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清,李素梅
(金乡县高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金乡 272200)
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辣椒的地位始终名列前茅,作为海外引进作物,可以生食,也可做成美味菜肴。在大江南北的餐桌上,对辣椒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在当前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公害辣椒的科学种植与施肥,就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为农民提供科学指导,提高经济收益。
辣椒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探究从未间断。经研究,作为食物,辣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积极作用。同时,辣椒还有一定药用价值,我国中医在一百多年前,就将其应用在泄泻、风寒等疾病的治疗当中。
辣椒属于茄科,性喜温,不耐寒而耐旱,耐贫瘠性较高,自16世纪从南美引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广泛推广并迅速传播,已逐渐发展出灯笼椒、朝天椒等多个品种。如今,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基地,其中尤以云南为重。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科研人员推出更具营养价值的无公害辣椒,以及新品种的种植施肥技术,以促进其高产、优产,以满足“中国胃”的需求[1]。
2.1.1 土地准备
区别于普通辣椒,无公害新品种的种植条件更为苛刻,对土地的要求也更高。无论是幼苗期还是成长期,全程都需要用无公害土壤进行培育,以保证其果实完全达到无公害蔬菜的国家标准,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要求。
无公害辣椒对于土地的要求,体现在:土地的pH值以6~6.6为最优;透水性、通气性也极为重要;土壤中的亚硝酸盐和矿物质含量,以及农药化肥的残留量,也有其严格标准。同时,为了保证无公害辣椒所需的营养充足,不能连作,也就是尽量避免在同一时间段,接连种植同属茄科的其他作物。经过以上标准的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才能科学种植无公害辣椒,以提高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2.1.2 选择良种
不同品种辣椒的用途和目标群体,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根据地区气候、市场需求量,选择具有抗病、防虫害等特性的,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是提高产量与实际效益的重要方式。而近年来,农学家不断对现有的品种,进行改良并优中选优,使得市场上,辣椒种子品类愈发繁多,用以满足全国各地的不同条件,进一步推进无公害辣椒增产。
2.2.1 秧苗培育
择定优良的辣椒品种后,还需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以确保科学增产。首先,在播种前进行晒种,即将种子置于阳光下进行暴晒,时间宜为23日左右,起到杀菌作用。其次,清洗过后,用30℃的温水浸泡大概12 h,水量以种子量的三倍最合适,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达到发芽所需,以加快种子生芽。最后,用药剂稀释液再行浸泡,进一步灭菌杀毒[2]。
以上三步,已使种子满足播种的一切条件,在播种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可以事先在垄穴中浇水,待水完全渗入土地,再行播种。其二,种下种子后,用竹片在坑中撑起一定高度,盖上地膜,四周用土压实,用物理方法提高温度,促使种子尽快发芽,加快其生长周期。其三,做好苗床的管理工作,在种子出芽后,要注意维持地温,经实践研究发现,无公害辣椒幼苗的生长温度,以日间25℃,夜间18℃为最优。
发芽之后,还有分苗工作要做。分苗,是防止幼苗过于密集,以致秧苗没有充足的日照和生长空间,所以将过密的幼苗分散开来的措施。在对无公害辣椒做分苗操作时,要确保水分充足和温度适宜。一般情况下,在满足温度条件的前提下,维持5天左右,等缓苗期结束后,才能恢复正常所需温度[3]。
农作物的生长大多始于育苗,使用上述科学的方法,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还能让果实色泽、形状、大小得以改善,随之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2.2.2 秧苗栽种
育苗期结束后,要将秧苗移栽至准备好的地垄上。用于栽种的土地,要事先施以适当肥料(油渣、腐熟过的优良农家肥、磷酸二铵等),并进行深耕细作,让肥料与土地充分融合,然后,再按宽85 cm、高18 cm左右的标准,起垄并扣好地膜,垄间隔最好在40 cm左右,垄上挖穴,穴间距应为50 cm,以确保秧苗成长的空间充足[4]。
根据作物品种、所属地域、温度及日照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进行定植。例如,青椒一般于每年四月上旬移栽,而夏椒则通常在五月未进行定植。而移栽时,每穴应放入两棵植株,并在培上土后浇灌适量的水,才算完成移栽工作。
定植后的7天内,由于离开原有土壤,根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秧苗尤为脆弱。所以,在这期间,要格外小心,注意随时观察,一经发现缺苗,应及时移栽新苗予以补充。
要想促进无公害辣椒的高产、优产,在其整个生长周期内进行施肥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在整个辣椒的种植过程中,应按照3.5~5.5 kg/t的氮肥、0.3~0.6 kg/t的磷肥、4.5~6.0 kg/t的钾肥的量来准备肥料。当然,无公害辣椒的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各种化肥的需求量也各有差异。
在种植之前,对于土地施以基肥的操作,是第一步,旨在为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提供营养基础。一般情况下,每600 m2的土地上,需施用1 t腐熟过的优质农家肥、30 kg草木灰、15 kg过磷酸钾作为基肥。同时,要注意扣好地膜,以保持温度、湿度及土壤含肥量,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根据辣椒的生长特性来看,其主要的施肥阶段应在结果期,然而其幼苗期虽发育较为缓慢,所需养料也较少,但是也要根据生长态势,适时适量地施以肥料。幼苗期的辣椒若是营养不足,会延长作物生长周期,降低其抗虫病害的能力,影响植株长势,使农民受到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在幼苗期,对辣椒苗施以少量氮肥与磷肥十分必要,其量应为前文所述的化肥总量的5%。
