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互馈机制研究

2024-04-30 17:43李竹青孙瑞琦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3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旅游

□文/李竹青 孙瑞琦 刘 英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成都)

[提要]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是打造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发扬传承的重要宣传渠道途径。本文通过探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使得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更加具体、丰富、深入;同时,借助红色旅游承载的独特的文化价值,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红色旅游将优秀的红色文化渗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对促进我国良好的社会民风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2023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放开后,旅游业率先复苏发展,而其中乡村旅游具有时间短、距离近以及价格低等优势,使得乡村旅游成为疫情以后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发展的旅游行业分支。根据当前乡村旅游相关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互融互促关系已达成共识。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获得资金、政策、人才以及技术等外部资源的支持,同时将外部资源与乡村本土资源(劳动力、土地、生态组织)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其复合作用下的产出效益明显,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得以保护,农村生态有效修复,农村治理自主度提升,有效缓解了乡村的发展危机。与此同时,全面持续的乡村振兴发展也反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服务提升、产品优化供给以及有效的资源整合等一系列发展困境,优化乡村旅游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优化发展。

在我国,乡村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奋斗史和革命史,这也就赋予了我国农村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即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这也促使了乡村红色旅游的诞生,使得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方式。

红色旅游作为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因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具备了独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本文通过探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使得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更加具体、丰富、深入;同时,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乡村振兴反向推动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对促进我国良好的社会民风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互馈机制研究中,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探索并且提炼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二是改进已有研究单向静态分析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机理的研究方式,从双向反馈影响的新视角探索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动态发展规律,使得理论解释空间增加,加强理论对于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互馈的内在规律

2022 年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品培育,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依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目的地;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优化建设300 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得红色旅游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红色旅游发展又新上一个台阶。

红色旅游中,文化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发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所考虑因素较多,其中文化价值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的彰显是重中之重,红色文化为红色旅游发展进行文化赋能,使得红色旅游的特色化、特殊化功能进一步深化。

红色文化渗入旅游,以旅游为载体渠道,红色文化的活化利用发展空间得以延伸。旅游发展创造了红色文化的市场需求,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广,使得红色文化的受众面得到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过程中,依托旅游发展,红色文化也将得以再发展和再创造,文化内涵、内容也将更加丰富。红色旅游是将红色文化融合到旅游中,通过旅游发展,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等多方产业,将消费者、从业者、农村原居民多元主体汇集到一个具体的产业发展活动中,实现了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元功能。红色旅游多维度效应也得以具体体现,包括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其中社会效应包含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村环境也得到美化亮化;经济效应则体现在通过刺激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拉动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就业,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

同时,乡村的资源环境、文化氛围、历史特色、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位条件等构成了乡村底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红色旅游的有序发展使得乡村要素增值、结构化与功能提升,打破乡村发展的困境,进而助推乡村振兴。与此同时,乡村在产业、生态化、文化、组织等多维度的振兴又将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新的需求。乡村振兴将会进一步夯实红色旅游的发展基础,为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创造了条件。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互促互馈,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互为正向积极影响;而违背了乡村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则会产生互为逆向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防止红色旅游违背乡村发展需求的规律、脱离乡村发展实际的情况发生,以避免阻碍乡村发展的进程。

三、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互馈动态发展

乡村是我国红色革命的摇篮,乡村生活、乡村环境以及乡村民俗造就了我国红色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价值。基于乡村具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地理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将乡村旅游与特色红色文化价值融合,不仅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同时为乡村发展开辟了新的独特的发展道路。通过红色旅游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不仅创新了传统的旅游娱乐发展观念,赋予了独特的旅游教育功能,同时也创新了产业发展模式,使得我国旅游产业得到创新发展,红色旅游成为旅游产业中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支柱。

(一)红色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农村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追寻的红色文化踪迹版图遍布中国农村。东起东南沿海,西至雪域高原,上至商业经济重镇,下至穷乡僻壤,都可挖掘到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旅游化,不仅发挥了红色文化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衍生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通过红色旅游发展,老区基础建设得以发展,同时招商环境也在发展过程中被优化改善,就业机会大幅度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也随之得以改善提升。保护并且合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其所代表的先进的优良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赋予红色旅游特色文化精神意义,使得红色旅游教育宣传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红色旅游,追寻革命先辈奋斗踪迹,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在此过程中,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彰显出红色旅游所带来的强大的经济价值效应。同时,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也使得文化遗产能够长久保存与发展,使得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发扬。遗忘是最大的历史背叛,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能够长久地发扬传播。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以及群众旅游需求在不断改变等现实情况,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价值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的红色旅游也快速发展。

