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宇
(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成都 610213)
企业科技管理是指企业对科技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1]。对现代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技术与人才是宝贵的资产、资源和财富,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现代化科技型企业科技活动内容繁多,且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科技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科技管理各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并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科学高效地做好科技管理工作,从而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积累、技术迭代更新和人才发展壮大,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科研项目管理、科技统计、科技成果管理、科技建设、科技平台管理、企业资质管理、科技规划咨询与审批、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企业标准化等方面。
科研项目有不同的种类和渠道来源,在项目申报、执行验收、经费使用监管上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因此需要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和维护。
第一,科研项目的种类。根据科研项目的任务内容、成果形式和技术成熟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 等方面,可将科研项目总体分为研究类、技术类和研制类项目。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应根据不同种类项目的特点、成果形式和技术成熟度情况来施行差异化的管理方法,在项目的风险、进度和经费的使用上给予不同的考量。
第二,科研项目的来源。科研项目的来源一般有国家部委项目、军队科研项目、地方政府项目、对外合作项目和企业自立项目等渠道。明确了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根据不同渠道(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征集要求、指南发布、实施特点、侧重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更能符合主管部门的要求,使项目的申请、执行和验收更加顺利。
第三,科研项目的流程管理。科研项目的流程主要有项目论证、项目申报、项目执行、结题验收、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和奖项申报等阶段,在项目不同阶段,科技管理部门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
科技统计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它不仅能服务于科技管理,还能对科技政策和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2]。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掌握自身科技活动、成果产出和收益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上级主管单位和母公司及时掌握企业的科技活动情况。让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科学决策,科技活动良性有序开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始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常见的科技统计有企业日常监管统计、企业年报、母公司年报、各种科技平台(如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基地和园区等)的季报和年报,以及相关部门和上级临时要求的一些数据的统计等。
除了数据的统计,科技型企业还需要根据主管单位、上级部门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编制科技工作相关报告,如企业科技工作总结、研发活动情况、科研项目管理情况、科技人员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科技情况。
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科技成果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产,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成果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等特点。对于科技成果的管理、保护、价值挖掘、落地转化应用、产业化推广等工作,是科技型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自我提升、自我赋能、自我进化革新的重要手段。
科技成果管理主要包括共用构建模块(Common Building Blocks,CBB)管理、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产品型谱编制、知识产权管理等。
先进技术的积累和研发力量的升级是科技型企业开拓进步的“动力源”,也是企业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法宝。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先进的科技研发环境,是现代化科技型企业与时俱进、保持活力的基石。
第一,科技人才培养。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是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回报的战略性投资。一是加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通过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在职称竞聘、绩效工资、评先选优等方面对人才进行政策倾斜,提高各方面福利待遇,确保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二是根据业务需求和科技人员自身需要,经常组织各类专业培训或是讲座,提高科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科技人员“充电”;三是选送优秀的科技人才参加科技奖项的评选;四是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专家,为科技人员争取荣誉,也提高本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第二,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型企业为了在激烈的人才争夺和市场角逐中保持高度敏感性和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经常性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用以培养科技人才,接触前沿技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把握市场需求。
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丰富繁多。外部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与科技组织(科技联盟、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学术研讨和交流、项目对接、技术的引进和出口、产学研合作等;内部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组织科技讲座、举办科技论坛和科技大赛、组织科技展览等活动。
第三,科技管理制度。企业要有效地开展科技管理工作,相应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除了政府、行业和上级单位的政策制度以外,科技型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系列科技管理的制度,打造企业科技管理体系。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既是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基准依据,又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各类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科研人员的考核和奖惩、科技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章程等方面。
第四,研发能力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研设施的建设和科研手段的完善。企业要搞好科技研发,推陈出新,就必须打造良好的科研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科研实验室、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研发能力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途径:一是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国有资金支持,如工信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国防科工局的条件保障建设项目、技改技措技防项目等,用于对企业的研发环境(实验室、试验平台、产线建设等);二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自筹经费进行研发能力的建设和升级,如设备仪器和软件工具的购置等。
