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4-05-03 04:34王艳陶双能杨菲菲
养殖与饲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血凝致病性毒株

王艳,陶双能,杨菲菲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武汉市农业学校,武汉 430043

禽流感在家禽、野禽和人均有发生,严重危害养禽业和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禽流感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发病禽可表现出亚临床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产蛋量下降、急性出血性症状及隐性感染。在家禽中对鸡和火鸡危害最为严重。禽流感病毒自从被发现起,H5 亚型与H7亚型的毒株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的鸡群中流行[1]。禽流感病毒可传染给人,并造成死亡,据统计[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的死亡率接近50%;人感染H7N9约1 500例,死亡约600例;感染H5N6约80例,死亡约30 例。2022 年以来,禽流感又席卷了全球五大洲50余个国家,全球染疫或扑杀的禽类已超过2 亿只,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美国,扑杀了5 800多万只禽类,损失约6.61 亿美元。在柬埔寨发生了2例由H5N1引发的人类感染病例,其中1例死亡。

1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分为A、B、C 三型。A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禽和许多其他种属的动物,B 型和C 型主要感染人。根据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差异,将A 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HA 发现16 个亚型,NA发现9个亚型,不同的HA和NA之间无交叉反应[3]。根据禽流感病毒毒力不同,分为强毒株(速发型)、中强毒株(中发型)和弱毒或无毒株(缓发型)[4],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是H5 和H7 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和变异性强,且不同的H 抗原和N 抗原之间无交叉保护,给该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大鼠、小鼠、兔、水貂、雪貂等都可感染,人也可感染[5]。禽流感病毒耐干燥、低温,不耐热,对紫外线耐受力差,对常用消毒药敏感。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病鸡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保护,抵抗力较强。

2 流行病学

禽流感呈世界性分布,家禽、野禽、鸟类都可感染。对禽流感病毒易感性最高的禽类是鸡和火鸡,其次是珠鸡、野鸡、孔雀,哺乳动物和人也可感染。隐性带毒或发病的动物,野生水禽,迁徙的鸟类都可成为传染源,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污染饮水、饲料及用具,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主要的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吸血昆虫和饲养人员也可传播病毒;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毒力强弱、禽类易感性、年龄、性别、饲养管理条件、环境等因素有关。禽流感在寒冷季节及天气骤变时多发。

3 症 状

禽流感潜伏期从数小时到几天不等,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强弱、感染强度、家禽种类、传播途径有关。该病症状与感染禽的种类、性别、年龄、毒株毒力强弱、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情况及环境因素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感染的病禽往往表现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接近100%;急性型病例体温升高,颜面部水肿,角质鳞片出血,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啰音、冠和肉髯发绀、腹泻和神经紊乱等,蛋鸡停止产蛋,有的病例甚至失明,病程一般2~3 d,致死率可达100%[6]。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禽,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流泪、流涕和鼻窦炎,蛋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产软壳蛋、砂壳蛋、畸形蛋,种蛋孵化率下降,大肠杆菌和博德特氏菌继发感染时,临床症状较严重[7]。部分蛋鸡出现急性肾衰竭和内脏痛风,在没有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发病率及死亡率会降低。

4 病理变化

病禽感染毒株毒力、病程长短、禽的种类不同,病理变化也不同。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家禽,脑、皮肤及内脏器官坏死,表现充血、出血、渗出和坏死变化,病鸡颜面部水肿,冠和肉髯肿大,鸡冠坏死和出血,心脏、肺、脑、脾出血,心脏、肝、肾、脾及肺有坏死。死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家禽,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受到侵害,输卵管水肿,管腔内有黏性分泌物,卵巢退化、出血和卵子变形、破裂及卵黄性腹膜炎,气管黏膜水肿,有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气囊炎,腺胃乳头和肠黏膜出血。

5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初步诊断,禽流感的确诊主要根据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由指定实验室开展分离和鉴定工作,诊断主要依据2020 年颁布实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2020)国家标准[2]。

