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的研究

2024-04-30 11:55
新农民 2024年8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作物小麦

张 丽

(河南省驿城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营养价值较高、分布范围较广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水平,强化小麦生产效益,种植及农技人员应当针对绿色小麦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能够从实际出发全面推广相关技术,促进小麦产值的不断提升。

1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优势

1.1 保障小麦的质量产量

相较于传统的栽培种植技术而言,借助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对小麦作物进行种植,能够显著提升小麦作物的抗逆性特点,强化其在相同种植环境下的产量与品质,实现小麦作物种植发展目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安全。

1.2 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

基于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对小麦作物进行种植,能够进一步提升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提升小麦作物的市场竞争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农业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显著提升农户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种植小麦作物的积极性,打通小麦作物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发展路径。

1.3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以往的小麦作物栽培过程当中,往往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给环境带来影响。而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则显著降低了栽培过程当中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降低了农业发展进程当中对环境的危害,实现了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

2.1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的组织领导是实现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全面推广的前提与关键。因此,各基层管理部门应当针对落实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相关推广要求,全面落实相关推广工作主体责任,在上级农业部门的相关指示与引领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工作,从实际出发,划定相关目标要求与分工安排,同时,责成相关部门领导对推广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监督,使管理机构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掌握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在基层农业领域的推广进程以及推广状况,并针对推广过程当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技术部署与处理,减少其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水平与效率。

2.2 做好政策扶持

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能够为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加坚定的支持。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明确当前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同时,针对相关资金渠道进行全面整合,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推广等领域的相关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技术推广进程当中,使不同主体都能够为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做出相应贡献,使技术推广进程能够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打造高效高质的小麦栽培技术推广体系。

2.3 推进技术引领

从现阶段基层农村小麦栽培现状以及技术推广现状来看,受限于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相关小麦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未能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农技部门应当做好相关技术协调与部署工作,组织专业力量对基层种植户开展技术引领与支持性工作,借助线上、线下等多项渠道进行技术推广与培训,加强农民对于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掌握情况[1]。

2.4 重视宣传引导工作

一些农民对于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意义和价值缺乏充分认识,对于相关部门的技术推广工作欠缺配合,因此,农业管理部门应当借助多项渠道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和方法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主要优势进行宣传和引导,让农民能够基于实际案例了解到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加强农民对于技术推广措施的配合程度,使相关推广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规范。

3 绿色小麦栽培的田间管理

为全面提升小麦作物种植生产过程当中的产量与质量,落实绿色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开展要求,种植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3.1 前期处理

严谨的前期处理工作能够为绿色小麦的栽培与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种植人员应当加强对前期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整地工作与选种工作的科学开展。

首先,在进行麦田整地的过程当中,种植人员应当明确不同土层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与主要特点。通常来说,在麦田内部,主要涵盖了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等四个主要土层,其中,耕作层内部养分含量最高,是小麦作物根系集中生长的土层,其厚度一般为20 cm以上,一些耕作层厚度较为突出,小麦作物生产过程当中的根系成熟度同样随之不断提升。因此,在针对麦田土层进行翻耕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深耕改土的原则与要求,结合麦田实际情况分别选用旋耕与深耕等手段,加强熟土层厚度,使小麦根系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育,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

其次,在进行小麦选种的过程当中,应遵循抗寒性、抗病性、早熟性等原则与要求,同时,按照地力水平差异以及播量播期差异对小麦品种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其生长活力。按照农业部相关文件,当前小麦绿色高产品种主要包括郑麦379、济麦44、川麦104、西农511、中麦578等等,种植人员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种完成过后,可按需进行拌种与浸种,强化种子营养供应,消除病虫害造成的影响,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在种子预处理的过程当中,种植人员可采用0.05%稀土拌种法、钼酸铵拌种法以及硫酸锌拌种法等进行处置,有效消除小麦种子存在的生理缺陷,确保其出苗一致性与稳定性。

3.2 合理种植

翻耕选种过后,需要组织开展合理的种植工作。在小麦种植过程当中,农技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到麦种的播种时机,受到气候环境以及地理分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小麦种子适宜的播种时机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农技人员应当基于合理时机对麦种进行播种。通常来说,冬小麦在黄淮地区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中旬,河南省部分区域的最佳播种期约为10月上旬。而春小麦的最佳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4月。除播种时机的合理选择外,种植人员还需要针对小麦作物的株距进行合理控制。作为影响小麦作物生长产量与质量的另一项关键性要素,在株距控制的过程当中应当适当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环境状况以及地理状况,因地,制宜开展播种工作。一般来说,为保障小麦栽培效果,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应当将其播种间距控制在15~17 cm左右,其中,纬度较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间距,而纬度较低的地区则可适当缩减小麦播种间距,使其能够进一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2]。

3.3 施肥灌溉

在绿色小麦栽培与种植过程当中,合理的施肥灌溉对提升小麦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具有关键性作用。相关种植人员应当考虑到小麦作物的生长阶段以及当地地理气候环境给出明确科学的肥水方案,减少栽培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加,落实小麦绿色栽培要求。通常情况下,在针对小麦作物进行施肥的过程当中,应主要以3~5叶期和6~8叶期作为重点,并按照气温、降水情况对灌溉水量进行调整,同时严格控制肥料使用频次与使用类别,加强生态有机肥比重,保障田间管理成效[3]。

3.4 病虫害控制

在小麦生长过程当中,以锈病、蚜虫、白粉病、赤霉病等为代表的病虫害成为影响作物品质与产量的关键性要素。因此种植人员应当采取合理手段与措施对田间病虫害进行有效抑制,减少其对于作物产量质量造成的影响。在针对锈病、蚜虫等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主要应用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酯等相关药剂,在针对白粉病、赤霉病进行控制时,可主要应用含硼的叶面肥进行处理,抑制其传播与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作物的栽培与种植过程当中,绿色栽培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相关人员应明确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特点、内容与推广要求,提升小麦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作物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哭娃小麦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