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玲 黄慧莹 黄满东 张 秋*
生物医药是引导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该产业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产业集群是培育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途径,其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均是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参考因素[1]。在此背景下,广东依靠其经济优势及区域优势,推进以高技术、高水平为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广东省科技厅等5个部门共同印发的《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目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业集聚水平仍需提升的问题[2]。如何破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壁垒,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是目前广东省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据此,本文尝试建立系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为参照,对比分析两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现况,综合探索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新模式,为推动广东省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打造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产业集群竞争力最早由Michale E.Porter展开研究。发展至今,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Michale E.Porter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通过钻石模型进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性分析[3-4];另一方面则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代入数学模型完成竞争力定量测算[5-7]。由于行业异质性等复杂因素影响,大多数学者采取实证分析实现客观、合理的竞争力评价。如卜洪运和陶玲玲[1]基于指数型功效函数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林岱衡和谭清立[8]则针对投入-产出维度,选取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数、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等作为影响指标;而张琪琦等[9]以规模、经营、创新、成长4个方面构建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得出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但较少学者能够综合考虑生物医药产业的突出特点—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并侧重从绿色低碳的角度构建生物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本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10-11],基于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在专家咨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特色化、绿色化的发展特点,最终形成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规模、经营、绿色技术创新[12]和成长竞争力4个方面,共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其基本逻辑是:规模竞争力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现有规模,能够反映其目前可运用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经营竞争力是衡量产业集群合理利用资源实现高回报的运营管理能力;绿色技术创新竞争力指基于绿色发展趋势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突破内外部技术壁垒,获取技术创新动力源泉的能力;成长竞争力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依据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挖掘自身潜能的核心能力。
熵值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客观赋权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指标信息的价值系数来衡量其对评价结果的贡献度,能很好地克服多指标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和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精确度[13]。由熵值法计算得出的权重值能够反映出某项指标对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其值一般为0~1,权重越大则说明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对评价目标越重要,表明其变异程度越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本研究选用熵值法分析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子系统权重,并通过比较视角对比浙江省进一步评价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由于产业集群具有区域性特点,地域面积对其竞争力有一定影响。张琪琦等[9]也指出空间承载力是产业的基础保障,不同省市的地理面积基数不同会导致基数偏差。因此本研究参照张琪琦等[9]的研究,采用“得分/地域面积”来计算省份单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每万平方千米的竞争力分数。
本研究基于广东省及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统一选取2010—2020年作为研究时期。由于生物医药产业涵盖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制造、化学药品与原料制造、生物医药关键装备与原辅料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相关服务。参考相关研究[14-15],本文生物医药产业统计了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数据,主要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和《浙江统计年鉴》。其中需特别说明的是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未公开,因此对2017年的数据缺失值进行取平均值的处理方式。由于部分原始数据存在负值,因此在进行熵值法前对所有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法处理,以消除数据的变量量纲及变异范围。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表2)所示。具体来看,绿色技术创新竞争力是影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的关键子系统,规模竞争力次之,成长竞争力则是略低于规模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子系统之一,经营竞争力排名最后。
表2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2.2.1综合竞争力从综合竞争力发展趋势来看,2010—2020年广东省、浙江省整体发展状况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浙江省相对广东省综合竞争力得分较高。见图1。
图1 2010—2020年广东省、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得分
2.2.2各子系统竞争力2010—2020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各子系统竞争力得分见图2。规模竞争力、经营竞争力、绿色技术创新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增幅较大。成长竞争力波动明显,但近年来也呈逐渐增长趋势,增幅相对较小,仅增长14.01%。
图2 2010—2020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
虽然两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各子系统竞争力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图3~6),但浙江省各方面均优于广东省。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竞争力子系统差距最为明显,其次是成长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经营竞争力。而且对于4个子系统的竞争力指标,2017年以后浙江省增速更快,增幅更大。
图3 2010—2020年广东省、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得分
图4 2010—2020年广东省、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经营竞争力得分
图5 2010—2020年广东省、浙扛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绿色技术创新竞争力得分
图6 2010—2020年广东省、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长竞争力得分
综上可知,目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与浙江省相似,但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与浙江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上文分析得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仍需由各个维度共同助力,其中优化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竞争力是关键突破点。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已有成功经验,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模式可尝试通过“链式”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以政策链、服务链、金融链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将人才链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储备要素,并结合绿色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政策链是巩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政府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继续加快原有政策落地,完善覆盖科技、人才、资本、数据等各领域的政策体系,以促进全面且密集的政策网络形成。同时多方式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如《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及要支持珠海、佛山、中山市打造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而2023年2月17日发布的《促进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也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药品监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行区。
