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区化导向型滨河公园设计探析
——以温州横塘河滨河公园为例

2024-04-30 05:40刘昌
花卉 2024年6期
关键词:滨河景区公园

刘昌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0 引言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城市全域景区化规划是推动中国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在统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配套完善城市生态及生活功能,强化城市风貌,持续提升城市效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局性规划[1]。随着新时期“城市发展需求”与“城市景区化进程”的不断相互适应,城市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枢纽[2]。挖掘城市滨河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引导滨河公园向景区化转型,将极大促进滨河公园功能与风貌的多元化。

1 城市滨河公园面临的现实困境

城市滨水绿地作为城市的特色资源,合理利用将会大大促进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并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社会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3]。

1.1 滨河公园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潮流的不断冲击逐渐淡化,甚至被取代。城市滨河公园风貌“同质化”现象几乎成为公园建设的通病。如何在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要素,塑造对外能展示城市文脉、对内让市民感觉“有趣的公园”,才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要点。业态丰富、富有创意、体验感强的公共开放空间是现代城市居民的主要诉求,而短时间、近距离的社交式旅游活动则令市民更加向往。

1.2 滨河公园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

后疫情时期,政府财政压力大,对于城市滨河公园维护运营方面的资金投入收缩。公园在缺少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运维必将陷入困境,难以持续展现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美景。因此,在滨河公园设计初应该思考:单纯设计一个具有特色、差异性的公园,是否就已经完成任务书?如何让公园可持续发展同样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2 城市景区化导向型滨河公园的设计要素

城市滨河公园以其紧邻滨水河道和位于市域中心等优势成为城市的特色生态资源,同时为景区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景区化导向型滨河公园是以景区思路建设城市滨河公园,通过运营思维推导设计,将单一市政功能的滨河公园变身为可持续运营的游赏目的地,从投资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多维视角实现公园的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上位指导理念。主客共享的景区化导向型滨河公园理念能深度挖掘城市滨河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引导滨河公园向景区化转型,促进其功能与风貌的多元化,同时可以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1 顶层设计策划

在面临滨河公园设计任务时,不仅要解决生态、河道与景观美化的问题,而且要从整个项目的运营收益统筹考虑,实现公园收益反哺财政的可能。通过分析城市公园和景区的特点,可以得到以下五大区别:①公园讲公益,景区讲效益。②公园景观一般讲究均好性,景区景观则是讲究侧重性。③市民逛公园的心理是休闲,而逛景区的心理是消费。④市民对公园的向往是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而对景区的向往是希望具有特色的体验。⑤公园的成功由短板决定,景区的成功则是靠长板决定。因此,滨河公园设计同样可以借鉴景区的建设模式,通过顶层设计策划,打造高辨识度的封面节点。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公园加快扩增的环境,没有一个封面级的突出爆点,再大再精美的公园都会落入市民“脸盲症”的对象,只有封面级、招牌级的设计亮点才是城市公园保持高辨识度,吸引人群的关键。

2.2 地域文化挖掘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是当地演变与不断发展的重要根基。一定区域里的文化、历史、环境等相互融合就构成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同时文化也要依赖于地域环境[4]。通常地域文化可以表现在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体、建筑、植被等,后者则包括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信仰、艺术等[5]。中国城市的差异性发展一定程度上与地域文化相关。设计不能完全将场地完全进行推导重建,应积极收集场地内具有浓郁地域风格的景观元素并进行保留与在地化利用,如古树名木、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建筑等元素都承载了场所精神,是场地的文脉所在。同时,设计也要研究如何将这些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的表达。通过元素提取与演变、辅以现代设计手法、并以多形式的景观构筑物为载体向市民与游客呈现,将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打造出具有人文情怀的滨河景观。城市景区化导向型滨河公园以传承地域文化精神为指引,描绘故事卷轴、重现历史场景、构建人文水岸,为城市增添文化休闲体验新维度。