第五,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现代化科技型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工作必不可少,在企业内部流程的设计、资料和软件版本的管控、文件和信息的发布、人员考勤考核、相关的审批等,都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企业运行和管理的效率,增强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存储、共享和使用,减少差错,实现内涵式增长。此外,一些军工涉密企业根据保密管理的要求,需要建立涉密信息化系统,以保证涉密信息安全传递,避免泄密事件发生。
第六,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科技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然要将科技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其中,打造持续科技创新、努力开拓进取、积极拥抱变化、重视和培养科技人才的企业文化体系,切实地将企业的科技理念通过文化传承和传播开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并在行业内逐步形成企业的品牌形象。
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当企业核心技术、研发环境、规模和产值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展科技平台的建设工作就非常有必要。科技创新平台是集成、优化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充分共享科技知识、人才与资源,有助于科技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建设。通过各级各类科技平台的申请和建设,可以极大帮助科技型企业提高行业地位,培养科技人才,打造升级研发实验环境,争取到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政策,企业技术中心可得到政府的建设经费补贴等。
科技平台申请成功后,应根据资质主管单位的要求定期上报报表,根据平台资质的有效期按时续审和复评。另外应充分用好科技平台,使之在企业科研项目承接、研发条件建设、科技政策支持、产学研合作交流上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申请后就弃之不管。
科技型企业因产品研发、市场准入和监管政策的要求,需要涉及较多资质的申请和管理维护。例如,企业若从事军工领域,则需要具备军工三证资质;若开展测绘业务,则需要相应的测绘资质;一些产品(如车辆、电池、手机等)的销售需要申请工信部公告资质;从事餐饮行业需要有食品卫生安全许可证书等。此外,在企业质量管理方面,还有ISO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关资质认证。因此资质管理也是科技型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
资质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申报、监管、复评、续审、更改等。企业根据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申报相关的资质,包括准备相关材料、提交申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取得资质证书等,对资质的使用进行监管。在资质接近有效期限时,根据资质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资质的复评或续审等工作。在企业法人、组织机构和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开展资质的更改工作。
科技管理部门要承担企业科技战略规划、科技事项咨询、决策与审批的职责。
第一,科技规划。科技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科技工作的中枢机构,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放眼市场、放眼行业、放眼企业未来的发展路线和方向,为企业制定出高瞻远瞩的科技规划,如企业科技发展五年计划、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高质量发展纲要等战略性文件,为企业科技的发展和布局指明方向。企业的科技规划工作,不仅需要对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解读和分析,而且需要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和发展方向,制定适合企业的规划。
第二,科技咨询。科技型企业在运行和发展中,最高管理层经常会有重要的科技事项需要向智囊机构进行咨询,如重要科研项目的执行、重要科研设施的建造、重大科研设备的购买、重要科技岗位的设立、重要科技人员的选用和任命等。很多科技型企业由此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技委”),聘请企业内外的专家学者担任委员,科技委作为企业的科技智囊机构,独立运行,企业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涉科技委的抉择和结论,科技委的成员们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向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在企业重要的科技事项上,提出科学、客观、公正的建议和意见,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作出最终决定的参考。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科技委的挂靠和日常运行部门,负责科技委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科技委章程的编制、科技委成员的聘任和解聘、科技委委员会议议题的提交、科技委委员会议的组织、科技委委员会议纪要的编写和发布、科技委换届选举等。
第三,科技事项审批。科技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机构,承担着一些科技事项的审核和审批职能,如科研项目的审批、科研经费预算的审批、科技上报材料的审核等。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质量的管理工作,根据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理念和要求,科技管理部门也需要承担起一些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
一是配合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认证。现代化科技型企业出于甲方的要求、市场的需求或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建立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除了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外,还有一些常见的体系如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ISO 45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 27001)等,一些涉及军品研制的企业还需要建立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GJB 9001C)和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GJB 5000B)等。以GJB 9001C 质量管理体系为例,需要建立“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三级体系,涉及企业管理和运行的各个方面,科技管理部门需要参与与自身职能相关的体系文件的编制,涉及软硬件产品运行程序、技术状态管理、工艺评审等。
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企业每年需要进行质量内审、管理评审,此外还有3 年复审以及体系换版等相关工作,科技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参与其中。
三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建成后,需要切实地在项目中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出现“两张皮”的情况。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要将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研制进程中贯彻执行,根据开发流程明确重要的节点(如前期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样机生产、试验验证、小批样试制、鉴定定型等),做好各阶段的监控和转阶段评审、首件鉴定、工艺评审、新产品试制、质量问题双归零、出厂质量评审等工作。
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科研活动的重要成果载体,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科技型企业必然产生大量的知识产权成果,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并对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组织、利用和保护,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贸易组织确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以下7类: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专有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专利撰写和申报、专利预警(专利排查)、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分析、专利导航、专利地图、专利战略等方面。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分析企业的产品是否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包括侵权分析、科技查新、研发路径分析等方面。在充分收集了解本行业技术领域的信息和竞争对手情况的基础上及早识别可能发生的侵权风险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设计产品的关键技术路径,规避侵权风险。
