现场水质状况以及地貌、气象等因素加以规划。需要根据监测项目的性质和采样方法的要求,选择适宜材质的盛水容器和采样器,并清洗干净。在此基础上设备维护也十分关键,尤其是对于设备检定校准期限的检查,还要及时做好电线更换,确保现场供电的安全与稳定。与此同时,采样前期还要制定相应的流程规范以及安全措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还能够强化监督水准。此环节最为关键的便是要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确保采样人员能够正确对待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科学评估水环境质量。
4.3.2 采样中管理
采样中的管理是采样全过程管控的重点。为确保水样的代表性和科学性,要做好断面位置选择。通常情况下采样区域应根据采样目的进行合理布设。其次需要对监测目标进行有效的采样,要结合污染物浓度变化设置采样频次,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选择静置、过滤、抽取等不同形式,最后对采集的水样做好采样记录,妥善保存、运输和交接。在此过程中,要求采样人员要保障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科学的态度保障采样数据的精准度,并完成现场采样记录,及时统计、更新数据,为后续数据统计与分析提供保障[2]。
4.3.3 后期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样环节内容较多,且每一环节都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加以调整,采取措施应对外在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后续工作中要做好质量管理,消除不合格、不合理因素,以确保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达到质量要求,实现监测目标。
4.4.1 提高思想认知
在开展水环境采样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准会直接影响数据精准度。为进一步强化数据的可靠性,减少误差,要求在前期要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强化其专业素质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过奖惩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学习,提升队伍素质。此外针对不同的水域环境还要科学运用采样方法,在方法使用之前要经过工作人员审核,保障技术使用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在培训的过程中还需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使其明确我国法规条款,确保在采样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工作人员意识不足出现伪造数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帮助工作人员明确采样违规处罚依据。在培训过程中可以从具体案例着手,并将优秀人员作为示范榜样,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意识,使其科学开展日常工作。
4.4.2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为保障采样的顺利推进,还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首先要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确保所有采样人员都能够按照要求执行,其次在样品保存和运输方面要强化监管,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以确保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可以及时加以处理。最后还要设计完善的数据记录分析体系,确保数据分析的精准度,全面呈现处理结果。体系的设计不仅可以强化采样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误差,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4.4.3 做好技术管控细化要求
为强化地表水环境监测管控水准,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水环境特点做好技术管控。结合当前来看,此项工作技术应用形式较多,因此在质量管控的过程中应该将采样点断面布设、容器选择以及水样保存运输等作为重点。其中在点位布设方面,要优先考虑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够在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现场区域环境指标。此外,断面选定区域不应该存在河流分叉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满足技术应用规范。通常情况下,只需采样1次便可以满足指标需要,但若有异常情况,则可以酌情增加频率次数。容器选择要求内壁不存在杂质,且不会与各种指标产生化学反应。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气密性,满足循环使用、清洗便捷的要求。由于地表水环境复杂,所以部分项目情况特殊,在采集要求方面也要进行细化处理。例如对于油类水监测采样而言,要对30 cm深度以下区域进行采样,并运用单独采样的方式强化质量管控。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材料设备不可以用水样完成清洗,尤其是在部分指标采集时,需要科学使用虹吸法等方式保障采样指标的科学性。在采样之前,工作人员至少要清洗3次容器设备.在采集地表水的过程中,不可以随意搅动,导致河床杂质漂浮,影响水体结果。由于水体内可能会存在大量的杂质固体,因此还要在数据监测之前静置1小时并做好泥沙清除工作,之后加以保存。在所有检测开始之前还要再次对样品进行检查核对,确保样本数据符合采样要求,并记录好相应信息。
4.4.4 优化水样现场管理与保存运输
在水环境样品采集结束后,为保障水样在指标分析之前不会出现异常状况,影响其真实性,要求通过添加保存剂等方式做好前期管理。在试剂添加方面要科学适量,防止样本运输阶段出现变化。在添加之前要求所选择的试剂必须满足我国行业使用要求,且要进行空白试验,在指标合格、不会产生异常情况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添加完成后要粘贴好标签,标注编号,填写有效期等内容。为保障标签不会出现模糊等情况,应尽量使用防水墨书写。此外在信息记录方面,要针对每一流程填写水温、气压、气味等指标,并交由负责人签名,以便在后续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追究责任。责任人则需做好全方位的管理,检查样本数量、保存条件等数据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条件。
运输是样本后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确保样品不会出现污染状况,科学交由实验室。通常情况下,要求在样本容器外做好保护措施,使其在路途中不会出现磕碰、漏液等状况。容器必须具备良好的气密性,确认不会出现渗漏情况,这样才能够保障样本的科学性。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样品交接工作,明确双方职责,并做好审核,审核合格之后才能够填写交接单据完成移交。
4.4.5 强化对现代化技术的使用
我国现阶段地表水监测技术应用过于传统,为进一步强化监测水准,在此过程中应加大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例如可以使用遥测等技术实时掌握区域水体水量以及水位、深度等数据。此外,检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特殊数据收集,为后续分析提供保障。例如某区域就运用遥感技术分析了湖泊水量变动规律,如下:
其中A为目标区域的湖泊水量;x是目标区域的表面积;h为水体深度。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借助遥感技术掌握基础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变动得出相应信息,精准预估后期水量变化状况。除此之外,还要引入生物监测技术,此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技术人员掌握区域环境内微生物变动状况,并帮助其分析水环境变化是否会对微生物产生影响等内容,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技术条件。总而言之,水体环境监测事关水域优化以及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在后续要强化对采样环节的关注,借助信息化技术以及完善质量监管制度等形式,保障样本原始数据的精准度,以为后续样本检测以及水体监测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采样质量管控是地表水环境监测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广受社会关注,其监测水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后续工作中要求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采取技术手段开展监测,并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水环境管控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对样品采集运输以及分析等方面的管理,及时做好数据研究,以此为后续相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