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百正,马壮壮
(1.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00;2.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为保证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建筑施工项目多采取相对粗犷的管理方式,由此导致建筑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项目管理风险[1]。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渗透,实现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并通过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分解,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将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建筑企业的利润,使其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科学管理的理念,即强调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理论,通过优化协作机制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而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前身。随着现代管理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继承了这一理论,并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理论,这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目标的分解,在摒弃以最终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机制的同时,相关管理工作应着眼于每一个节点的落实情况[2]。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根据信息的变化进行风险预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补救,并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反思,明确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在区分主体责任归属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项目多具有成本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运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建筑企业对利润空间的要求。在此情况下,精细化管理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成本、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降低项目管理风险,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应遵循以下3 项原则。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建筑施工项目主体应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并保持较高的协同效率,因此,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应建立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原则明确了建筑施工的流程,以及相关主体的分工与责任,在规范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建筑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是以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为目标,其中不仅包括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包括建筑施工技术、项目成本、质量等多个方面,因此,精细化管理的覆盖范围较广。为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各部门之间需要在施工方案编制、资源调度、进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高效协同,从而系统化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获取并处理各种信息,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这也增加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风险。在此情况下,精细化管理将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作为参考,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建筑行业形势愈发严峻,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明显增加,其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项目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考虑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3 个方面。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涉及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既有经验虽具有可借鉴性,但依然需要结合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3]。然而,受传统项目管理理念的影响,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的编制过程中过于依赖既往经验,且缺乏从实际情况出发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管理方案的编制难度,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项目管理方案在细节方面存在疏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项目质量、成本,项目管理方案上的疏忽将导致各种风险,在缺乏建筑施工项目应急管理预案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需要为之付出代价。
以项目预算管理方案为例,作为项目管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预算为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提供了参考,并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但是,由于预算管理中忽略了材料成本的周期变化特点,项目管理方案中对采购时间并未做明确要求,这增加了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风险。同时,针对项目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建筑企业对外部因素导致的工程造价变化缺乏科学的应对机制,在预算管理方案中体现为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设置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一旦预算超支,则建筑施工项目将面临亏损或延期风险,这也是建筑企业难以承受的结果。
项目管理质量以各部门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为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难度大、复杂度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还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现阶段,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多由项目组承担,但项目组在项目管理执行方面并不坚决,具体原因包括3 个方面:
第一,项目管理目标不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多以最终验收为目标,由于项目管理方案中缺少阶段目标,导致无法及时获取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偏离情况。以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为例,在分阶段施工的过程中,项目管理方案中缺少对阶段性质量目标的量化评价,质检人员则以最终验收目标为依据,导致质量问题持续积累,项目管理目标自然无法达成。第二,项目管理制度不支持。现阶段的项目管理制度中虽明确了管理内容,但缺少对于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路径、力度的解释,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在缺乏制度依据的情况下,难以真正有效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质量相对偏低。第三,项目管理人才不全面。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对人才的要求较高。管理人才不仅要熟悉管理学相关理论,同时需掌握经济学、统筹学等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实践当中。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建筑企业为控制成本,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才配置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这也增加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
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质量等方面考虑,项目管理执行力的缺失对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营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对强化项目管理执行力方面的诉求较为迫切,这也是现阶段建筑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参与,由于项目管理方案中对各部门的任务分工并不细致,以及权责关系并不明确,导致项目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增加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压力[4]。为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有序开展,建筑企业建立了项目管理监督机制,重点对项目进度、质量进行监督,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时效性不强、精准性不高。第一,传统管理理念下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监督是以结果为导向,并根据监督结果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综合建筑施工项目的特殊性,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导致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介入并处理相关问题,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和质量风险增加。第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需要完善的监督体系,还要求监督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了解项目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但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监督小组组建过程中极易忽视这一点,以至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监督的精准度偏低,无法为项目管理机制优化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建筑企业为提升其行业竞争力,除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外,还需要创新传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机制,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支撑,加强对项目流程、节点等方面的管理,落实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完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将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等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5]。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现阶段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典型问题,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应用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以项目管理方案为依据,并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灵活调整相关内容,从而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除强调整体目标外,还要根据建筑施工项目节点的设计对整体目标进行拆解,以形成阶段性管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项目管理方案。例如,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施工需求进行材料调度,其中,为保证施工现场环境与施工顺序符合要求,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方案中明确材料采购、出入库、转运、存放等内容,并根据项目进度灵活调度材料。
实践证明,以最终验收为导向的项目管理方案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指明了方向,但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在缺少阶段性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将显著增加,因此,基于过程管理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实现了分阶段的项目管理目标,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质量、进度的精准把控,避免因过程管理风险影响建筑施工项目的最终验收。
建筑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为提高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需要在细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各阶段不同任务的责任主体,并通过加大项目管理执行力度,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
第一,以项目管理目标为依据,区分责任主体。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将目标分为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因此,为保证相关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展开,建筑企业应围绕不同目标制定具有可行性的项目管理执行计划,并明确对应执行计划的责任主体。项目管理目标能否实现,是项目执行情况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明确责任主体的情况下,可以加大项目管理执行力度,避免责任不清导致的相互推诿等问题。第二,以项目管理制度为前提,明确执行路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为加大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执行力度,需要在项目管理制度中对各阶段任务的执行路径、力度等进行明确,从而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以建筑施工项目中的设备调度为例,项目部、设备管理部、运输部等各部门需要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执行设备安装申请、审批、运输、安装、安检、维保、拆卸、转运等流程,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制度中对主体责任部门、岗位进行明确。第三,以项目管理水平为核心,健全人才队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还需要一支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因此,为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应围绕项目管理目标,健全项目管理队伍的专业构成,在加大项目执行力度的同时,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项目成本、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保障,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项目执行能力的提升将改变传统项目管理质量偏低的问题。在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为实现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执行力度的加大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品牌形象,这也是新时期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筑施工项目具有周期长、成本规模大、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以项目管理部门为监督主体,这并不利于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和进度方面的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方面需要建立“点面协同”的监督机制,以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所划分的节点为依据,开展节点质量、成本和进度监督管理。同时,为避免以结果为监督导向的缺陷,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建立阶段性动态监督机制,即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这弥补了传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不足,实现了项目管理风险的动态控制。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的优化是创新监督机制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对项目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所谓多主体参与,是指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所涉及部门、成员都参与到项目监督当中,如此,形成了全面监督管理机制,且保证了项目监督的及时性、精准性,并利用监督主体的专业多样性,根据项目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创新监督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有着积极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的同时,降低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而通过创新监督机制,不仅可以降低在施项目管理风险,还能够通过监督反馈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方案,将未来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精细化管理是区别于传统管理理论的全面管理,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大、复杂度高等特点,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目标分解实现基于项目节点的阶段式、动态化管理,这显著提升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推动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创新,为多主体协同的建筑施工项目全面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