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冰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实验小学,河南 虞城 476300)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整本书的导读变得尤为关键。通过有效的导读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开展整本书导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导读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需要更多的精彩故事和有趣的文本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首先,通过导读,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引人入胜情节的文本段落,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精心策划的导读活动,学生可以逐渐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文本中的悬念和情感冲突。这种引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故事,带着好奇心探索故事的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整本书导读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哲理、道德和情感。这种深层次的阅读引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在价值,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其了解世界、理解人性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进行整本书导读,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世界的探索。首先,整本书阅读注重整体性,教师要制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计划,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阶段和需求,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当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整本书的导读应当与教材中的文本衔接,在丰富学生阅读素材的同时,实现对课内阅读资源的拓展,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在进行导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从综合性的视角出发,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接触多种文本类型,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其次,整本书导读与新课标的理念相符。在新课标中,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量要求,因此,教师应当充分以整本书导读活动为依托,推动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的实施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社交技能等多方面的素养,而整本书导读在此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整本书导读通过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在导读过程中需要思考文本的情节、角色性格、主题等内容,这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理解,而是深入思考、分析和解释,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深度和逻辑能力。其次,导读活动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讨论文本中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智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以及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策略首先要注重“导趣”,即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策略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阅读过程中,享受文本带来的知识和乐趣。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本。文本应当生动、富有想象力,包含引人入胜的情节、有趣的角色和深刻的主题。这些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欲望深入了解故事。其次,现代技术的应用是创设趣味情境的有力工具。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图像等,可以为学生呈现更生动的情景。这种多感官的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的沉浸在文本之中,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通过模拟与文本相关的情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意游戏等方式,亲身经历文本中的事件和情感,这样的情境模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增加阅读的乐趣。最后,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创设趣味情境的关键。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格和喜好,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文本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这一单元主题是民间故事,所以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国内外的民间故事,如国内的《八仙过海》《花木兰替父从军》,国外的《桃太郎》《一千零一夜》等;在导读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民间故事相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或喜欢的民间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导趣”策略,学生可以更积极地融入语文学习,享受阅读的过程,并逐渐培养终身阅读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素养,还为学生带来了更广泛的知识和乐趣。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中,“导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通过提出问题和疑惑,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发他们深入思考文本。这一策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首先,提问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关键手段,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开放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引导性问题,以促使学生思考文本中的情节、角色、主题、文学元素等。这些问题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其次,除了提问,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虑,包括对情节的不解、对角色动机的疑惑、对作者意图的猜测等,激发疑虑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本分析。此外,提出问题和疑虑后,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最后,为了实现有效“导疑”,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探究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分享他们的疑虑和见解。这样的环境可以促进积极互动,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一同探索文本的深层内涵。
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这一课时,课文选自《西游记》,为了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猴王出世后,还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大家想知道都发生了哪些事吗?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究欲望,为整本书阅读开一个好头。同时,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目录,猜测故事内容,催化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导疑”策略,学生不仅仅在阅读中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的“导学”指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语言,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首先,导学策略的核心是文本分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语言元素如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深度,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角色,包括主要角色和配角。了解角色的性格、动机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情节,并预测故事的发展,这也培养了学生的人物分析能力。再次,导学策略应当注重指导学生探讨文本的主题和深层意义,学生需要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哲学或文化主题,并了解这些主题如何与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联系,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最后,通过互动讨论,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观点、疑虑和见解,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这种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促进了深层次的学习。不仅如此,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他们互相启发,共同探索文本。
例如,在《金色的鱼钩》《穷人》这一单元的内容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选择《童年》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容,其中有多个人物,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些人物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在进行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并弄清楚各个配角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导学”策略,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还掌握了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文学学习技巧,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同时,这也为学生将文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策略的重要策略是“导思”,通过引入精彩情节,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思维深度。这一策略的核心理念是引导学生通过情节探索和角色发展,深入思考文本所呈现的主题、价值观和人生哲理。首先,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入文本中的精彩情节,吸引他们的兴趣。这些情节应当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些情节的引入,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阅读中,迫切想要了解故事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角色发展,他们可以思考主要角色的变化、成长和决策,以及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同时也启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思考。此外,通过精彩情节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和价值观,他们应当思考文本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文化价值和哲学思考,以及这些主题如何与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联系。这种深刻的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部分内容时,课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教师在针对这本书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闰土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描写作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中间经历了哪些事情?作者的小说名叫《故乡》,那么除了写了和闰土的故事,还写了故乡的哪些事情呢?以此来引导学生比较文本中的不同情节、角色或主题,深入思考文本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促使他们将文学作品放置在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通过“导思”策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思考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价值观,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以及在阅读和生活中更有深度的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策略中,“导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着重于情感激发,以实现情感共振。在文学阅读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并将其内化为个人体验。首先,导感策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验文本中呈现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如人物的情感、情感冲突、作者的情感表达等,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讨论、写作、艺术表达等方式实现。学生的情感表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将其与文本情感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生能够与文本中的人物情感、情感冲突产生共鸣,感同身受。这种共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增加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此外,教师在导感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情感和情感表达方式,例如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这有助于培养情感智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鲁滨逊漂流记》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容,在导读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鲁滨逊,自己一个人流落到无人的荒岛,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学生和文本内容的情感共振。通过“导感”策略,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实现情感共振,培养情感智慧和情感表达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为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提供了有益的支持。情感共振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智慧,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挑战。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导读策略不仅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教学工具,也深刻反映了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整本书导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综合素养、促进思维深度、实现情感共振为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智慧的学生。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体验文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文学习经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