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领域针织内衣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及改善建议

2024-04-30 12:26李培玲袁恒超张晓娅
纺织服装周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内衣针织面料

李培玲 袁恒超 张晓娅

针织内衣产品具有柔软贴肤、弹性优良等优点,在人们日常穿着过程中必不可少。随着市场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针织内衣产品的质量关注不仅仅是耐磨、不掉色等常规物理性能方面的要求,转而对面料功能性、款式多样化的追求日益突出。内衣商家及生产企业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加大新产品的开发。

在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的今天,短视频购物、直播购物等新兴网络购物模式不断兴起。作为贴身穿着的内衣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各电商平台对此类产品的管控也较为严格,必须通过国家标准测试,获得第三方质检合格报告后才能上架销售。

内衣产品质量标准及要求

内衣的产品种类分为文胸、内裤、塑身内衣、秋衣秋裤和其他贴身穿着产品,考虑到贴身穿着的舒适性,内衣产品多为针织产品。涉及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

虽然内衣产品种类繁多,产品标准多式多样,但是其质量要求归纳下来分为基础考核项目和特性考核项目两大类。基础考核项目包括纤维含量、产品使用说明、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四大方面。内在质量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基本保障项目比如pH值和甲醛等项目、洗涤性能比如洗后外观和缩水率等项目、耐用性能包括强力等项目、色牢度包括耐洗色牢度等项目。

对于不同的产品,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特性考核项目,比如针织保暖内衣执行FZ/T 73022—2019标准,除了基础考核项目外,还要考核保温率和透气率这两个特性指标。又如,运动文胸底围压力会影响穿着舒适性及运动效率,因此FZ/T 74002—2014标准还要考核底围压力,另外,运动文胸的使用场景容易出汗,还考核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和透气率。再如,对于一体成型文胸,鉴于其生产工艺为热压定型,其肩带与罩杯连接牢固与否是重点考核项目,故FZ/T 73046—2020标准增加了肩带连接强力项目的考核。

内衣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概况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18年和2021年对针织内衣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重点对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纤维含量、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拉伸弹性回复率、保温率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2021年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如下:在流通领域抽查了20个省(市)354家企业生产的355批次针织内衣产品,发现56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5.8%,较上次抽查上升6.2个百分点。不合格项目集中在纤维含量,有54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对纤维含量相关标准要求不了解,仅根据经验或原料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标注产品的纤维含量。抽查发现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与产品单价关系较大,单价低于100元的210批次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为18.6%;单价100元及以上的145批次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为11.7%。

2018年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如下:2018年第2批,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福建、山东、辽宁、江西等11个省、直辖市119家企业生产的119批次内衣(针织内衣)产品,发现有11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不合格发现率为9.2%,涉及到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纤维含量、保温率项目。

电商领域内衣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解析

隨着电商的蓬勃发展,新的网络购物模式已普及大众,产品质量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是商家为寻求卖点过度宣传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比如宣传内衣具有保暖性,实际检测并不具有保暖效果;另一方面是产品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比如纤维含量、pH值等项目不合格;还有一方面是快递或售后服务导致的质量问题或消费者投诉。

目前电商领域针织内衣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使用说明、纤维含量、pH值、水洗尺寸变化率、洗后外观及外观质量问题等方面。下面主要从产品质量的角度对内衣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解析。

纤维含量不合格主要体现为纤维成分标称种类与实际不相符,或纤维含量实测值与标称值超出允差范围,或纤维含量标识不规范。纤维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投料未按工艺单执行,考虑成本原因未送检直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成分标注,面料加工成衣的过程中加入其他配料或复合处理而未重新检测成衣成分。

例如,对于内衣产品中的文胸品类应注意,若执行FZ/T 73012—2017标准,则纤维含量应至少标注罩杯里料和侧翼里料的部位,其他部位也可以同时标注。

再如,保暖内衣产品,如果产品的面料为复合面料,即外层是常规面料,里层为复合的起绒织物,电商平台的商家经常会只标注外层面料的成分,从而导致纤维含量不符合标准允差要求。这是因为商家在内衣产品由常规款升级为加厚款之后,由于不了解产品结构或标准要求,仍然沿用之前的纤维含量标签所致。

举个典型案例,成衣面料(成分为聚酯纤维95%、氨纶5%)复合了一层绒布(成分为聚酯纤维100%),由于半成品面料送检的时候并没有复合绒布,成衣成分标注为面料(聚酯纤维95%、氨纶5%),最终判定为不合格。