服务链国际化发展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围绕诸如进出口服务、网络平台服务等方面开展服务提升工作。如广州海关优化口岸通关服务,建立医药品快速验放“绿色通道”,吸引了1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口岸开展进出口业务,推动了“保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其次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断开展产业集群间的国际性交流。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除了吸纳国内同类型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一定程度上还可对标波士顿、旧金山、圣地亚哥等全球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充分开展相关调研学习,汲取国际化发展经验,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最后还需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利用港澳的服务贸易优势,吸引国外生物医药与健康知名机构、世界500强制药企业等来粤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
金融链高速发展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支撑。从发展环境角度来看,粤浙两省在金融投入方面具有相似优势。浙江省主要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设立的健康产业基金不断涌现,资本投资健康产业积极踊跃。截至2022年10月12日,杭州生物医药行业融资事件总计达236起,投资金额共233亿元,其近5年来融资项目和融资规模也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体现出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强大的投资吸引力。《2020粤港澳大湾区股权投资发展白皮书》指出2015—2020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股权投资市场投资前十热门行业中,互联网、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位居前三。由此可见,金融资源是粤浙两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需要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和融资环境。面对发展差距,广东省需要继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风险投资与创业投资扶持,增加生物医药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指标。其次需要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引导作用,以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建设能力。此外发挥市场的综合调控是关键,需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最后支持重点企业境内外上市、挂牌,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如利用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中国香港,促进省内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香港上市,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人才的充分储备和可持续供能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不竭动力。前文结论中的规模竞争力中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权重较大,再一次论证了人才储备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打造高质量人才链,对“高精尖缺”人才,完善引进培养和评价机制,汇聚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需要内外兼修,从外引进和从内培育相结合。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角度,首先需要加大“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优势人才资源流动机遇,发挥高层次人才引入政策红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入驻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如横琴中医药产业园在湾区国际性合作优势下,由珠澳合力汇聚海内外高层次医药健康产业人才,丰富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储备;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依据产业契合度更高、比较优势更强的“3+1+1”产业人才政策,为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人才动能。同时也要优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如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视同科研项目纳入科研绩效考评等。在企业及科研机构层面,则需聚焦于强化内外部人才支撑。在内部,调整人才激励计划,加强对技术人才实现高技术创新、高质量突破的奖励机制;在外部,加强企业及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高校圈及产业集群的交互融合,搭建起“产-教-学-研”人才沟通桥梁。如广州大学城与广州国际生物岛合力建设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区,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助力云浮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等。
创新链是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驱动。通过与浙江省比较可知,广东省的绿色技术创新竞争力与浙江省得分差距最大,一方面原因是广东省处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及生态环境提升期,且兼受区域内重工业活动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及政策制度有待优化完善。另一方面,卢强等[16]的研究指出,前期广东省工业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地理空间差异,未能发挥出一体的竞争优势和效率。说明广东省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基础尚薄弱,仍需深入贯彻绿色创新理念,并依据地方实际情况调整政策规划。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广东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潜力大[17-20],再次验证本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的突破点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助推其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对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态势,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和产业创新的需要,政府首先需加大对生物医药绿色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如采用接续支持、联动支持、补齐支持、补充支持等方式,组织实施绿色生物制造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次是企业要强化科技创新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动能,如面向国际生物技术前沿,组织实施绿色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建设,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突破。同时需围绕产业集群需求,引进一批高端创新平台,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服务于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创新;坚持以产学研带动成果转化,利用招商投资、联合共建等方式,将名所名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创新资源,打通“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链,推动重大成果的落地运作。
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柱。产业链的综合扩展离不开规模、经营、绿色技术创新、成长竞争力的共同作用。目前,广东省受限于区域资源利用不足等多种因素,成长竞争力整体上落后浙江省,所以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还需显著提升其内在创新能力及外在学习能力。就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而言,首先应重点关注各集群整体规模发展规划,在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上,依托产业优势,形成集聚效应,打造绿色特色化产业集群。其次鼓励粤东西北城市精准对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聚焦龙头企业,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不断壮大集群企业队伍。最后打造一批“链主型”企业[21],培育高质量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的形式加快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构建协同、高效、集约的成长型产业链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