初花期辣椒所需的肥量不多,此时只需保持土地基肥充足即可。待到盛花期至结果期,作物对于氮肥的需求量升高,所以在此阶段应加大施肥量。就大多数品种的辣椒生长特点来说,其盛花期至结果期间,基本处于夏、秋两季。由于夏季温度高,降水量大,外部环境会降低作物吸收氮肥的效率,所以,不可轻易减少施肥量。而到了秋季,气温降低,植株对氮肥的吸收效力随之升高,此时施肥更有利于辣椒生长,而且可以节省施肥成本,提高物质收益。在此期间,所需肥量,约为总肥量的34%左右。
而盛果期之后,植株长势慢慢减缓,所需氮肥量也大大减少,对磷肥、钾肥的需求量却愈发增大,占总肥量的50%。以上为无公害辣椒不同成长期的需肥情况,然而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具体采取的培育管理方法的不同,都会导致植株的需肥量发生变化,农民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施肥计划。
辣椒具有生长周期长、果实可多次采摘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栽种中,应注意追肥的时间、种类、方法等,以增加无公害辣椒的产量,提高其果实质量。首次追肥,应在移栽半月后进行,在浇水时将1.5 t/667 m2人畜尿,或20 kg/667 m2氮磷钾复合肥浇入田地中。等到辣椒膨大时,实施第二次追肥,需要100 kg/667 m2腐熟的豆粕,或20 kg/667 m2的氮磷钾肥。在盛果期,还需要第三次进行追肥,此次应用腐熟好的农家肥,其用量应与第二次追肥相同。
经过三次追肥,辣椒已可以采摘果实,此后每隔7天再追肥一次,所追肥料应以有机化肥为主科学配比,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延长结果期的同时,还能够预防植株早衰,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辣椒的完整生长周期之中,适时松土、整枝打杈等操作,同样可以延长结果期,增加产量。不管是大面积旱田种植,或是在大棚里栽种,适宜提前采摘果实的时间,不仅可以提高收益,也能起到增产作用。
稀土元素的发现,为无公害辣椒的种植,提供了新的施肥方案。所谓稀土微肥,即一种轻稀土元素化合物且能溶于水的盐类。如今虽尚未能证明,稀土元素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但事实证明其的确有一定微肥效果。第一,稀土可以有效促使叶片生长,提高其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第二,经过稀土浸泡过的种子,播种后的出苗率明显升高,秧苗的根系更长、更多。第三,实践证明,稀土能够增强作物抗盐、抗旱、耐低温的能力。第四,对农药效果有增幅左右,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5]。
综上所述,在无公害辣椒的生长周期中,适当使用稀土微肥,对其增产有积极意义。经大量实验证实,在植株叶面上,喷洒400 ml/L浓度的稀土微肥,可以有效提高辣椒产量,其增产率可达25%。不过,任何理论及做法都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作物品种、土地条件、植株长势等具体情况,科学、恰当地施肥。
定植过后,除了追肥外,辣椒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也极其重要。相较于普通作物,无公害辣椒对于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要求更高,因此,在移栽好秧苗后,应严格控制其生长温度。无公害辣椒植株本身耐寒能力不佳,如果生长环境过于寒凉,就会阻碍长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而天气过于炎热,又会影响其根系生长,引发毒素病或日烧病,由此可见,温度对于种植无公害辣椒的重要性。具体温度指标,以日间20~25℃、夜间15~20℃最合适。
水分和肥料,在辣椒的生长周期中与温度同样重要。而二者之间又起到一定相辅相成的作用,水分使施肥效用得以保障,肥料又反作用于水土之中,共同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移栽后的3天内,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发,要对秧苗浇一次水;在植株现蕾前,也需根据辣椒长势适当浇灌,并对地垄做中耕和蹲苗,便于其根系生长;结果期后,应维持每周一次左右,进行灌溉操作,以防止早衰,延长结果期,增加经济收益。
至于化肥的使用,则以前文提到的,少量多次的追肥原则为根据,根据植株生长具体情况科学施肥,确保辣椒种植过程中的营养充裕。
病虫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注意在无公害辣椒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引起植株染病或虫害的原因是多元的,种子中带有的病菌、气候条件不适等,都能导致病虫害发生。例如,在湿热环境中,易导致无公害辣椒感染炭疽病;温度过低时,则易致灰霉病;冬季植株容易发生病毒病。
作物的病虫害是可以预防的,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对种子进行消毒、高垄栽培、将病叶及时修剪等农业防治方案;用40℃的高温连续闷棚40 min,以物理手段杀虫;在种植区域覆盖地膜,可以将蚜虫等害虫隔绝开来;或者喷洒适量药物,能有效预防枯萎病、青枯病的发生。通过多种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最终目的都是使辣椒增产,进一步提高作物种植效益。
从播种、育苗,到移栽后的追肥、施药,再到采摘果实,贯彻无公害辣椒整个种植过程,对植株长势及生长环境的监测,都至关重要。由于无公害辣椒对气候条件的苛刻要求,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作物减产,因此,要时刻注意观察,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全过程监控植株长势,适时采取或施肥或喷药等操作,保障辣椒健康快速生长,提高果实的市场价值,以达到高产、优产的最终目的。
再科学的种植技术,也不能脱离实际。本文所述方法,旨在给农民以理论指导,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要赖以耕作者的丰富经验、辛勤劳作、实时监测,对不同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做适当方案调整,切记不可照本宣科。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应用到田间地头,农业直升机、除草机器人等设备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看来,农业工作者不可忽视先进设备的作用,应关注相关科技发展,正确应用农业科技产物,不管是更优良的种子,还是更省力的机械,在农业生产中,都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农业发展。
健康饮食的思想,早已在社会大众间广泛传播,人们也越来越愿意选择,有机、无公害的农作物食用,无公害辣椒的推广,满足了“中国胃”对营养的要求,又丰富了餐桌菜品。希望更多能有效提高无公害辣椒产量的技术,被提出并推广,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