产品使用说明不合格是日常委托送检和监督抽查中发现最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按标准要求正确标注或者标识缺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标准GB/T 5296.4—2012不了解,缺乏质量意识。在日常抽检中发现电商平台上产品使用说明不合格率高达90%以上,大品牌的产品使用说明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不合格的主要是一些个体户的商品,究其原因是对标准的不了解,导致挂吊牌存在一些随意性。

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应标明承担法律责任的制造者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要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使用不易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需要特别提醒电商商家,如果缺失制造者名称、地址、产品名称这三项,产品会定性为三无产品。

纤维含量标识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标注不全、名称不规范、内标无纤维含量等,例如纤维名称标为 “涤”“抗起球纤维”“冰丝”等均为不规范名称。

号型标注不规范是电商领域标识不合格的重灾区。服装类产品号型宜按GB/T 1335或GB/T 6411表示服装号型的方式标明产品的适穿范围,针织类服装也可标明产品长度或产品围度等。号型的正确标注形式示例“165/68A”,如果仅标注商家和消费者熟知且常见的号型形式如L、M等是不规范的。

维护方法标注不规范是电商领域标识不合格的另一个重灾区。主要表现为维护符号样式与标准GB/T 8685不一样、维护符号顺序不对。

此外,产品标准编号错误或年代号错误、安全类别缺失或标注错误等也是电商领域标识不规范的常见表现形式。

对于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的产品,其水洗尺寸变化率容易不合格,主要体现为缩水。水洗尺寸变化率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纤维成分、生产工艺等,企业应对棉、粘纤等纤维素纤维含量高的产品重点关注缩率。

服装检出pH值不合格率较高, pH值不合格大都是偏碱性,一般通过酸碱中和的原理重新调节服装产品的pH值。可用来调节的酸剂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为冰醋酸和柠檬酸两种,调节时注意控制用量,过量会影响产品手感,还容易引起黄变。

内衣产品洗后外观质量通常关注以下几方面:整体颜色变化,最好控制在4级以上,注意洗后缝线有无脱开,印花部位有无起泡、脱落、开裂现象,绣花部位有无起皱现象,粘合部位有无出现脱胶、开胶现象,饰品有无脱落,拉链等附件有无掉漆等现象,面料有无明显起球现象,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外观的情形等。

内衣产品外观质量需要重点关注,这是触达消费者后消费者的第一感受,作为不了解标准的消费者通常关注做工质量,比如是否有线头或明显瑕疵,因此生产企业应严格把关。此外还要关注以下几点:表面疵点如是否起毛露底或脱绒等,色差是否明显,粘合衬部位是否有脱胶、渗胶、起皱及起泡现象。

有些产品虽然满足标准要求,但是鉴于标准的滞后性,有些产品性能标准并未考核到,可消费者在穿用后确实出现质量问题,比如掉毛和洗液沾色等现象尤为突出。对于纯棉深色内衣应重点关注掉毛的问题,很多纯棉衣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掉毛现象,尤其是深色衣服看着特别明显。对于深色产品除了关注产品自身的变色和沾色情况,还应关注洗液沾色情况。比如深色产品耐皂洗色牢度虽然检测合格,商家宣传不掉色,但是消费者购买后洗涤却发现溶液出现严重掉色现象。一方面是消费者对色牢度合格存在某种误解,认为合格就是不掉色,其实不然,合格只是滿足标准规定的掉色标准要求;另一方面是有些产品掉色后自身颜色并无明显变化,但是水里会有明显颜色变化。

内衣产品质量改善建议

电商领域针织内衣产品质量的提升可从两大方面考量:一方面,电商平台应建立完善的规则制度、严格监管商家,提高商家和消费者的认知和普及标准基础知识,引进品牌商家、建立对大宗货源的稳定质量保障等;另一方面,生产企业或商家应在产前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后阶段建立相应的质量风险监控机制,做好全供应链的质量控制。设计时应考虑到最终产品的相应标准和客户的要求,加强原料和成品的送检,面料的检测结果有时候跟成衣不一致,所以有些环节必须在成衣环节进行测试和验证,补货时也要检验,将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经营者还应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定期抽查制度,及时送检,重视并改善消费者关注或投诉项目,密切关注国家相关部门的抽查计划和规范,提前预警。

猜你喜欢
内衣针织面料
2022 秋冬中国内衣色彩流行趋势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女装流行面料
针织与纱线
热销面料及辅料
塑身内衣让女性受伤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女装流行面料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