二是从科研生产当中发现可以用来申请专利的创新点,将技术创新成果以专利的形式固化确定下来,条件成熟时进一步转化成企业标准,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让科研成果得到充分保护,使科研过程中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回报。
三是综合生产、市场和法律等各方面因素,对企业的专利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系列彼此联系、相互配套的专利集合,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形成对企业有利的专利格局。
四是结合企业产品研发现状或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将企业专利进行落地转化应用,形成新产品并产生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中,引导和支撑产业的科学发展。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开展更深层次的知识产权工作,如申请专利工作试点、加入专利合作组织联盟、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
企业标准化是科技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标准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建立最佳秩序,保证企业各项活动合理高效、加快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降低错误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企业标准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培养标准化人员;开展标准化信息建设,建立标准化档案,管理企业标准化文件;指导企业其他部门的标准化工作等。
第二,标准化审查。负责企业科研项目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指导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中的使用;对企业内部标准的选用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科技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的齐套完整性、选标用表有效性、文件的签署和编号登记进行审查。
第三,标准制定。主要包括组织开展企业内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外部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负责企业标准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第四,标准化活动。组织或参加标准化专业领域的相关交流活动。
科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科技型企业而言,能够有效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产品开发迭代,推动科技成果迅速积累和转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科技型企业若能将科技管理与企业的研发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指导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流程,真正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赋能,避免出现规章制度与实际执行“两张皮”的情况。
科技管理工作要做到“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指能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的需求等外部因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有较高的站位来解读顶层的要求并正确响应。所谓“立地”,是指接地气,一是指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市场定位、经营状况、行业地位、研发力量、产品系列等有着清晰的认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发展路径,同时又与顶层的战略相呼应;二是指科技管理与项目管理流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充分结合,形成一套有机的管理方法,让科技管理成为“有根之水”,避免管理上的重复和内部资源的浪费。
总之,科技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科技管理,当科技管理的战略和方法与企业经营发展现状相匹配时,它就会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反之则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既不能鼠目寸光,又不能好高骛远。
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注重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一是对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及时地提炼和整理,动态管理;二是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做好科技成果的专利申报和布局。
在此基础上,企业应积极转化并应用科技成果,通过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减少无市场和应用前景,市场转化差的“无效科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开展科学的科技战略和技术路线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转让的交易服务平台、加大产学研合作等,以此来鼓励科技成果转换落地,推动产品化和产业化,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型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繁多,数据量大,有必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运行和管理。例如,OA(办公自动化)系统可用于规章制度和科技成果(文档资料、设计图纸、软件源代码等)的存储共享和查找调阅;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将科技管理制度转变成为具体的执行流程,包括项目审批、阶段控制、经费使用等;标准管理系统可用于对各类标准的存储、查阅和更新;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可用于对专利的管理;数据管理系统可对科技报表数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数据挖掘和指标分析,如指标的前后对比、横纵向对比等,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掌握科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技管理工作,可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切实地转变为规范的执行流程,增强对科技管理执行全过程的控制、约束和监督,并使得流程可追溯,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需要全面统筹、科学规划、统一协调,才能保证科技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因此,科技型企业需要加强科技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科技管理活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管理体系的完善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完善机构建设。构建自顶向下的科技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董事会、总办会等)、智囊咨询机构(科技委)、运行机构(科技处)、监管机构(审计部)、执行人员(各业务部门项目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等),形成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相互关联的科技管理机构。
在机构建设和运行中,要特别注重职能部门(公司科技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有机联系,一是职能部门要“下沉”到业务部门指导科技活动,解决难题;二是业务部门要“上浮”到职能部门,接受培训并对接相关精神和要求。做到上下联动、传达通畅,防止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脱钩。
第二,推动规章制度落地。科技型企业拥有较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确保这些规章制度在科技活动中切实落地执行,真正地规范和指导企业科技活动,这是决定企业科技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企业需要通过正式通知、学习培训等活动将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宣贯,采用过程监管、评审审批、检查审计等方法保证在科技活动中遵循和运用规章制度,避免出现将规章制度“束之高阁”,不按规矩办事,规定是一套,执行又是一套的“两张皮”现象。通过长期运行和迭代,最终提高全员的整体意识和素养,推动企业整体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培养专业化人才。科技管理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对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对科技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科技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相关资质考试认证。在人才的培养上,可采用“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备份”的思想,各人既各有所长,又能统一调动,相互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