2.3 生活场景营造

滨河公园依托河道的形态多呈线性带状形式,从而也导致其更具开放性,绿地服务半径更广。设计过程中通常结合地形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规划,在防洪水位线上布置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及业态功能的空间场所,为各个年龄层的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游憩交流场地。城市景区化导向型滨河公园通过把景观节点的活动场地进行弹性设计,为后期搭建市民生活场景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设计以运营的思维策划全年、全龄化的多彩日常活动,并赋予到活动场地中。同时,植入多样化的商业建筑空间,构建城市消费场景。公园配套的游憩服务功能建筑则是精心设计成与环境高度融合的精品建筑,成为热门的潮流打卡目的地。这些建筑不仅能满足现代城市人与游客对多场景交流场所的娱乐诉求,也能成为可商业运营的载体,为公园实现收益转化。

3 以温州横塘河滨河公园为例的城市景区化导向型滨河设计实践

温州横塘河滨河公园项目位于温州市瓯海区高铁新城片区,涉及横塘河、潘桥河以及华亭溪3 条水系,是片区重要的南北向河道生态串联轴。项目河道全长约3km,其中横塘河全长1008m,潘桥河全长1399m,华亭溪全长666m,两岸绿地相对狭窄,平均宽度约15m。因本项目所在片区以商业、交通枢纽和居住配套为主,项目整体定位为生活型休闲滨水绿地,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要对象,通过绿化景观的建设,提升滨河空间质量,打造集休闲、活动、交流及文化教育为一体的滨水公共空间。同时,因项目紧靠温州南高铁站,也是城市形象风貌重要的展示窗口。因此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安全、生态、人文与景观四大方面的问题:①解决河道的防洪排涝,保障城市安全。②保护和修复多样生境,重塑生态廊道。③承载和演绎场所精神,延续水乡风貌。④打造特色景观及亮点,展示新区形象。

项目整体设计提出以“水韵故里·桃李花溪”为设计主题,从榕亭水乡文化的“韵”、现代演绎手法的“形”、桃李生态水岸的“景”3 个方面,描绘“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的现代城市特色滨河景观带景象。同时,将旧时河畔生活场景作为文化点,融入景观当中,唤起人们对土地的记忆。设计结合周边用地性质进行景观功能布置,将横塘河、潘桥河与华亭溪3 条河道划分为两大主题景观区域。其中,横塘河滨河景观廊道以“水韵故里”为主题,以恢复河道地脉、文脉记忆为特色,根据周边用地性质,将现代活动元素导入河道片区中,形成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多功能带状滨水绿地;潘桥河与华亭溪滨河景观廊道以“桃李花溪”为主题,以“桃李”等色叶香花植物为主体,加以地形围合错落起伏的观景空间,打造色彩缤纷、野趣十足的滨水漫步廊道。

结合项目的定位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景观设计以亲近自然,追求健康,演绎文化生活为原则,提出突出亮点、基因延续与场景营造三大设计策略,为市民与游客建设一条与洪水为友的安全廊道、一条展现自然和谐的生态廊道、一条反映榕亭水乡特色的文化廊道以及一条体现未来生活场景的健康廊道。

3.1 以突出亮点构造公园品牌形象

现状河道两侧设计范围内有4 株至少100 年树龄的无柄小叶榕古树名木,是项目最具辨识度的历史印记。设计以古榕树形象为设计灵感,融入滨水元素与榕亭文化,打造项目的专属LOGO 标识,成为一个高辨识度的形象符号。同时,LOGO 标识的色彩表达采用融合系颜色渐变组合,选用代表榕树生机的绿,河道清澈的蓝、桃李水岸的粉以及活力自由的橙进行综合表达,传递了生态、活力、文化等方面的特质,成为项目注重生态性、活力感及文化传承的城市形象品牌。LOGO 标志后期可以广泛应用在其独特的文创产品、智慧公园APP 图标、标识导览牌等各种应用场景中。