红色旅游在资源、产业与功能三个维度推动促进乡村振兴。一方面通过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促进乡村红色资源的再利用与资源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本身的流通渠道促进乡村资源旅游化输出,并且推动城市资源回流到乡村,在红色旅游引导下进一步加强乡村资源流动与开发强度。乡村红色旅游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加快传统农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多产业门类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红色旅游途径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乡村新产业业态的培育,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目标的实现。

(二)乡村振兴对红色旅游的反馈作用。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对于乡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旅游发展基于地域体系,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地域系统存在联动发展以及相互影响的隐性关系,因此随着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将会反向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为红色旅游提供新的发展动力,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水平的提升。乡村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维度的振兴又将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新的需求。农民生活水平、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经营、农村全面发展在红色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均得以提升发展,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产业更加兴旺、乡村生态更加宜居、乡村民风更加和谐,进而带动居住在乡村的居民文旅需求的发展,将进一步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随着乡村地域资源的深挖利用,也将大大加强乡村对外的吸引力,乡村的娱乐休闲度假的功能价值将进一步强化,进而促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质量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旅游发展业态。

(三)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互馈的双向效应。红色旅游推动促进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双向融合、双向影响效应明显。红色旅游是具有特殊精神内涵的乡村旅游,因此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新的实现载体以及可行路径之一。优秀红色文化内容的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通过旅游促使城乡资源流动是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红色旅游,需要对乡村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探索以及挖掘,了解不同乡村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底色,整理出乡村红色文化发展系谱,明确乡村红色文化的开发以及保护方案,将红色文化与旅游开发体系科学地结合,为健康的旅游发展业态赋予扎实的文化内涵基础。其次,通过旅游途径,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将会对乡村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旅游化改造,将重点建设旅游基地以及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接待服务体系,促进文旅文创等衍生产品的发展。在旅游化利用红色资源的进程中,乡村就业、乡村居民收入均得以提升,乡村资源的价值也得开发利用。再次,红色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资源流动。随着旅游的发展,乡村的物质文明得到快速发展,旅游品质以及乡村人居环境也都随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进而加强了乡村对外资源的吸引力,推动了城市人口向乡村的流动。最后,红色旅游所带来的资本积累效应也不容小觑。乡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居民生存模式从原来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有效过渡,实现乡村居民就业创业方式良性转型,也推动了城乡之间人口、人才的双向流动。在科技发展背景下,随着科技融入旅游发展过程中,红色旅游也带动了信息、技术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对于城乡关系的重塑具有积极效用,进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四、总结

(一)优化红色旅游视角下乡村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探讨红色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首先,需要整合乡村资源,在此基础上,将乡村资源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符合乡村旅游要求的乡村基本条件是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包括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通道、乡村旅游服务系统以及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等;其次,要依据乡村发展规律、自然环境、红色资源禀赋等,针对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综合提炼红色旅游视角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发展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振兴模式、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振兴模式、红色经典旅游路线振兴模式、革命老区振兴模式。通过多种模式打造,红色旅游根据区域特色进行模式筛选利用,将会提升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较为强劲的发展趋势,为乡村振兴赋能,使得乡村振兴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

(二)深化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互馈机制的理论研究,强化红色旅游多功能价值。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了红色旅游发展基础,为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创造了条件。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互促互馈,深化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现实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启示三重维度,探索研究“互馈”的科学性、时代价值性、发展方向性,能够在动态发展中为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基本思路和发展指向。

红色旅游从要素、结构以及功能三个角度可以多渠道多方面给乡村振兴施加积极影响。多元化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渠道与路径,加强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价值效应。在构建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中,使得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同时,发挥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价值教育作用,通过红色旅游发展,改善乡容乡貌乡风。乡村也在红色旅游发展的带动下使得产业快速发展与提升,实现增收目的,从而进一步改善乡村就业环境,优化就业与物质条件,潜移默化地提升乡村居民素质。要注重红色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应,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红色旅游为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提供了路径支持。

深化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研究,强化两者之间动态发展影响研究,有利于促进红色旅游的科学和谐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红色旅游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旅游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