5.1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结果可做初步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鉴定。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死禽的所有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采集病料后,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进行包装,防止病原泄露。将采集的病料进行处理(混合,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入双抗),将处理后的上清液接种于SPF 鸡胚或流感病毒阴性鸡胚,在37 ℃的条件下孵化3~7 d,收集48~96 h 的胚液,测定血凝活性。若检测样本血凝活性为阴性,用尿囊液盲传2~5代,若血凝活性仍为阴性,则判定为禽流感病毒阴性;若血凝活性为阳性,则要用新城疫病毒抗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排除新城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如果新城疫病毒抗血清血凝抑制试验为阴性,下一步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原,最后用血凝素抗血清和神经氨酸酶抗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来判定禽流感病毒H亚型和N亚型。

2)血清学检测。血清学诊断方法较多,可用的有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胶体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试验等。

3)病毒核酸检测。目前,常用的有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RT–PCR 技术[2],结合电泳技术进行诊断。该方法的特点是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高。

5.3 鉴别诊断

禽流感要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及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特别是某些疾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常给诊断带来困难,且容易发生误诊。

6 防 控

6.1 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场

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设计必须以科学合理饲养、降低疫病发病率为基础。因此,在建造养殖场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情况、地形地势、气候、水源,与居民区、畜禽屠宰场的距离等,科学合理规划,既能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又能为禽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疫情防控效果。

6.2 外防输入

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外传入,引进来自无禽流感养禽场的禽类及其产品。对进口或者从外地引进的禽类及其产品加强检疫,运输途中防止禽类接触到禽流感病毒,到达目的地后进行隔离,待隔离期满后,才可进入圈舍饲养。

6.3 加强饲养管理

对未有该病发生的养禽场和地区,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注意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配比,提高家禽自身的抵抗力。注意养禽场内工作人员和饲养用具的流动,做好消毒,防止禽流感病毒交叉传播。做好禽舍的通风,定期清扫、消毒,控制好禽舍的温度、湿度、光照,为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6.4 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制度

基层兽医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养禽场加强监管,严格消毒制度和免疫接种程序,养殖畜禽做好登记,定期监测抗体。养禽场内防止野禽进入,尤其在野禽迁徙季节,加强对场内禽的抗体监测,防止禽流感暴发。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应立即上报上级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采取隔离封锁、扑杀销毁、环境消毒、强制免疫、限制人员和车辆流动等措施,防止病原扩散。

6.5 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控禽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核酸疫苗主要是DNA 疫苗,优点是注射剂量低,免疫保护力持久,且制备简单,易批量生产、成本低、储运方便,免疫效果不受机体免疫机能和母源抗体的影响,缺点是免疫效率和表达效率低,而且核酸疫苗可能会携带抗生素基因,存在生物安全隐患[8];重组活载体疫苗,可使用痘病毒、新城疫病毒、火鸡疱疹病毒、禽腺病毒作为载体制备疫苗,此类疫苗具有灭活疫苗的优势,使用方便,又可以做到“一针多防”,但是载体的免疫与目的抗原的免疫会发生竞争[9];亚单位疫苗,生物安全性高,其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佐剂虽然能显著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但是此类疫苗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反应,诱导免疫保护期短,且制作成本高,应用不广泛;基因工程重组灭活苗,2006 年以后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相比于传统灭活苗,此类疫苗在安全性、生产难易程度、免疫效果上都有明显提升;减毒活疫苗,稳定性好,免疫原性高,接种方法简单,一次免疫即可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但是要警惕其“毒力返祖”现象,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禽发病;灭活疫苗在安全性、稳定性、储存运输、生产周期,以及针对流行毒株的保护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是需要接种2次以上才能产生高水平抗体,免疫保护期短,并且不能中和变异产生的新病毒;病毒颗粒样疫苗,是纳米疫苗的一种[10],又被称为“假病毒”,已研制出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抗毒基因的禽流感疫苗,此类疫苗不含核酸,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可有效避免其他病毒的感染,同时还能较好地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适合大批量生产;表位疫苗可以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提高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力。

猜你喜欢
血凝致病性毒株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
对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