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问题探讨

2024-05-01 08:33韩瑞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预算法预算编制管理系统

韩瑞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

1 引言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数字化转型可以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需要企业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和工具。本文探讨了数字时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问题,旨在为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全面预算管理固有问题尚未解决

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由财务人员负责,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并主要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在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下,极易造成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不紧密、预算执行松散及预算分析不完备等问题。

2.1.1 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不紧密

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准绳。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由于信息的滞后与数据集成的缺失,很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所采用的方式为传统的增量预算法,而非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的滚动预算法或零基预算法。传统的增量预算是在上一年预算数据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率进行简单加成,并未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且对本年度企业的实际业务状况、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未进行充分考量。此外,当基期预算不合理时,也很容易造成预算编制偏离实际的情况。

2.1.2 预算执行松散

企业应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结果来执行预算,但在实际的预算执行中仍存在预算执行较为松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预算执行前的预算预警不及时与预算执行的监管不到位两方面:一是预算预警的不及时。很多企业在预算执行时,由于业务数据未能实时更新,导致对有些不合理或超预算的项目没有及时进行预算预警。二是预算执行的监管不到位。数据的滞后性会导致预算执行的监控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对于明显不合理的支出不能及时发现并纠偏,导致预算执行的监管与约束效力不足。这一方面为人为操纵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1.3 预算分析不完备

预算分析是影响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环。但在很多企业中仍存在预算分析不完备的情况。预算分析的不完备主要体现在分析颗粒度和精细度不足、预算分析指标与业务部门需求匹配程度低等方面。一是预算分析的颗粒度和精细度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集成与协同,财务部门难以对各业务部门的预算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一方面,这会造成预算数据的价值无法得到深度挖掘,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颗粒度过大会降低预算分析的准确性,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二是预算分析指标与业务部门需求匹配程度低。很多企业在开展预算分析时,由财务部门采用统一的指标进行分析,并未充分考虑各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例如,企业销售部门更注重各项收入指标的实现情况,而生产部门则更注重各项成本是否超出预算标准,因此,不能对二者采用相同的标准统一分析。这样一方面使预算分析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统一的预算分析指标不能满足某些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其指导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2.2 全面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缺乏支撑

全面预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专业化人才和相关制度的支撑,但企业仍存在数字化人才短缺、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2.2.1 数字化人才短缺

数字化人才短缺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知识、外部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等方面。一是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知识。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由财务人员在线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由于财务人员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不够了解,极易影响平台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此外,业务部门员工信息化技能的缺失也会使平台的个性化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外部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外部专业的数字化人才虽然能够设计和维护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但由于缺乏对企业的了解,难以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此外,外部专业人员无法获取企业的核心业务信息,这将极大地限制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范围,不利于其效果的发挥。

2.2.2 制度建设不完善

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完成预算编制、预算分析等各个环节。在数字时代,预算管理工作与信息系统相结合,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流程与环节,但很多企业未及时更新和跟进与全面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制度。一是预算管理流程不清。例如,有些企业业务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缺乏明确的认识,导致基础业务数据未及时上传或更新,影响预算管理的进度和准确性。二是预算管理系统权责分配不明。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信息沟通和交换主要在线下进行,对权限的管控相对薄弱。基于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企业对每位员工的权限应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能够追本溯源,同时,增强企业预算数据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对权限的管控不到位,仍有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

2.3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用受限

由于企业各部门间、各系统间未打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功能得不到完全发挥,主要体现在业财融合程度低、各系统各为信息孤岛等方面。

2.3.1 业财融合程度低

业财融合是新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但很多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系统仍各自为政,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一方面,预算管理系统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的联系不紧密,造成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财务人员只能根据业务部门事后上传的各项数据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系统尚未与业务相结合,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实用性不足等问题。

2.3.2 各系统各为信息孤岛

数字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很多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并未相互打通,各系统和数据的应用都是孤立的。预算管理系统由于其特殊性,在应用过程中只有结合其他系统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在人员权限方面,预算管理系统需要与OA 系统相结合;在预算编制方面,预算管理系统需要与ERP 系统、财务共享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相结合;在预算执行方面,预算管理系统需要与费用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相结合;在预算分析与考核方面,预算管理系统需要与薪酬管理系统相结合。因此,各系统间的信息壁垒造成了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不及时,不仅大大降低了预算管理系统运行的效率,还为预算管理人员增加了额外的数据获取与信息沟通工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对策建议