本项目在前期策划过程中结合“水韵故里·桃李花溪”的设计主题,对3 条河道水系进行了景观主题定位。其中,将潘桥河与华亭溪两条水系廊道策划打造成温州高铁新城最佳观赏桃花之地。设计选取多种桃树品种,沿河岸大量片植,营造出“河随花走,花伴水流”的浪漫氛围场景,结合曲折的滨河绿道,进一步丰富市民观景体验,感受移步换景般的效果。桃李花溪亲水漫步道也成功打造成本项目又一网红引爆点。

3.2 以延续基因再现地域特色文化

温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村头、河口以及桥旁那一棵棵遮天蔽日的大榕树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标志。项目设计以场地内古榕树为灵感,提炼出榕亭空间的原型:榕树的树冠勾画出交流场所的“边界”,树冠、树影将自然与人的活动连接,整体构成榕亭文化精神延续的场所。本项目设计以榕亭文化空间为发力点,沿河打造榕荫河埠、榕荫小桥、榕荫广场、榕荫渡口、榕荫亭台等景观节点,再现项目滨河文脉记忆。

同时,设计注重恢复河道地脉与文脉记忆,挖掘滨河沿线关于民俗生活与地方文化的印记,围绕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吉庆桥与林桥头瓦窑厂旧址、潘桥河南岸集资修建的和谐阁、水岸边的浣洗码头等场地重要的记忆点,融入现代活动元素,形成古今对话的滨水文化空间。林桥头瓦窑厂遗址广场节点,设计以青砖青瓦作为主要设计材料,通过青砖与瓦片砌筑多样丰富的造型,结合瓦窑文化宣传展示内容,打造一处文化传承之地。设计综合考虑周边市民聚集活动的需求,为跳广场舞、打太极提供足够宽敞的弹性空间,并沿广场周边设置文化景观廊架、石桌石凳,供市民休憩娱乐。榕荫古桥节点则是结合不可移动文物吉庆桥现状,在两端桥头设置小型的连接广场,并布置有休憩亭廊与坐凳,为市民提供驻留观景的场所。为了实现滨河风貌的统一,广场的护栏将选用与吉庆桥栏杆相同的中式仿古样式,形成统一和谐的效果。

3.3 以建筑升级营造场景运营收益

随着项目周边地块的不断开发,滨河公园原有单一、简单的步行休闲功能已不能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需求。为了应对将来人流量巨大的挑战,需升级完善滨河公园的公共活动场地与配套建筑服务设施。项目以连续的亲水绿道贯通全园,于动线节点创造可停留的活动空间。设计将建筑与景观同时作为活动空间的组成部分,模糊建筑与景观的边界,营造可运营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滨河驿站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建筑进行外形升级与空间优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并预留出弹性的运营空间。公园内三处滨河驿站为了体现统一性,设计成相似的造型。驿站外形设计摆脱了原有公园基础设施曾经隐匿、严肃的形象,通过与景观、河道的多维整合,融合榕亭元素形象,打造成具有文化韵味的公共空间,增强了市民与游客使用场所的体验感。驿站功能空间由两部分构成:一侧是满足配套服务功能的公共卫生间,另一侧是可租赁的商业运营场所。这两部分之间通过巨大的建筑屋顶围合出一个半开放性场地,可以在其中设置自动售卖机、储物柜、共享雨伞机等便民设施。

本项目结合场景营造,以轻商业服务与广告服务的形式,能获取一定的运营收益。通过统筹管理滨河驿站,转化为咖啡厅、书吧、社区共享中心等主题租赁场地,同时设置自动贩卖机、共享单车租赁亭、储物柜等,能实现项目的轻商业服务收益。同时,结合场地内智能导视系统可以进行社会招租,发布广告信息,实现广告服务的收益。

4 结语

城市景区化导向型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以景区建造思路为纲领,以自然生态河道为基底,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从顶层设计策划、地域文化挖掘与生活场景营造3 个方面进行全局谋划,积极推动了城市滨河公园品质的提升。挖掘城市滨河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引导滨河公园向景区化转型,将市政滨河公园项目落地成为主客共享的休闲景点,是滨河公园设计运营一体化模式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其他滨河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滨河景区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在公园里玩
『摘牌』
“摘牌”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某景区留念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