3.1 推进预算管理体系自身的数字化建设

在数字时代,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固有问题,可以采取加强基础业务数据集成,实施零基预算法;预算数据实时更新共享,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加强预算数据的智能化分析等方式解决。

3.1.1 加强基础业务数据集成,实施零基预算法

为解决传统增量预算法造成的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企业可以加强数据集成,实施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预算编制手段,与传统的增量预算法相比,其不受基期的成本费用项目和数额的制约,而是依据预算期的实际进行预算编制,与战略目标匹配度更高。在数字时代,零基预算的数据集成难、成本高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各业务部门将基础数据输入预算管理平台,完成初步的业务数据汇总和积累。通过数据的初步汇总,企业能够保证预算管理工作中各环节数据的完整和统一,对各项预算数据也能够准确定位,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企业通过高效的数据集成汇总,为零基预算法的实施提供保障。

3.1.2 预算数据实时更新共享,加强预算执行监控

为解决信息滞后性造成的预算执行松散的问题,企业应通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来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一是企业应通过预算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通过实时的数据更新与反馈,各职能部门及预算管理办公室能够及时、全面掌握当期预算执行的动态,并根据具体业务或项目预算及剩余的预算额度来统筹安排,使决策更加合理有效,并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完成自动预警,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超预算或显著不合理的预算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舞弊、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每个预算执行期的指标完成情况。当某个执行期的目标没有完成时,预算系统对其及时上报反馈,有利于约束预算执行部门,督促其后续进行调整,确保年度目标的达成。

3.1.3 加强预算数据的智能化分析

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企业能够加强对预算的智能化分析,提高数据应用水平,有效解决分析颗粒度和精细度不足、预算分析结果与实际需求匹配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对预算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企业能够将单一的财务视角的预算分析转化为管理决策视角、业务实施视角、部门运营视角等多角度的预算分析,最大限度地利用预算数据,并更好地契合预算管理各维度的分析需求。例如,在管理决策视角下,预算分析立足于企业的整体状况,反映企业的总体运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并且将关注点同时放在财务与非财务层面,利用平衡计分卡等分析方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业务实施视角下,预算分析可用于对具体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纵向比较该业务的发展变化、横向比较行业同类业务的执行情况等;在部门运营视角下,预算分析更注重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目标是否达成等。通过多视角的智能化预算分析,有利于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优化企业预算分析效果。

3.2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支撑

为了向全面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快实施数字化预算管理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数字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3.2.1 实施数字化预算管理人才培养

为解决数字化人才短缺的问题,企业应当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提高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效率。在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应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专业的数字化人才由于缺乏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使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完全契合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信息化能力的培养,通过提供学习机会、提高福利待遇、加大对预算管理数字化成果的奖励力度等,激励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的运行将更加稳定,效率得以提高,且预算管理成本能够得到控制。

3.2.2 加强数字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为解决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企业应加强数字化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明确预算管理平台的应用场景。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嵌入了企业运营的哪些环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应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中予以明确规定和说明,使各层级人员对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场景和范围有清楚的认知。二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明确规定各层级员工对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权限。通过清晰的说明,既对数据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精准定义,也为预算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3.3 打破信息壁垒,最大限度发挥预算管理系统效能

为有效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的数据“活”起来,企业需要将各个系统打通,让各个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而数据中台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为有效应用数据中台,一是企业应对各端口的基础数据建立统一的标准。一方面方便数据中台进行集中汇总整合;另一方面便于各信息系统的取用和分析。相对应地,各系统需要对数据接口、标准语言等进行标准化的调整,防止不适配的情况发生。二是企业应当提供合理的组织结构,以配合数据中台的应用。在预算管理方面,企业应明确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与考核分别由哪一部门负责,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及各组织结构的权责分工。根据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完成数据的精确输入、提取、分析及应用等环节,实现数据中台辅助准确灵活应用业务数据的目标。

4 结语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预算法预算编制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